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六点,明泽医院的十大专区在晨光中舒展画卷——罕见病中心的实验室亮起基因测序仪的淡蓝色指示灯,儿科中心的护士站传来患儿稚嫩的笑声,330专科专区的外科楼里,手术器械的轻响与监护仪的滴答声交织。指挥中心内,沈知行坐在巨幕前,面前的屏幕被精准划分为十大专区的实时画面,五位助手各司其职,苏晴则坐在他身旁,手边放着两杯刚热好的豆浆,杯壁还沾着细密的水珠。
“今日重点盯紧三个衔接点:罕见病中心的基因检测报告需同步至330专科专区的肿瘤科,儿科中心的重症患儿转运要联动后勤专区,超市与餐厅专区需保障早高峰的老年患者餐食供应。”沈知行的指令刚落,林薇立刻调出“专区协同清单”:“已确认15个跨专区对接人,每个节点都预留了应急方案。”苏晴悄悄将一杯豆浆推到沈知行手边,轻声补充:“儿科中心的早产儿术后需要低敏奶粉,我让超市专区提前备了20罐,直接配送到新生儿科。”沈知行指尖碰到温热的杯壁,侧头看她时,正撞见她眼底藏不住的笑意,两人都默契地移开视线,耳尖却悄悄泛红。
第一阶段:早高峰的专区协同——细节里的牵挂
七点整,餐厅专区的“老年患者餐台”前排起长队。赵磊的后勤终端显示:“罕见病中心的低苯丙氨酸餐食已备好30份,儿科中心的患儿辅食还剩5份,需要紧急补货。”他刚要调度,苏晴突然开口:“昨天跟儿科护士聊到,有个患儿对普通辅食过敏,得用深度水解蛋白辅食,我已经让餐厅专区单独准备了,记得优先配送。”沈知行立刻点头:“按苏晴的建议来,再让配送员把罕见病餐食直接送到病区,别让家属跑冤枉路。”
十分钟后,餐厅经理通过对讲机反馈:“深度水解蛋白辅食已送到儿科中心,罕见病餐食正在配送,老年餐台增开了一个窗口,排队时间缩短到5分钟以内。”苏晴看着屏幕上老年患者捧着热粥的画面,嘴角微微上扬,没注意到沈知行正悄悄用终端给餐厅发消息:“以后每天早上预留2份豆浆,按今天的温度准备,送到指挥中心苏晴手边。”
同一时间,超市专区的“术后康复用品货架”前,导购正忙着整理苏晴标注的“重点物资清单”——防粘连膜、骨癌康复训练球、早产儿专用监护仪,每样物品旁都贴着使用说明。江晓的网络终端提示:“超市的支付系统出现短暂卡顿,可能影响早高峰结算。”他刚要远程调试,沈知行突然问:“苏晴,你之前说骨科术后患者需要的按摩仪,超市库存够吗?”苏晴调出库存数据:“还有15台,够今天用,但下午330专科专区有4台骨癌手术,得提前补货。”赵磊立刻指令:“仓库已安排补货,1小时内送达,同时预留4台直接送到骨科楼。”
第二阶段:诊疗专区的深度联动——专业里的默契
九点整,330专科专区的肿瘤科诊室里,医生正根据罕见病中心传来的基因检测报告制定方案。周明的资金终端显示:“患者符合‘罕见病+大病救助’双重补贴,治疗费用报销比例可达90%,已把申请流程同步给家属。”苏晴突然补充:“这位患者有糖尿病史,用药时要避开影响血糖的药物,我已经把他的基础病史整理成文档,同步到肿瘤科终端了。”沈知行看着她认真核对数据的侧脸,轻声对周明说:“把苏晴整理的‘基础病史交叉核验表’纳入所有科室的诊疗流程,避免遗漏关键信息。”
儿科中心的重症监护室里,一位早产儿出现呼吸急促,需转运至330专科专区的新生儿科。林薇协调转运车时,苏晴早已联系好新生儿科:“暖箱温度预设在36c,呼吸机参数按早产儿的体重调整好了,我跟车过去,路上能随时监测生命体征。”沈知行立刻叮嘱:“路上注意安全,有情况随时联系,我在指挥中心同步关注转运动态。”苏晴点头起身时,沈知行悄悄把她搭在椅背上的外套递过去:“早上风大,别着凉。”她接过外套,指尖不经意间碰到他的手,温热的触感像电流般窜过,让她心跳漏了一拍。
十点半,苏晴跟着转运车回到指挥中心,手里拿着早产儿的监护记录:“转运很顺利,新生儿科已经开始治疗,生命体征稳定。”沈知行接过记录,仔细翻看,在“血糖监测”一栏补充:“每2小时测一次血糖,低于3.3mmol\/L及时补充葡萄糖,这个标准是你之前整理的早产儿护理指南里的,要严格执行。”苏晴看着他精准报出自己制定的标准,心里像被温水浸过似的,软乎乎的——原来他把自己的每一份付出,都记在了心里。
第三阶段:午间的温情与管理层的支撑——守护里的温度
十二点,午间休整时段。指挥中心的五位助手轮流去餐厅吃饭,沈知行和苏晴留在巨幕前,核对各专区的上午总结。苏晴拿出从餐厅带回来的午餐——沈知行爱吃的杂粮饭和清蒸鱼,还有一份凉拌菠菜:“知道你总盯着屏幕,多吃点菠菜对眼睛好。”沈知行接过餐盒,看到里面还放着一颗草莓,正是她昨天说爱吃的品种:“你也吃,别总忙着整理资料。”
两人并肩坐在屏幕前,边吃边聊。苏晴说起上午转运早产儿时的小插曲:“那孩子特别乖,路上不哭不闹,就是盯着我手里的草莓挂件看,以后可以在儿科病房多放些可爱的挂件,能缓解患儿的紧张情绪。”沈知行听着,立刻让林薇联系后勤专区:“采购一批卡通挂件,送到儿科中心和新生儿科,按苏晴说的,挂在病房显眼的位置。”
医院管理层专区的会议室里,330位专科副院长、总主任正召开“专区协同复盘会”。骨科专科副院长陈明提到:“苏晴整理的术后监护手册太实用了,我们科室的年轻医生都在学,上周的骨癌手术,就是按手册里的疼痛管理方案做的,患者满意度特别高。”内分泌专科副院长赵敏接着说:“量子模拟时苏晴提出的肝功能修正参数,现在已经成为我们科室的标准操作,帮我们规避了好几次用药风险。”沈知行坐在主位,听着大家对苏晴的认可,眼底满是欣慰——他知道,她的专业与用心,早已被所有人看在眼里。
第四阶段:傍晚的收尾与心意的升温——日常里的浪漫
十七点,十大专区的日常诊疗逐渐收尾。罕见病中心的基因检测报告全部出具,330专科专区的手术顺利完成,儿科中心的患儿进入晚间休息时段。指挥中心的巨幕上,“今日接诊量5.52万人次”“专区协同零差错”“患者满意度99.6%”的字样格外醒目。五位助手陆续汇报:程昱的电力保障零故障,江晓的网络传输无卡顿,赵磊的后勤补给及时率100%。
苏晴整理着今日的“专区监护总结”,突然想起什么:“明天是周末,罕见病中心有位患者家属说想给孩子买本绘本,超市专区的绘本不多,我明天早上提前去外面书店看看?”沈知行立刻说:“我陪你一起去,正好周末没什么事,还能帮你拎东西。”苏晴抬头,撞进他温柔的目光里,脸颊发烫,却还是轻轻点头:“好。”
晚上七点,两人并肩走出指挥中心。晚风带着几分凉意,沈知行自然地脱下外套,搭在苏晴肩上。远处的超市专区还亮着灯,导购正在整理货架;餐厅专区的窗口前,最后一位患者家属正接过热乎的晚餐。苏晴看着眼前的景象,轻声说:“每天看着这些平凡的日常,却觉得特别有意义。”沈知行转头看她,路灯的光落在她脸上,柔和得像一幅画:“因为有你一起守护这些日常,才更有意义。”
两人慢慢走在医院的走廊里,十大专区的灯光次第变暗,却有一盏灯始终亮在彼此心里。明天的书店之约像一颗甜甜的糖,藏在日常的琐碎里,让平凡的守护,多了几分不期而遇的浪漫——明泽的十大专区,不仅承载着10万人的坚守,更见证着两颗心,在守护生命的路上,慢慢靠近,渐渐升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