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江西战场徐达、常遇春与裕亲王福全陷入艰苦拉锯之际,来自西面和南面的两股钢铁洪流,已按照康熙皇帝的旨意,完成了最后的集结,如同两只巨大的钳臂,凶猛地向着大明新生政权的核心——福京(福州),狠狠夹来!
西线,湖广总督丁思孔亲临衡州坐镇,麾下精锐尽出:
以骁勇善战的总兵官徐治都为先锋,率本部兵马及湖广绿营精兵一万五千,自郴州出宜章,扑向福建汀州。
命久经沙场的副将林兴珠(原吴三桂部将,降清后屡立战功)领兵一万,自永州出道州,策应徐治都,并防备可能来自广西的干扰。
另派参将张文焕等将领,分兵牵制赣南明军侧翼。
南线,广州将军拜音达礼更是倾巢出动,誓要雪福建败亡之耻:
以广州驻防八旗副都统率领四千八旗劲旅为核心。
整合广东全省绿营,以潮州总兵、惠州副将等为骨干,拼凑起近三万人马。
水师则由水师副将塔尔塔统领大小战船百余艘,沿海路北上,企图封锁闽海,并运送兵员粮草。
两路清军,总兵力逾六万,浩浩荡荡,杀气腾腾,直指福京福州!
福京(福州),承宣布政使司衙门(临时皇宫)。
气氛凝重,但并非绝望。朱元璋高踞龙椅,一身朴素的战袍,目光如古井深潭,扫过殿下的朱棣、几位现代英灵“先生”,以及留守的核心文武。
“西、南两路,六万鞑虏,来势汹汹。”朱元璋的声音平稳有力,不带一丝波澜,“江西那边,天德和伯仁被福全绊住了手脚。眼下,福建的天,得靠咱们父子自己顶起来。”
朱棣甲胄在身,抱拳躬身,语气斩钉截铁:“父皇坐镇中枢,运筹帷幄!儿臣愿为父皇手中利剑,纵使鞑虏千军万马,也必叫他有来无回!”
“好!”朱元璋眼中闪过一丝赞许,“老四,你为主帅,总督内外军事,几位先生参赞。记住,鞑虏势大,不可浪战。福京,是咱的根本,一寸也不能丢!但其他城池,若事不可为,可暂避锋芒,收缩兵力,保人保枪!”
“儿臣明白!”朱棣凛然受命。
大战序幕率先在福建西部门户汀州拉开。
徐治都率一万五千湖广清军猛攻汀州。留守明军兵力薄弱,苦苦支撑。朱棣亲率一万五千精锐含两千神机新军驰援,与徐治都部在汀州城外卧龙山下展开血战。
朱棣意图利用神机新军火力野战争胜,但徐治都用兵老辣,避实击虚,不断迂回侧击。
双方从清晨杀至日暮,尸横遍野。
明军虽凭借火器与勇猛击退清军,自身亦伤亡三千余,未能达成击溃敌军的战略目标,汀州战线陷入僵持。
战报传回福京,朱元璋看着地图,对身旁的“先生”道:“徐治都,滑不溜手。老四这是遇到硬茬子了。”
南线危机接踵而至。拜音达礼主力在水师掩护下,自潮州登陆,北上猛攻兴化。兴化告急!
福京城内,能听到远方隐约的炮声。人心浮动,谣言四起。
朱元璋却异常镇定。他每日登临镇海楼,眺望四方,身影稳如磐石。他下令打开府库,犒赏三军,亲自探望伤员,他的存在本身,就是定海神针。
“告诉前线的将士,朕与他们同在!朱家的皇帝,宁可战死,绝不后退!”他的话语通过传令兵,响彻在每一段城墙,每一个营垒。
同时,他采纳现代英灵的建议,发动全城百姓,加固城防,制造守城器械,实行严格的配给和宵禁,将福京打造成一个坚强的堡垒。
朱棣在接到兴化告急文书后,面临两难抉择。分兵,则西线可能崩溃;不分,则兴化危矣,福京侧翼洞开。
“父皇,儿臣请旨,是否分兵救援兴化?”使者快马加鞭回报。
朱元璋的回信只有一句话:“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朕信你,如同信朕自己。”
朱棣接到回信,眼眶微热。他深吸一口气,做出了艰难的决定:命麾下大将率八千兵马南下,尽可能迟滞拜音达礼,自己则集中剩余兵力,死死钉在汀州战线,绝不让西线清军威胁福京根本。
南下明军与拜音达礼部在兴化外围血战,虽未能解围,却极大消耗了清军锐气,延缓了其北上的步伐。
而兴化守军在得不到援军的情况下,依城死战,每一寸城墙都反复争夺,战况惨烈至极。
最危急的时刻到来了。拜音达礼一部精锐,突破层层阻截,竟然冲到了福京城下!广州八旗兵的悍勇此刻展现无遗,他们一度登上了外围羊马墙的墙头!
“陛下!请暂避锋芒!”内侍惊慌失措。
朱元璋勃然大怒,一把推开内侍,拔出腰间佩剑:“避?往哪里避?这里是咱大明的福京!是咱朱洪武的皇宫!儿郎们还在城外血战,朕岂能后退半步!取朕的盔甲来!”
年过半百的朱元璋,亲自披甲,在侍卫和现代英灵们的簇拥下,登上了直面清军的城墙!
“皇上万岁!”
“陛下亲临前线了!”
守城明军看到皇帝的身影,听到他那熟悉的、带着凤阳口音的怒吼,士气瞬间爆棚!原本有些动摇的防线,顿时稳固如山。
“放箭!开炮!给朕狠狠地打!”朱元璋挥剑指向城下清军。
与此同时,朱棣在汀州战线顶住了徐治都的又一次猛攻后,得知福京告急,目眦欲裂。
他留下足够兵力坚守,亲自率领最精锐的两千骑兵,不顾一切地星夜兼程,回援福京!
当朱棣的骑兵风尘仆仆地出现在福京外围,从侧翼狠狠冲入攻城的清军队伍时,整个战场形势瞬间逆转。
“殿下回来了!”
“援军到了!”
城内城外,明军欢声雷动。朱元璋在城头看到儿子浴血奋战的身影,老怀大慰,哈哈大笑:“好!好!不愧是咱朱洪武的种!”
父子二人,一在城头稳定人心,指挥若定;一在城外冲锋陷阵,锐不可当!戮力同心,上下用命!
在朱元璋和朱棣的共同努力下,在全体军民的殊死抵抗下,福京城,这座大明的临时首都,如同惊涛骇浪中的礁石,岿然不动!
攻城的清军最终在明军内外夹击下,遗尸累累,狼狈退去。
尽管汀州、兴化等地的战事依旧艰苦,明军也付出了惨重代价,兵力锐减,但福京稳住了!
大明政权的核心保住了!军队没有溃败,信念没有崩塌!
福建的战火仍在燃烧,每一寸土地都浸透了鲜血。
但日月龙旗,依然在福京城头,在几座核心城池的上空,倔强而骄傲地飘扬着,向世人宣告着这个新生政权的顽强与不屈。
但他们终究是败了。
北京,紫禁城。
接连收到“汀州大捷,斩获甚众”、“兴化围城,逆匪困守孤城”、“福州指日可下”等报捷文书,康熙皇帝紧锁多日的眉头终于稍稍舒展。
他对着殿内群臣,语气中带着一丝如释重负和固有的傲慢:“朕早说过,跳梁小丑,不成气候。前番福建骤失,乃赖塔等辈无能,轻敌所致。今我天兵一至,伪明便现原形,不过是负隅顽抗的土鸡瓦狗罢了!传旨嘉奖拜音达礼、丁思孔、福全等将士,令他们加紧进攻,务必在入冬前,彻底扫清闽孽,献俘阙下!”
“皇上圣明!天威浩荡!”群臣山呼。
然而,无论是康熙,还是前线志得意满的拜音达礼和丁思孔,都并未真正意识到,他们面对的,是一个怎样坚韧的对手,以及在那片血火焦土之上,一股来自现代的灵魂与古代英魂融合后,所孕育出的何等顽强的生命力。
福建的战火,仍在惨烈地燃烧着。明军的旗帜,虽已残破,却依旧在硝烟中倔强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