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公望着慌不择路奔来的年轻男子,又瞥了眼身后紧追不舍的官兵,嘴角勾起一抹了然的笑意,慢悠悠地挡在了官道中央,举起酒葫芦猛灌了一口。那男子衣衫褴褛,面带血痕,见前方有人阻拦,急得连声喊道:“大师让开!后面官兵要抓我,我是冤枉的!”
官兵很快追至近前,为首的校尉勒住马缰,怒喝一声:“大胆狂徒,还想跑!”随即目光扫向济公,见他一身破僧衣,手持破蒲扇,一副疯癫模样,顿时不耐烦地挥手:“哪来的疯和尚,速速让开,免得伤及无辜!”
济公嘿嘿一笑,摇了摇酒葫芦:“校尉大人莫急,贫僧倒想问问,这位小哥犯了何事,值得你们如此兴师动众地追赶?”校尉冷哼道:“这小子是临安城富商王老爷家的护院,昨日深夜,王老爷被人杀害,家中失窃了大量金银珠宝,据王夫人指认,是这小子所为,人证物证俱在,你休要在此胡搅蛮缠!”
年轻男子急得眼泪都快掉下来了,连忙说道:“大师,我没有!我叫陈生,昨晚我一直在自己的房间休息,根本没有去过王老爷的书房!一定是有人陷害我!”济公上下打量了陈生一番,见他眼神清澈,神色坦荡,不似作伪,心中已然有了计较,说道:“校尉大人,依贫僧之见,此事恐怕另有隐情。不如先将这位小哥带回县衙,让县令大人重新审理,也好还他一个清白。”
校尉本不愿理会济公,但见他气度不凡,不似寻常疯和尚,又怕强行抓人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便冷哼道:“好,我就给你这个面子!若这小子真是凶手,休怪我对你不客气!”说罢,便命手下将陈生押了起来,一同前往临安城县衙。
抵达临安城后,济公一行人很快便来到了县衙。县令听闻济公活佛到来,连忙亲自出迎,将济公请进了县衙大堂。济公说明了来意,县令皱了皱眉头,说道:“活佛有所不知,此案已经审结,陈生杀害王老爷,盗窃财物,证据确凿,王夫人和家中的几名仆人都可以作证。”
济公说道:“县令大人,凡事不可只看表面。贫僧认为,此案疑点重重,还请大人重新审理。”县令见济公坚持,便只好答应下来,命人将陈生带到大堂之上,同时传召王夫人和相关证人前来。
很快,王夫人便带着几名仆人来到了大堂。王夫人身着丧服,面色憔悴,见到陈生,眼中满是恨意,说道:“陈生,你这个忘恩负义的东西!我家老爷待你不薄,你竟然狠心将他杀害,还偷走了家中的财物,你对得起我家老爷吗?”
陈生连忙说道:“夫人,我没有!我真的没有杀害老爷!”济公看着王夫人,说道:“王夫人,你说陈生杀害了王老爷,可有确凿的证据?”王夫人说道:“当然有!昨晚我听到书房传来打斗声,连忙让人去查看,只见陈生手持凶器,站在老爷的尸体旁,地上还散落着一些金银珠宝,这难道不是证据吗?”
济公笑道:“哈哈哈,王夫人,你这话说得可就不对了。若陈生真是凶手,他杀害了王老爷,偷走了财物,为何不趁机逃跑,反而还留在书房内,等你来抓他呢?这不符合常理啊!”王夫人闻言,脸色微微一变,说道:“这……这我怎么知道!或许是他太慌张了,忘记逃跑了!”
济公又看向那几名仆人,说道:“你们昨晚都看到了什么?”其中一名仆人说道:“回活佛,昨晚我们听到夫人的呼喊,便赶到了书房,确实看到陈生手持凶器,站在老爷的尸体旁。”其他几名仆人也纷纷点头附和。
济公心中冷笑,他早已看出这几名仆人神色慌张,眼神躲闪,显然是在说谎。他说道:“你们确定你们看到的是陈生吗?昨晚天色昏暗,你们又是如何看得如此清楚的?”几名仆人闻言,顿时语塞,面面相觑,说不出话来。
王夫人见状,连忙说道:“活佛,他们说得都是实话!你为何要怀疑他们?”济公说道:“王夫人,贫僧并非有意怀疑他们,只是此案确实疑点太多。不如这样,我们现在就去王老爷的书房,重新勘察一番,或许能找到一些线索。”县令点了点头,说道:“好,就依活佛之言。”
一行人很快便来到了王老爷的书房。书房内一片狼藉,桌椅倒在地上,地上还残留着一些血迹。王老爷的尸体已经被收敛起来,停放在一旁的房间内。济公仔细地勘察着书房内的每一个角落,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突然,济公的目光停留在了书桌的一个角落上。他走了过去,蹲下身来,拿起了一根细小的毛发。济公将毛发放在鼻尖轻嗅了一下,眼中闪过一丝精光,说道:“县令大人,你来看,这根毛发并非人类的毛发,倒像是某种动物的毛发。”
县令连忙走了过去,拿起毛发看了看,说道:“活佛,这确实像是动物的毛发,可这与本案有什么关系呢?”济公说道:“这根毛发很可能就是凶手留下的。我们可以派人去调查一下,看看临安城内有谁养了这种动物。”
就在这时,济公又在书桌的抽屉里发现了一封信。信上的字迹潦草,内容是:“王兄,近日听闻你得到了一件稀世珍宝,可否借我一观?若你不肯,休怪我不客气!”落款处没有署名。
济公拿着信,说道:“县令大人,这封信很可能就是凶手写给王老爷的。从信中的内容来看,凶手很可能是因为觊觎王老爷的稀世珍宝,才将他杀害的。”县令点了点头,说道:“活佛说得有道理。我们现在就去调查这封信的来历,以及王老爷最近是否真的得到了什么稀世珍宝。”
随后,济公又让人将陈生带了过来,问道:“陈生,你昨晚在自己的房间休息时,有没有听到什么异常的声音?或者看到什么可疑的人?”陈生想了想,说道:“回活佛,昨晚我睡得很沉,没有听到什么异常的声音。不过,在我睡前,我看到一名身穿黑衣的男子鬼鬼祟祟地从王老爷的书房门口经过。”
济公说道:“你能描述一下那名黑衣男子的样貌吗?”陈生说道:“那名男子戴着一顶斗笠,遮住了大半张脸,我没有看清楚他的样貌,只看到他身材高大,手中似乎还拿着什么东西。”
济公点了点头,心中已经有了大致的方向。他对县令说道:“县令大人,根据目前的线索来看,杀害王老爷的凶手并非陈生,而是另有其人。此人很可能是因为觊觎王老爷的稀世珍宝,才将他杀害,并嫁祸给了陈生。我们现在需要做的,就是尽快找到那名身穿黑衣的男子,以及调查清楚王老爷得到的稀世珍宝是什么。”
县令说道:“好,我这就派人去调查。”说罢,便命人去调查黑衣男子的下落,以及王老爷的稀世珍宝。
济公和陈生则留在了县衙内,等待调查结果。陈生对着济公道谢道:“多谢活佛相救,若不是您,我恐怕就要含冤而死了。”济公笑道:“哈哈哈,举手之劳而已。你放心,贫僧一定会帮你找到真凶,还你一个清白。”
没过多久,派去调查的人便回来了,说道:“县令大人,活佛,我们调查到,王老爷最近确实得到了一件稀世珍宝,是一颗夜明珠,据说这颗夜明珠价值连城。另外,我们还调查到,临安城内有一名叫做李三的惯偷,此人身材高大,经常身穿黑衣,戴着斗笠,而且他还养了一只猴子,我们在王老爷书房内发现的那根毛发,正是猴子的毛发。”
济公闻言,笑道:“哈哈哈,看来真凶就是这个李三了!我们现在就去将他捉拿归案!”县令点了点头,说道:“好!”说罢,便命人带领官兵,前往李三的住处。
李三的住处是一间破旧的小屋,位于临安城的城郊。官兵们很快便包围了小屋,一脚踹开了房门。屋内,李三正坐在床上,把玩着一颗夜明珠,正是王老爷丢失的那颗夜明珠。
李三见到官兵,顿时大惊失色,想要起身逃跑。官兵们早已将他团团围住,他根本没有逃跑的机会。很快,李三便被官兵们制服了。
官兵们将李三带回了县衙,县令当即对他进行了审讯。在确凿的证据面前,李三对自己的罪行供认不讳。原来,李三早就听闻王老爷得到了一颗价值连城的夜明珠,便心生歹念,想要将夜明珠偷走。
昨晚,李三趁着夜色,潜入了王老爷的家中,来到了书房。他想要偷走夜明珠,却被王老爷发现了。两人发生了打斗,李三情急之下,便杀害了王老爷,拿走了夜明珠。
李三担心自己会被官府追查,便想到了嫁祸给陈生。他知道陈生是王老爷家的护院,而且为人老实,容易被欺负。于是,他便将凶器放在了陈生的房间门口,然后故意制造了打斗的声音,引王夫人和仆人前来,让他们误以为是陈生杀害了王老爷。
案情终于真相大白,陈生被无罪释放。王夫人得知自己错怪了陈生,心中十分愧疚,对着陈生道了歉。陈生也原谅了王夫人。
县令判处李三死刑,秋后问斩,并将夜明珠归还给了王夫人。王夫人为了感谢济公,想要将夜明珠送给济公,但济公拒绝了,说道:“王夫人不必客气,这是贫僧应该做的。夜明珠是你的东西,你还是自己好好保管吧。”
处理完此案后,济公便离开了县衙,前往临安城内的客栈休息。他走在临安城的街道上,看着繁华的市井景象,心中感慨道:“这世间的人心,真是复杂难测。有的人因为贪念,不惜铤而走险,犯下滔天罪行;有的人则因为善良,被人误解,蒙受不白之冤。幸好,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正义终将战胜邪恶。”
就在济公快要抵达客栈时,他突然看到前方有一群人围在一起,似乎在议论着什么。济公心中好奇,便走上前去,想要看看发生了什么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