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五点,明泽医院的急诊中心外已亮起淡蓝色的引导灯,十条分流通道前,来自全国的患者带着行李有序排队——穿羽绒服的东北大爷在志愿者协助下扫码建档,抱孩子的四川夫妇着急询问儿科急诊方向,拎着病历袋的广东阿姨正对着专家屏查询妇科诊室位置。自助机循环播放着“今日接诊量预计5.5万人次,330专科、75栋科室楼、10万张床位全面开放”,屏幕角落偶尔闪过“特殊患者优先通道”的小字,很快又被“专家出诊信息”覆盖,像无数个寻常工作日一样,平静中藏着忙碌的序章。
指挥中心内,沈知行面前的巨幕分作两栏:左侧是75栋科室楼的床位热力图,骨科、心内科、妇科的标识呈浅橙色,提示“接近高负荷”;右侧是实时接诊数据,门诊号源已预约82%,住院床位使用率85%。他对着对讲机叮嘱:“优先保障急诊、术后患者需求,妇科今日有台大手术,电力、网络多留意。”语气和往常安排普通手术时并无二致,没人听出特别,只有行政助手林薇在“日常任务清单”旁悄悄画了个小圈,标注着“妇科手术需协调多科室”。
上午:诊室里的耐心与手术间的细致
七点半,妇科诊室里,专科副院长刘敏正为第一位患者问诊。来自河南的张女士患卵巢囊肿,紧张得声音发颤,刘敏翻出她的超声报告,指着屏幕上的影像:“囊肿是良性的,定期复查就行,要是担心,专家屏上能随时看我的科普视频。”她耐心解答了二十分钟,直到张女士放下顾虑离开,才拿起下一份病历——封面没有特殊标记,只有病历内页的“复发性卵巢癌”“肝肠转移”字样,暗示着今天的特殊。
同一时间,妇科手术间的护士们正按常规流程准备器械。护士长王姐逐一核对腹腔镜、超声刀、吻合器,突然停在一套特殊规格的肝门部手术器械前,轻声对年轻护士说:“今天手术要用到这个,提前消毒,放在主刀医生顺手的位置。”年轻护士点头应下,以为只是常规妇科大手术的特殊需求,没再多问。
九点整,指挥中心的接诊量突破2.7万人次,巨幕上弹出“妇科手术间电力参数正常”“网络专属通道已开通”的提示,沈知行扫了一眼,随即让林薇协调:“儿科候诊时长超40分钟,增开2间备用诊室;IcU预留3张术后监护床,其中1张按‘多脏器术后’标准配置。”林薇在调度表上记下,将IcU的特殊配置需求混在常规预留里,通知后勤助手赵磊准备。
中午:食堂的烟火气与手术的倒计时
十二点,食堂的各个餐区都坐满了人。妇科手术团队的医生们坐在角落,快速吃着午餐,刘敏偶尔和旁边的肝胆外科医生交流:“下午的手术,肝门部那步得麻烦你多盯着。”对方笑着回应:“放心,都按之前演练的来。”邻桌的儿科医生没在意这段对话,只自顾自抱怨:“今天接诊的孩子多,下午还得加个门诊。”
超市里,导购小张正忙着给患者家属推荐术后护理用品。一位阿姨想买妇科术后用的护理垫,小张热情地介绍:“这款吸水性好,医生都推荐,扫码还能看使用教程。”她不知道,这些看似常规的用品,下午会被送进一台特殊的手术间,只按日常销量补货,确保货架始终整齐。
一点半,妇科手术间的术前准备进入最后阶段。麻醉科主任为患者做最后评估,护士们协助患者躺上手术台,贴好电极片。刘敏穿上手术衣,站在手术台前,目光扫过屏幕上的三维影像——肿瘤侵犯肝脏、肠道的范围清晰可见,她深吸一口气,对团队说:“按计划来,稳一点。”和每次手术开始前的叮嘱一样,平静却坚定。
下午:手术的攻坚与门诊的坚守
十四点,妇科手术正式开始。刘敏手持腹腔镜,先小心分离卵巢周围的粘连组织,肝胆外科医生随后接手,处理肝转移灶——两人配合默契,就像过去合作过的无数台常规手术。手术间外,电力中心助手程昱的终端显示:“手术间电力负荷率72%,备用电源热待机,无波动。”他按惯例记录,将数据同步至指挥中心,没特别标注这是台特殊手术。
同一时间,门诊大厅的接诊量突破4.5万人次。心内科医生王浩刚送走一位冠心病患者,又迎来一位高血压患者,他的工作平板实时同步病历,助手快速记录,两人配合完成接诊仅用9分钟。“您的药单已同步到药房,专家屏上能查取药窗口,不用排队。”王浩的话和往常一样,耐心又高效,没察觉此刻医院的另一角,正进行着一场生命攻坚。
十六点,手术进入最关键的“肠道修复”阶段。胃肠外科医生小心翼翼地切除受侵犯的肠段,用吻合器重建肠道通路。江晓的网络终端显示:“手术影像传输延迟0.2秒,多科室会诊画面清晰。”他偶尔调整一下带宽,确保数据传输流畅,将这场特殊手术的网络保障,混在日常的网络维护里。
傍晚:接诊的收尾与手术的落幕
十七点,全院接诊量定格在5.56万人次,超额完成目标。门诊的患者渐渐散去,医生们开始整理当日病历,护士站的电话还偶尔响起,是患者咨询明日复诊的时间。儿科医生终于结束了加诊,揉着酸痛的肩膀,和同事吐槽:“今天太累了,明天可得早点来。”
此时,妇科手术间里,最后一针缝合完成。刘敏摘下手术放大镜,护士宣布:“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手术成功。”团队成员松了口气,和往常一样,没有特别的庆祝,只忙着整理器械、记录数据,准备将患者转运至IcU。
指挥中心内,沈知行看着“妇科手术成功”的提示,随即让林薇汇总当日数据:“330专科接诊率100%,75栋科室楼运转正常,全链条保障零故障。”林薇整理好报表,将妇科手术的特殊记录夹在常规手术报告里,一起归档。
晚上七点,医院的灯光渐渐变暗,只有急诊中心和IcU还亮着灯。妇科手术患者被平稳转入IcU,护士们按“多脏器术后”标准监测,记录着每一项生命体征;值班医生们坐在诊室里,等待着夜间可能到来的急诊患者;后勤团队开始清洁消毒,为明天的5.5万接诊量做准备。
没有特别的仪式,没有额外的关注,这场特殊的手术就像无数个寻常日子里的诊疗一样,融入了明泽医院的日常。就像沈知行在日志里写下的:“五万五接诊量的每一天,都是无数次普通诊疗与偶尔特殊守护的叠加,没有区别对待,只有全力以赴——这才是对生命最好的尊重。”
晚风拂过医院的走廊,75栋科室楼寂静无声,只有偶尔传来的监护仪滴答声,诉说着不为人知的坚守。明天,这里又将迎来新的患者,新的诊疗,新的寻常又不凡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