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的青石村,寒风裹着雪粒呼啸而过,村头的老槐树只剩下光秃秃的枝桠,可染坊的院子里却暖意融融——十几口陶缸冒着热气,染工们正忙着熬煮染料;屋檐下挂满了刚染好的布,蓝的像深冬的湖水,红的像腊月的梅花,黄的像檐下的灯笼,在白雪的映衬下,像一幅鲜活的彩画。
青娘穿着厚厚的棉袄,正站在陶缸边,看着阿牛熬煮五倍子染料。五倍子是新引进的草木,能染出深浅不一的棕色,很适合做冬天的厚布。“火候再小一点,五倍子熬煮不能太急,不然颜色会发暗。”青娘一边说,一边用木勺轻轻搅动染料,“你看这染料,要熬到像浓茶一样的深褐色,表面泛起细腻的泡沫,才算熬好了。”
阿牛连忙调小柴火,认真地看着染料的变化:“青娘姐,我记住了,以后熬五倍子染料,一定用文火慢煮。”
这时,陈砚从外面走进来,手里拿着一封书信,脸上带着笑意:“青娘,临州李局长来信了,说咱们教的农户们种的草木长势很好,第一批茜草已经采收了,染出的布在临州很受欢迎,还跟咱们订了三十匹双色茜草布,说是要作为临州的特产,送给其他府城的官员。”
青娘接过书信,仔细读了一遍,心里满是欢喜:“太好了!这说明咱们的草木染技术在临州已经落地生根了。以后临州的草木染产业发展起来,不仅能带动当地农户致富,还能和咱们形成互补,咱们的草木染产业链就更完善了。”
正说着,院门外传来一阵马车声,青娘抬头一看,是府城布庄的伙计,正赶着马车来拉货。“青娘掌柜,陈砚哥,我们来拉之前订的两百匹蓝布和五十匹五倍子染布,府城的市民都等着买呢!”伙计一边卸货,一边说道,“还有,张掌柜让我跟你们说,下个月是府城的年货节,想请你们多准备些染布和草木染的小物件,比如手帕、荷包、围巾,肯定能卖个好价钱。”
青娘笑着应下:“你回去告诉张掌柜,让他放心,我们一定提前准备好,保证不耽误年货节。”
接下来的日子,染坊更忙了。除了常规的染布订单,还要赶制年货节需要的小物件。青娘组织村里的妇人,用染好的布做手帕、荷包、围巾——手帕上绣着腊梅、水仙,荷包上缝着“福”字、吉祥图案,围巾则用拼色布缝制,一条围巾上能看到好几种颜色,既好看又暖和。
有位妇人在缝荷包时,不小心把线缝错了,有些着急:“青娘姐,这荷包缝错了,要是拆了重缝,布会不会变形啊?”
青娘走过去,拿起荷包看了看:“没事,这布很厚实,拆了重缝不会变形。你看,咱们可以在错的地方绣一朵小花,既能遮住针脚,还能让荷包更好看。”说着,青娘拿起针线,在错的地方绣了一朵小小的腊梅,原本的瑕疵瞬间变成了亮点。妇人看着荷包,高兴地说:“青娘姐,你真有办法!以后我缝错了,就像你这样,绣朵花遮一下。”
在大家的努力下,年货节需要的货物很快就准备好了。腊月二十这天,青娘和陈砚带着货物,一起去了府城。年货节设在府城的大街上,街道两旁摆满了摊位,卖春联的、卖灯笼的、卖点心的,热闹非凡。青石村染坊的摊位前,更是围满了人——大家都被色彩鲜艳的染布和精致的小物件吸引,纷纷驻足购买。
一位妇人拿起一条拼色围巾,摸了摸,笑着说:“这围巾真暖和,颜色也好看,我买一条给我女儿,再买一条给我儿媳妇。”
青娘笑着说:“大姐您真有眼光,这围巾是用五倍子染的棕色布和茜草染的红色布拼的,不仅好看,还耐脏,冬天戴最合适了。您要是再买两个荷包,我给您算便宜点。”妇人听了,又买了两个绣着腊梅的荷包。
年货节持续了五天,青石村染坊的货物卖得一干二净,还接到了不少年后的订单。闭展时,张掌柜笑着对青娘和陈砚说:“今年的年货节,你们的草木染是最受欢迎的商品!很多市民都说,以后买布就认你们青石村的草木染,又好看又耐用,还带着草木的香味。”
回到青石村后,很快就到了除夕。染坊里张灯结彩,贴上了春联和福字,青娘和陈砚邀请了村里的孤寡老人和染工们一起过年。大家围坐在院子里的火堆旁,吃着热气腾腾的饺子,聊着天,唱着歌,院子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老周喝了一口酒,感慨地说:“想当初,咱们村还是个穷村子,很多人连饭都吃不饱。现在好了,靠青娘掌柜的草木染手艺,大家不仅能吃饱穿暖,还能挣钱盖新房,这日子真是越过越红火了。”
一位孤寡老人拉着青娘的手,眼里含着泪说:“青娘啊,谢谢你!要不是你,我这孤老婆子不知道怎么过这个年。你不仅给我送吃的穿的,还让我在染坊里做些轻松的活,挣些零花钱,你真是个好人啊!”
青娘握着老人的手,温柔地说:“大娘,您别客气。咱们都是一家人,互相帮忙是应该的。以后有什么困难,您尽管跟我说,我一定尽力帮您。”
除夕夜的钟声敲响时,青娘和陈砚一起走到院子里,看着漫天的烟花,心里满是幸福和期待。陈砚握着青娘的手,轻声说:“青娘,谢谢你这一年的陪伴。明年,咱们还要继续努力,把草木染做得更大更强,让更多人知道青石村的草木染,喜欢上这门古老的手艺。”
青娘靠在陈砚的肩上,笑着说:“好。明年,咱们要在更多的州县开设布庄,让更多人能买到咱们的草木染布;还要开办更多的培训班,教更多人学草木染手艺;还要培育更多新品种的草木,染出更多好看的颜色。我相信,咱们的草木染一定能传遍天下,成为一段永远流传的佳话。”
远处的村庄里,传来阵阵鞭炮声;染坊的陶缸里,还残留着染料的清香。青娘知道,新的一年,新的希望,她和陈砚,还有青石村的乡亲们,会一起努力,让青石村的草木染,在新的一年里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彩,让这门古老的手艺,在新时代里焕发出新的生机。
正月初一这天,青娘和陈砚带着染好的布和小物件,去村里给乡亲们拜年。每到一户人家,他们都会送上一份小礼物——一条手帕或一个荷包,祝福大家新年快乐。乡亲们看着手里的礼物,脸上满是笑容,纷纷邀请他们进屋喝茶、吃点心。
在村里的晒谷场上,孩子们穿着用草木染布做的新衣,在雪地里奔跑嬉戏,笑声传遍了整个村庄。青娘看着这欢乐的场景,心里满是欣慰——她不仅靠手艺养活了自己,还带动了全村人一起致富,让青石村的日子像草木染布一样,五彩斑斓,红红火火。
她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未来的路还很长,或许会遇到新的困难和挑战,但只要她和陈砚携手并肩,和乡亲们齐心协力,坚守“手艺为根、诚信为本、互利共赢”的初心,就一定能克服所有困难,让青石村的草木染,成为一个传奇,一个让所有人都记住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