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坏消息
旱年的雾渚镇,清晨的空气里带着一股焦灼的味道。青娘刚踏进染坊,阿青就急匆匆跑来,手里挥舞着一份《雾渚晨报》。
\"师父,不好了!报纸把我们写成黑心染坊了!\"
青娘接过报纸,头版大字标题醒目刺眼:\"雾渚镇染坊布品掉色严重,消费者权益受损!\"
文章中引用了几位\"消费者\"的控诉,配上了几张颜色斑驳的布匹照片,虽然没有指名道姓,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指青娘染坊。
片面报道的影响
\"这是栽赃!\"阿木气得直跺脚,\"我们的布怎么会这样?\"
青年冷静地翻看着报纸:\"这不是简单的报道,而是有预谋的舆论攻击。你看,这些照片都是刻意挑选的角度,布匹边缘明显有被处理过的痕迹。\"
话音未落,染坊门口已经聚集了几位老客户,神色各异。有人担忧,有人怀疑,也有人选择相信。
危机扩散
上午时分,镇上的茶馆、集市都在议论这件事。说书人甚至临时编了一段\"黑心染坊坑害百姓\"的段子,引来阵阵哄笑。
青娘站在茶馆外,静静听着,没有进去争辩。她知道,此时任何辩解都显得苍白无力。
寻找真相
回到染坊,青娘召集骨干开会:\"我们必须找出真相,但不是现在去跟媒体硬碰硬。\"
她分配任务:
- 阿青负责联系老客户,收集他们手中的布匹样本
- 阿木去报社了解情况,找出报道背后的线索
- 陈叔加强车间管理,防止有人趁机捣乱
报社之行
下午,青娘亲自来到《雾渚晨报》报社。主编是个四十多岁的瘦子,戴着金边眼镜,见到青娘时有些心虚。
\"青老板,我们只是报道事实。\"主编推了推眼镜,\"新闻需要吸引眼球,你也懂的。\"
青娘平静地说:\"我懂新闻,但我更懂真相。你们的报道缺乏调查,没有采访我们,也没有第三方检测。这样的报道不仅伤害了我的生意,也欺骗了消费者。\"
主编沉默片刻,最终吐露实情:\"有人提供了'爆料'和照片,还预付了广告费。我们也是受害者。\"
幕后线索
离开报社,青娘在街角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周记染坊的二掌柜,正与一个陌生人低声交谈。陌生人手里夹着一叠报纸,露出\"广告部\"的字样。
青娘没有惊动他们,只是默默记下了陌生人的特征。
内部调查
回到染坊,青娘检查了近期的出货记录,发现有几批布的颜色确实存在问题。但这些布匹都不是出自正常生产流程,而是在发货前被人调包。
\"我们内部有问题。\"青娘严肃地说,\"可能有人被收买,也可能是我们的管理出现了漏洞。\"
客户沟通
傍晚时分,青娘亲自拜访了几位老客户,向他们展示了正常生产的布匹和被调包的布匹之间的区别。
\"我不求你们立刻相信我,\"青娘诚恳地说,\"只希望你们给我一个证明自己的机会。七天后,我会在城隍庙前公开展示我们的生产过程,请大家见证。\"
舆论应对
第二天,青娘在染坊门口贴出公告,宣布将邀请第三方检测机构对产品进行全面检测,并将结果公之于众。
这一举措在镇上引起轰动,不少人开始怀疑报纸报道的真实性。
周记的反应
周记染坊很快做出反应,在报纸上刊登大幅广告,继续宣传\"永不掉色\"的产品,并暗示青年染坊不敢接受挑战。
青娘没有回应,而是专注于准备即将到来的公开检测。
准备工作
接下来的几天,青娘带领团队:
- 优化染色工艺,确保每一步都可追溯
- 整理生产记录,准备向公众展示
- 联系第三方检测机构,安排具体检测时间
青娘的思考
夜深人静时,青娘独自站在染坊院中,望着那口跟随她多年的染缸。她想起父亲的教诲:\"染布如做人,颜色要真,心也要真。\"
青娘轻声自语:\"爹,娘,女儿没有辜负你们的教诲。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我都会用真本事赢得大家的信任。\"
前夜准备
公开检测的前一天,青娘再次检查了所有准备工作。她知道,这不仅是一场关于产品质量的较量,更是一场关于诚信和信任的较量。
\"阿青,明天把最好的布样准备好。\"青娘叮嘱道,\"我们要用事实说话,用实力赢得尊重。\"
黎明之前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透过窗户照进染坊,青娘深吸一口气,整理好衣襟。今天,她将面对全镇百姓,展示真实的生产过程,接受第三方检测。
\"走吧,\"青娘对众人说,\"让真相照亮每一寸布,也照亮每一个人心。\"
队伍浩浩荡荡地向城隍庙进发,青娘走在最前面,步伐坚定,目光如炬。她知道,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但她已经做好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