天还未亮,青记茶号的账房里已经亮起了灯。青娘坐在案前,手边摊着厚厚的一摞文书——客户名单、报价单、合同范本、防伪签编号表,还有一本新的\"签约流程簿\"。她将这些一一分类整理,偶尔停下来,在流程簿上添一笔。
\"掌柜的,今日要签的有七家吧?\"阿成端着热水进来,见桌上堆得满满当当,忍不住咋舌。
\"七家。\"青娘点头,\"三家老客续签,四家新客首签。你把茶样按编号摆好,等会儿客人来了,先盲测再谈价。\"
\"好嘞。\"阿成应声去了。
青娘又取出一张\"签约清单\",上面详细写着每一家客户的需求、预计采购量、心理价位和可能的附加条件。她在\"张老板——续签——稳定月单增加20%\"的旁边画了一个小勾,又在\"吴记茶行——首签——要求三个月试销期\"的旁边画了一个问号。
二、老客续签:信任的延续
第一位到的是张老板。他是草原上的老客,每年春茶都要亲自来挑。他一进门,就笑着拱手:\"青掌柜,今年的茶,我已经在你公布的数据里看过了。一级上价的那批,给我留三百斤。\"
青娘请他坐下,先泡了一盏盲测编号七的茶。张老板啜了一口,闭目回味片刻,睁开眼时连连点头:\"稳。比去年更稳。\"
青娘微微一笑,取出合同:\"张老板,这是今年的续签合同。价格按一级上价执行,月单量在去年的基础上增加20%。另外,我们新增了'质量保证条款'——若当月质量评分低于85分,下月按一级中价结算。\"
张老板毫不犹豫地签了字:\"我信你。\"
青娘将防伪签编号表推到他面前:\"这是您这三个月的防伪签编号范围。每次收货时,请核对编号与暗纹。如有异常,随时报公所。\"
张老板接过,认真收好。他起身时,忽然压低声音:\"青掌柜,听说你要把这套制度推广到北方?\"
青娘点头:\"有这个打算。\"
\"好。\"张老板眼中闪过一丝兴奋,\"等你把北方的路打通了,我就把草原的货也从你这儿走。\"
三、新客首签:规则的建立
第二位到的是吴记茶行的吴掌柜。他是第一次与青记合作,神色谨慎。青娘照例先请他盲测,又将数据公布表放在他面前。
\"吴掌柜,我们的价格由盲测分决定,公开透明。您可以先试销三个月,月单量由您定,但我们有一个'最低采购量'条款——每月不少于五十斤。若试销期结束后您选择不续签,我们将返还您已缴纳的防伪签押金。\"
吴掌柜犹豫片刻,还是签了字:\"我听说过你们的制度,也信你们。但丑话说在前头,若是质量不稳定,我会终止合作。\"
\"当然。\"青娘点头,\"我们也会在合同里写明'质量不稳定'的判定标准——连续两个月评分低于80分,视为不稳定。\"
合同签完,青娘又取出一本\"客户服务手册\",上面写着售后服务流程、投诉渠道和退换货政策。她笑道:\"做生意,不只是卖货,更是卖信任。\"
四、团队协作:效率的提升
上午的签约进行得很顺利。到了中午,七家客户已经签了五家。青娘让阿成去准备午饭,自己则在\"签约流程簿\"上记录每一家的签约时间、合同编号、防伪签编号范围和付款方式。
沈行舟这时从公所回来,手里拿着一封信:\"北方的几家商号回信了,他们对你的数据公布很感兴趣,希望能派人来学习。\"
青娘接过信,眼中闪过一丝喜悦:\"好。等这波签约忙完,我们就安排。\"
她抬头看了看天色,又道:\"下午还有两家,其中一家是做外埠生意的,可能会提出'分批交货'的要求。你去准备一份'分批交货补充协议',把运输风险和责任划分写清楚。\"
沈行舟点头:\"明白。\"
五、外埠客户:风险的分担
下午第一位客户是做外埠生意的梁记商号。梁掌柜果然提出了分批交货的要求:\"我们的货要运到沿海,路途远,风险大。我希望能分三批交货,每批到货后再付尾款。\"
青娘取出补充协议:\"可以。但我们有三个条件——第一,每批货的防伪签编号范围单独列出,便于您核对;第二,每批到货后,您需在三天内反馈验收结果;第三,运输风险由您承担,但我们会提供'运输建议路线'和'保险合作方'名单。\"
梁掌柜沉吟片刻,点头同意:\"行。\"
合同签完,青娘又将一份\"运输建议路线图\"放在他面前,上面详细写着沿途的驿站、渡口和可能的风险点。她笑道:\"我们不替您做决定,但我们会把我们知道的都告诉您。\"
六、最后一家:细节的较量
最后一家是做零售的小茶铺,掌柜姓何。他提出了一个看似不起眼的要求:\"我希望每次到货时,你们能派一个人来指导我们如何验签。\"
青娘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可以。我们会安排公所的干事每月上门一次,免费培训。\"
何掌柜惊讶地看着她:\"这也要钱吧?\"
\"不要。\"青娘摇头,\"我们希望每一个客户都能正确使用我们的制度。这是我们的责任。\"
何掌柜感动地点了点头,郑重地签了字。
七、媒体的来访
签约刚结束,《江右商报》的记者白文远又来了。他今天带来了一个摄影师傅,想要拍几张签约现场的照片。青娘没有拒绝,还特意让阿成把数据公布表和防伪签样本摆到显眼的位置。
\"青掌柜,\"白文远一边拍照一边问,\"您觉得今天的签约顺利吗?\"
\"顺利。\"青娘笑道,\"因为我们有规则。规则让复杂的事情变得简单。\"
白文远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您这句话,我会写进报道里。\"
八、夜谈与托付
夜深了,账房里只剩下青娘和沈行舟。桌上摊着七份合同和一本厚厚的\"签约流程簿\"。青娘将每一份合同的关键条款用红笔圈出,又在流程簿上总结了今天的经验——哪些条款客户最关心,哪些条款需要进一步解释,哪些流程可以优化。
\"行舟,\"她忽然开口,\"我想把'签约流程簿'也做成小册子,发给每一家客户。让他们知道我们的流程,也让他们监督我们。\"
沈行舟点头:\"好。我明天就去排班。\"
他顿了顿,又道:\"北方的商号下个月会派人来学习。你一个人忙得过来吗?\"
青娘微微一笑:\"忙不过来,就请团队一起忙。你去北方,我守南方。我们把这条茶路,从南到北,串成一条线。\"
沈行舟看着她,眼中满是信任与暖意:\"好。\"
九、尾声
第二日清晨,阳光透过槐树的缝隙洒在公所门口。青娘将七份合同整齐地放进一个木盒里,又将\"签约流程簿\"的样本放在最上面。她站在门口,望着来来往往的商号掌柜们,忽然觉得,自己从梅雨断供时的迷茫,到今日的笃定,仿佛走了很长很长的路。而这条路,才刚刚开始。
她转身看向沈行舟,他也正看着她。两人相视一笑,没有言语,却彼此都懂。
茶路漫长,风雨仍在。但只要规则还在,只要信任还在,这条路就会越走越宽,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