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夏的骄阳炙烤着大地,青石村的染料庄园却一派生机盎然。黄芩的枝叶舒展着承接阳光,蓼蓝的叶片在风中泛着油亮的光泽,村民们戴着草帽穿梭在田埂间,熟练地采摘着成熟的草木——这是今年第三批染料收成,马车早已在田边等候,将新鲜的草木运往染坊和各个分点。
青娘站在田埂上,手里拿着一本泛黄的账簿,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各分点的原料消耗和染布产量。沈砚秋从身后走来,递上一块用蔷薇果染的粉色方巾:“快擦擦汗,这日头太毒了,别晒伤了。刚收到同顺货行的信,他们说咱们上个月发的渐变染锦缎,在江南卖断货了,想再追加八百匹,还说愿意预付一半的定金。”
青娘接过方巾,指尖触到布料的柔软,心里泛起暖意。她翻开账簿,指着其中一页说:“现在五个分点的染缸加起来有六十个,每月能染六百匹布,八百匹的话需要加班赶工。不过咱们可以调整工序,把粗布染制交给分点,染坊集中精力染锦缎,这样既能保证质量,又能按时交货。”
沈砚秋点点头,从怀里掏出一张图纸:“我早就想到了,这是我画的分点工序调整图,每个分点安排两名熟练染匠负责质量把控,染坊每天派专人去分点收粗布、送染料,这样效率能提高不少。另外,我还跟农具铺订了二十台新的轧花机,能帮农户们快速处理草木纤维,节省一半的时间。”
两人正商量着,李大婶背着满满一筐蓼蓝走过来,脸上带着笑意:“青娘丫头,沈公子,你们快来看看,今年的蓼蓝长得多好,叶片又大又厚,染出来的布颜色肯定鲜亮。我家二小子说,等这批草木卖了钱,就去县城的学堂读书,以后也像沈公子一样,做个有学问的人,回来帮咱们打理‘染料联盟’。”
青娘笑着说:“李大婶,这是好事啊!咱们不仅要让大家挣到钱,还要让孩子们有书读,这样咱们的‘染料联盟’才能长久。等秋收后,我就跟村长商量,在村里建一所学堂,聘请先生来教书,所有联盟成员的孩子,学费全免。”
李大婶听了,激动得热泪盈眶:“青娘丫头,你真是菩萨心肠!咱们以前想都不敢想,能让孩子去学堂读书,现在托你的福,咱们不仅能挣钱,还能让孩子有出息,你就是咱们的大恩人啊!”
消息传开后,联盟的农户们都欣喜若狂。有位年过六旬的老人,特意带着自家种的红枣来染坊,拉着青娘的手说:“青娘掌柜,我活了大半辈子,从没见过像你这样为百姓着想的人。你放心,以后咱们肯定好好种草木、染布,绝不让你失望!”
接下来的一个月,染坊和分店都进入了紧张的赶工期。青娘每天往返于各个分点,检查染布质量,指导新染匠掌握渐变染技巧;沈砚秋则忙着协调原料供应和订单运输,还抽空去县城挑选学堂的地址和教材;杏花和春桃则在染坊里负责锦缎的绣花工序,她们请来的绣娘,能在染布上绣出栩栩如生的花鸟图案,让锦缎的价值又提高了不少。
为了保证染布质量,青娘还制定了“三查制度”——分点染匠自查、染坊专人复查、交货前抽样检查,确保每一匹布都颜色均匀、无瑕疵。有一次,邻县分点的一批粗布,因为染料浓度不够,颜色偏浅,青娘得知后,亲自带着染料去分点,和染匠们一起重新染色,直到颜色合格才罢休。分点的染匠感动地说:“青娘掌柜,您这么负责,咱们以后一定更用心,绝不再出这样的差错。”
赶工期间,青娘还没忘记“草木染学堂”的教学。她每周都会抽两天时间,去学堂给农户们和染匠们讲课,从染料草木的病虫害防治,到染布废水的循环利用,每一个细节都讲解得格外仔细。她还在学堂里设置了“实践区”,让大家亲手操作染缸,掌握染布技巧,不少学员学成后,都成了分点的骨干染匠。
八月底,八百匹渐变染锦缎如期完成。当同顺货行的掌柜看到这批锦缎时,忍不住赞叹:“青娘掌柜,您的染布不仅质量好,还越来越精致了,这上面的花鸟绣得跟活的一样,在江南肯定能卖个好价钱!”他当场付清了尾款,还跟青娘签订了明年的长期供货合同,承诺包销染坊一半的锦缎。
秋收时节,青石村的染料草木迎来了大丰收,联盟的农户们都分到了丰厚的红利。不少农户不仅还清了之前的债务,还盖了新瓦房,给孩子们添了新衣服,村里到处都是欢声笑语。村长特意在晒谷场上办了一场“丰收宴”,邀请青娘、沈砚秋和联盟的核心成员一起庆祝。
宴会上,村民们端着自家酿的米酒,唱着欢快的山歌,纷纷向青娘和沈砚秋敬酒。王阿婆拉着青娘的手,笑着说:“青娘丫头,今年咱们的日子过得比蜜还甜,这都是你的功劳。你和沈公子成亲这么久,还没要孩子,阿婆盼着你们早点生个大胖小子,以后继承你的染布手艺,把‘染料联盟’办得更好。”
青娘的脸颊微微泛红,她看了一眼身边的沈砚秋,眼里满是幸福。沈砚秋握住她的手,温柔地说:“阿婆,谢谢您的关心。我和青娘也盼着能早点有个孩子,以后带着孩子一起种草木、染布,让他从小就知道,靠自己的双手能创造幸福生活。”
宴会结束后,青娘和沈砚秋一起坐在晒谷场上,看着满天的繁星。青娘靠在沈砚秋的肩上,轻声说:“沈公子,你说咱们以后还能做些什么,让更多人受益呢?”
沈砚秋想了想,说:“我觉得咱们可以把‘染料联盟’的模式推广到更多地方,让其他州县的农户也能靠种染料草木挣钱。另外,咱们还可以编一本《草木染大全》,把咱们的种植经验和染布手艺都记录下来,印成书发给大家,让草木染手艺能一代代传下去。”
青娘点点头,眼里满是期待:“我也是这么想的。等明年春天,咱们就去周边州县考察,看看能不能建立新的‘染料联盟’。另外,我还想在县城开一家‘草木染体验馆’,让城里的人也能亲手体验染布的乐趣,了解草木染的文化,让更多人喜欢上草木染布。”
夜风拂过,带着草木的清香和米酒的醇香。青娘知道,“乡土求生”的路虽然走得艰辛,但也让她收获了最珍贵的东西——有靠手艺换来的生计,有乡亲们的信任,有伙伴们的支持,还有一份能让她安心的感情。
而这一切,都只是一个新的起点。未来,她会带着草木染手艺,带着“染料联盟”的理念,带着乡亲们的期望,带着沈砚秋的爱,走向更广阔的天地。她要让草木染布传遍全国,让“手艺是根,真诚是本,格局是义”的商业智慧,像秋收的果实一样,甜透万家,让更多普通人靠自己的双手,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