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世第五十三天的清晨,寒风裹着霜花掠过院墙,塑料布蒙着的窗户上凝了层薄白的雾。林晚醒时,指尖触到炕沿,竟带着点凉意——前两晚还能靠炕余温暖到天亮,如今霜气一重,单靠烧炕怕是撑不过深冬。她轻轻挪开怀里的小狗,起身走到窗边,用指尖擦掉雾水,望着院外枯黄的田野,心里盘算着:得尽快弄个火炉,不然等下了雪,屋里该冻得没法住了。
陈默也醒了,揉着眼睛坐起身:“怎么醒这么早?”“你摸炕沿,有点凉了。”林晚回头,指了指炕边,“咱们得做个火炉,光烧炕不够,白天在屋里也得有暖气,不然煮东西、缝补都冻手。”陈默伸手摸了摸,果然比前几天凉了不少,他点点头:“行,今天就去找做火炉的东西——得要铁皮桶,还要找铁皮、铁丝,最好能再找个烟囱,不然烟排不出去会呛人。”
两人简单吃了点玉米粥,林晚把小狗托付给旺财看着,又往灶膛里添了些柴火,让屋里留着暖意,才和陈默一起出门。按照之前搜集物资的记忆,往东南方向走三公里,有个废弃的汽修厂——那里肯定有铁皮桶和废弃的铁皮,说不定还能找到工具。
走在路上,寒风刮得脸生疼,林晚把衣领竖得老高,手揣在袖筒里:“汽修厂要是有大的铁皮桶就好了,能装更多柴火,烧得也久。”“还得挑厚实点的,薄的容易烧变形。”陈默护在她外侧,挡住些风,“要是能找到带盖的,还能在上面煮水、热东西,一举两得。”
快到汽修厂时,远远就看到厂区围墙上的铁丝网倒了大半,门口停着几辆锈迹斑斑的汽车,车窗都碎了,却没看到丧尸的影子。陈默先操控无人机飞进去侦查,屏幕里显示厂房里空荡荡的,只有散落的工具和零件,墙角堆着十几个大小不一的铁皮桶,还有几卷废弃的铁皮和铁丝。“安全,里面没人,也没丧尸。”陈默收起遥控器,率先走进厂区。
林晚跟着进去,一眼就看到了墙角的铁皮桶,她快步走过去,挨个查看:“这个好!”她指着一个半人高的蓝色铁皮桶,桶身厚实,没有破洞,底部也很完整,“大小刚好,放在屋里不占地方,装的柴火也够烧半天。”陈默走过来试了试重量,不算太重,两个人能抬动:“再找两个小的,一个当烟囱,一个备用——万一这个坏了,还能换。”
两人又挑了两个细高的铁皮桶,还有一卷粗铁丝、几块平整的铁皮,陈默还在工具架上找到一把钳子、一把扳手,甚至还有半盒铁钉——这些都是做火炉能用得上的。“要不要找个轮子?”林晚看到地上有个汽车的旧轮胎,“把铁皮桶放在轮胎上,以后挪动起来方便。”陈默眼睛一亮:“好主意,冬天屋里冷,说不定还得把火炉挪到炕边,有轮子省力气。”
收拾好东西,两人开始往回抬。陈默抬着铁皮桶的一边,林晚抬着另一边,轮胎则由陈默用铁丝绑在桶上,拖着走。路上遇到几具零散的丧尸尸体,都已经僵硬了,没有威胁,两人很快就回到了院子。
刚把东西放在院子里,旺财就叼着小狗跑了过来,围着铁皮桶转了两圈,好奇地嗅着。林晚先把小狗抱进屋里,然后出来帮陈默卸东西:“先把铁皮桶清理干净,里面说不定有油污,得洗一洗,不然烧的时候会有味道。”她去井边打了两桶水,又找了块硬纸板,蹲下身仔细擦着铁皮桶内壁——桶里确实有层薄薄的油污,擦了好几遍才干净,水都变黑了。
陈默则开始处理烟囱:他把细高的铁皮桶底部切掉,又用钳子把桶口的边缘夹平整,防止划伤手,然后在桶身上钻了几个小孔——“这样烟能流通得更顺畅,也能防止桶身太热变形。”林晚擦完大桶,又过来帮忙,她用布把烟囱桶擦干净,然后和陈默一起比划着火炉的样子:“大桶当炉身,底部得留个通风口,方便加柴火和掏灰;侧面开个口,把烟囱接上去,烟囱要从窗户伸出去,不然烟会闷在屋里。”
两人分工合作,陈默用工具在大铁皮桶底部开了个方形的口,又找了块铁皮做了个活动的门——平时关着能挡风,加柴火、掏灰时打开;林晚则用铁丝把烟囱和大桶侧面的接口绑紧,还在接口处垫了块薄铁皮,防止漏烟。接着,陈默把轮胎固定在大桶底部,试了试,轻轻一推就能挪动,很方便。
“还得找个东西垫在火炉下面。”林晚看着地上的水泥地,“柴火掉下来容易烧到地面,要是能找块铁板就好了。”她想起之前在汽修厂看到过几块废弃的汽车底板,“我去把那块铁板抬回来,刚好能垫在下面。”陈默想跟着去,林晚却拦住他:“你先把火炉的门装上,我快去快回,不远。”
林晚独自去了汽修厂,很快就抬着一块长方形的铁板回来了——铁板不算太重,就是边缘有点锋利,她用布裹着边缘,才没划伤手。陈默已经把火炉的门装好了,还在门上钻了几个小孔通风。两人一起把铁板放在院子中央,再把火炉抬到铁板上,接着又把烟囱从厨房的窗户伸出去——林晚特意找了块塑料布,把烟囱和窗户之间的缝隙堵上,防止冷风灌进来。
“试试能不能烧。”陈默抱来几捆干玉米秆,放进火炉里,用火柴引燃。火苗很快就蹿了起来,从火炉门的小孔里能看到橘红色的火焰,烟顺着烟囱排了出去,屋里一点烟味都没有。林晚伸手放在火炉旁边,很快就感觉到暖意:“太好了!这样冬天在屋里就不冷了。”她又找了个小铁皮盘,放在火炉顶部:“以后能在上面热粥、煮水,省得总去厨房烧火。”
接下来的几天,两人开始为火炉储备柴火。陈默每天都去附近的树林里砍树,林晚则在家把砍回来的树干劈成小块,堆在厨房旁边——她还特意把柴火分了类,细的玉米秆和树枝放在靠近火炉的地方,方便随时拿;粗的木柴则堆在后面,慢慢烧。林晚还在柴火堆旁边放了个铁皮桶,专门用来装炉灰——每天掏出来的炉灰,她都会倒在菜地里,“炉灰能当肥料,明年菜能长得更好。”
为了让火炉更实用,林晚又找了块铁丝网,铺在火炉顶部的铁皮盘上:“这样能放更多东西,比如烤红薯、烤土豆,冬天能当零食吃。”她还在火炉旁边放了一把小刷子,每天都把火炉擦得干干净净,连烟囱上的烟灰都要清理——“保持干净不容易堵,烧起来也旺。”
末世第五十六天,下了第一场小雪。雪花飘落在院子里,很快就积了薄薄一层。林晚和陈默坐在屋里,火炉里的柴火噼啪作响,屋里暖融融的。林晚把洗好的袜子放在铁丝网上烘干,陈默则在火炉上热着粥,小狗蜷在火炉旁边,睡得正香,旺财趴在门口,偶尔抬头看看外面的雪。
“幸好做了火炉。”林晚摸了摸烘干的袜子,暖暖的,“不然今天肯定冻得没法待。”陈默舀了碗热粥递给她:“还得谢谢你,想得周到,连铁丝网和装炉灰的桶都准备好了。”林晚喝着热粥,看着窗外的雪,心里满是安慰——有了火炉,有了足够的柴火,这个冬天,他们一定能安稳度过。
接下来的日子,林晚每天都会检查火炉和烟囱,确保没有漏烟的地方;陈默则继续储备柴火,还在院子里搭了个棚子,用来挡雪,防止柴火受潮。林晚还找了几个空的铁皮桶,装满水放在火炉旁边——“冬天井水容易冻,放在这里能保持水温,用的时候方便。”她甚至还在火炉上烤了些干肉,用布包好放在柜子里,“冬天没新鲜肉吃,烤点干肉能补充营养。”
小雪过后,天气越来越冷,院子里的井水也开始结冰,每天早上都得用开水浇一下压水井才能压出水。但屋里却始终暖融融的,火炉里的柴火一直烧着,林晚坐在火炉边缝补衣服,陈默在旁边削木头,小狗在两人中间睡着,旺财趴在门口守着。偶尔有丧尸从院外经过,看到紧闭的铁门和院子里的灯火,只是在门口徘徊一会儿,就慢慢走开了。
末世第六十天,林晚和陈默坐在火炉边,吃着烤红薯。红薯是之前在农户家找到的,放在火炉上烤得软糯香甜,冒着热气。“你看,咱们的火炉多好用,既能取暖,又能做饭、烤东西。”林晚咬了一口红薯,甜得眯起了眼睛。陈默点点头,看着窗外厚厚的积雪,心里满是感激——若不是林晚细心,提前想到做火炉,想到储备柴火,想到各种细节,这个冬天怕是要难熬了。
火炉里的火苗跳动着,映在两人脸上,暖融融的。这个冬天,因为有了火炉,有了彼此的陪伴,有了对未来的希望,不再寒冷,不再难熬。他们知道,只要一起努力,一起守护这个小小的院子,就能在末世里,安稳地活下去,等到春天到来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