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尘境入口,位于百草园秘境之侧。王峰手持太上长老令牌,在玄清掌门恭敬的目光中,一步踏入那道如水波般荡漾的空间涟漪。
眼前景象骤然变幻。浓郁精纯的灵气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加“真实”的气息。泥土的芬芳、草木的清香、炊烟的烟火气、远处人声的嘈杂……混杂在一起,扑面而来。天空湛蓝,白云悠悠,阳光温暖和煦。脚下是坚实的黄土地,前方是一条蜿蜒的土路,通向远处炊烟袅袅的村落。
王峰深吸一口气,感受着这与修真界截然不同的气息。他心念微动,体内浩瀚如海的合体后期法力瞬间沉寂下去,如同被无形的锁链层层封印。强横的元神收敛光芒,蛰伏于识海深处。此刻的他,气息全无,肉身虽依旧强韧远超凡人,但若不刻意显露,便与一个体格健壮、精神饱满的普通青年无异。
“红尘炼心……”王峰低声自语,眼中带着一丝新奇与期待。他迈开脚步,沿着土路,朝着人烟处走去。
数日后,王峰出现在一座名为“青石镇”的小镇外。小镇依山傍水,一条清澈的小河穿镇而过,河上架着几座石桥。镇子不大,青石板铺就的街道两旁,店铺林立,酒旗招展。米铺、布庄、杂货铺、茶馆、铁匠铺……应有尽有。行人往来,有挑担的货郎,有赶车的农夫,有嬉戏的孩童,虽衣着朴素,大多面带菜色,但眼中却有着一种属于凡俗的、鲜活的生命力。
王峰在镇口驻足片刻,目光扫过那些为生计奔波的凡人,听着讨价还价声、吆喝声、孩童的嬉笑声,感受着这最平凡也最真实的人间烟火。他需要一个身份,融入此地。
他的目光最终落在镇西头一家略显破旧、但门口挂着铁锤标志的铁匠铺上。铺子里,叮叮当当的打铁声不绝于耳,火星四溅。一个头发花白、赤着上身、肌肉虬结的老铁匠,正带着一个半大少年,挥汗如雨地锻打着一块烧红的铁条。
“铁匠……”王峰心中微动。炼器之道,他虽不精通,但合体期的眼界和肉身力量,足以让他轻易掌握凡俗的锻造技艺。更重要的是,铁匠铺需要力气,接触的人杂而不深,正适合他观察这方世界。
他缓步走到铁匠铺前。老铁匠停下锤子,抹了把汗,抬头看向王峰。见来人是个身材高大、面容英挺的陌生青年,衣着虽普通但气质不凡,老铁匠眼中闪过一丝疑惑:“这位小哥,可是要打点家伙什?”
王峰微微一笑,拱手道:“老师傅,在下王峰,初到贵地,想寻个活计糊口。见您铺子里忙活,不知可缺人手?”
“找活计?”老铁匠上下打量王峰,见他体格健壮,手掌骨节分明,倒是个打铁的好料子,便问道:“可会打铁?”
“略懂一二。”王峰坦然道,“力气也有几分。”
“哦?”老铁匠来了兴趣,指着旁边一堆刚打好的锄头、镰刀,“试试?”
王峰也不推辞,走到炉前。炉火正旺,一块烧红的铁料夹在铁砧上。他拿起旁边一把分量不轻的铁锤,掂量了一下。入手沉重,但对他的肉身力量而言,轻若无物。
他深吸一口气,并未动用丝毫灵力,纯粹以肉身之力,抡起铁锤!
呼——!
锤影如风!
铛——!!!
一声震耳欲聋的金铁交鸣!火星如同烟花般爆开!那块烧红的铁料,竟被这一锤砸得扁平下去大半!巨大的反震力顺着锤柄传来,王峰手臂纹丝不动,如同磐石!
老铁匠和他徒弟都看呆了!这一锤的力道、速度、落点的精准,简直骇人听闻!便是老铁匠自己,也绝无这等本事!
“好!好力气!好手艺!”老铁匠回过神来,激动得胡子直抖,“小哥这本事,当个铁匠屈才了!不过……老汉我这铺子小,工钱不高……”
“无妨。”王峰放下铁锤,笑容温和,“管吃住即可。在下初来乍到,只求有个落脚之地。”
“那敢情好!”老铁匠大喜过望,“老汉姓张,单名一个铁字。这是我徒弟,二牛。以后你就叫我张铁匠就行!铺子后面有间空屋,收拾收拾就能住!工钱嘛……每月给你三十文,管三顿饭!你看如何?”
“多谢张师傅收留。”王峰拱手道谢。三十文铜钱,在这小镇上,大概也就够买几斤米面,但他本就不为钱财。
于是,王峰便在“张记铁匠铺”住了下来。他化名“王铁”,成了铺子里新来的铁匠伙计。
每日清晨,天蒙蒙亮,王峰便起身。他并未打坐练气,而是如同真正的凡人一般,打水、劈柴、生炉火。炉火熊熊燃起,映红了他沉静的脸庞。张铁匠和二牛也陆续起来,开始一天的忙碌。
叮叮当当!叮叮当当!
打铁声成了青石镇西头最熟悉的旋律。王峰抡锤的动作,从一开始的势大力沉、引人惊叹,很快变得举重若轻、圆融如意。他并未刻意追求速度或力量,而是将每一次锤击,都当作一种对力量的细微掌控,对材料纹理变化的感知。看似简单的重复劳动,在他眼中,却蕴含着力量传导、材料形变、火候掌控的朴素道理。
他打的农具,无论是锄头、镰刀,还是菜刀、斧头,都异常坚固耐用,刃口锋利,造型也匀称美观。很快,“张记铁匠铺”新来的王铁匠手艺好、力气大的名声就传开了。镇上的人,甚至附近村子的农户,都愿意多走几步路,来他这里打制或修补农具。
王峰话不多,待人接物却温和有礼。打铁时专注沉静,闲暇时,便坐在铺子门口的小板凳上,看着街上人来人往。他观察着小镇居民的生活:米铺老板为几文钱斤斤计较,布庄老板娘和顾客讨价还价,茶馆里说书先生唾沫横飞地讲着江湖侠客的故事,孩童们追逐打闹,为一块糖争得面红耳赤……
他看到了凡人的喜怒哀乐,看到了生活的艰辛与希望,看到了最朴素的生存智慧。这些,在修真界漫长的岁月里,早已被淡忘。此刻重新感受,却别有一番滋味。
一日午后,铺子里活计不多。王峰坐在门口,看着一个衣衫褴褛的老乞丐,拄着拐杖,颤巍巍地走到街对面一个卖烧饼的摊子前,伸出脏兮兮的手。摊主是个五大三粗的汉子,不耐烦地挥挥手:“去去去!别挡着老子做生意!”
老乞丐浑浊的眼中满是哀求,却不敢再上前,只是眼巴巴地看着那金黄的烧饼。
王峰默默起身,走到旁边的包子铺,买了两个热腾腾的肉包子,走到老乞丐面前,递了过去。
老乞丐愣住了,浑浊的眼睛看着王峰,又看看包子,嘴唇哆嗦着,似乎不敢相信。
“吃吧。”王峰温和道,将包子塞到他手里。
老乞丐颤抖着接过包子,狼吞虎咽地吃起来,泪水混着包子一起咽下。他吃完一个,小心翼翼地将另一个揣进怀里,对着王峰连连作揖,佝偻着背,蹒跚离去。
王峰看着老乞丐的背影,心中并无太多波澜。生老病死,悲欢离合,本就是凡尘常态。他出手相助,并非怜悯,只是顺应本心,做了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这件小事,却让他对“道法自然”有了更深的体会。道,并非高高在上,亦可存于这市井烟火、人情冷暖之中。
回到铺子,张铁匠看着他,咂咂嘴:“小王啊,你心肠好是好,可这世道……唉,帮不过来的。”
王峰笑了笑,没说话,拿起锤子,继续敲打一块铁料。锤声叮当,火星飞溅,映照着他平静的眼眸。
日子一天天过去。王峰渐渐融入了青石镇的生活。他成了街坊邻居口中的“王铁匠”,手艺好,话不多,人实在。谁家农具坏了,找他修,他从不推辞;谁家需要帮忙搬个重物,喊一声“王铁”,他也会搭把手。
他依旧每日打铁,观察着这个小镇,感受着这平凡而真实的人间。合体后期的修为被深深封印,但他的道心,却在这凡尘烟火中,悄然沉淀、洗练。那通往炼虚之境的门槛,似乎也在这日复一日的“平凡”中,变得不再那么遥不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