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雾还没散尽,废弃驿站的空地上就围了不少人。温景然正拿着一卷《金刚经》,想跟昨日来的牧民聊聊经文中的“慈悲”,可刚开口说了两句,牧民们就纷纷摇头——他们听不懂中原话,只能从温景然的手势里勉强猜几分意思,眼神里满是困惑,连带着原本热烈的气氛都冷了下来。
“这可不行,”沈砚秋站在一旁看着,眉头轻轻皱起,“语言不通,再好的教义也传不进去,反而容易让人误解。昨日顾先生给孩子看病,也是连比画带猜,耽误了不少功夫。”
顾长风刚把药箱放在佛堂门口,闻言也走了过来:“是啊,往后我们还要遇到更多西域部族,若是一直这样,别说传播文化,就连日常交流都成问题。得找个懂中原话和西域方言的人,专门帮我们翻译才行。”
温景然放下经卷,脸上带着几分无奈:“可这戈壁滩上,哪里去找这样的人?我们出发前在北庭城问过,通事大多跟着商队去了大城邦,很少有人愿意走这条偏僻的丝路。”
沈砚秋沉吟片刻,忽然眼睛一亮:“我记得阿罗憾之前提过,他认识几个常年在北庭和龟兹之间往返的行商,这些人走南闯北,大多懂几门方言。不如让秦十三去附近的补给点找找,说不定能遇到愿意跟我们同行的通事。”
说罢,她立刻让人找来秦十三,把事情交代清楚。秦十三接过沈砚秋递来的银两,揣进怀里:“沈掌东放心,我这就去附近的红柳滩补给点,若是能找到通事,今日日落前一定赶回来。”说罢便翻身上马,朝着东边的沙丘疾驰而去。
秦十三走后,温景然试着用更简单的手势跟牧民交流,可还是处处碰壁。有个牧民想问问佛堂里的佛像是什么来历,比画了半天,温景然却以为他是想要经卷,闹了个哭笑不得。顾长风见状,便拉着温景然一起,给牧民们演示如何用戈壁上的草药治小伤,不用说话,只用动作,倒也引得牧民们频频点头。
沈砚秋则在驿站里来回踱步,心里始终有些不安——红柳滩补给点虽不算远,可沿途常有沙暴,万一秦十三遇到危险怎么办?而且就算到了补给点,也未必能找到合适的通事。她正想着,忽然听到远处传来马蹄声,抬头一看,竟是秦十三回来了,而且他身后还跟着一个牵着骆驼的中年男子。
“沈掌东!顾先生!我找到同事了!”秦十三翻身下马,指着身后的男子笑道,“这位是安叔,常年在北庭和龟兹之间做生意,懂中原话、龟兹话,还有好几种牧民方言!”
中年男子上前一步,对着沈砚秋和顾长风拱手行礼:“小人安和,见过沈掌东,顾先生。秦壮士说你们需要通事,正好我这趟生意做完,正要回龟兹,若是不嫌弃,小人愿意跟你们同行一段路。”
沈砚秋连忙回礼,脸上满是欣喜:“安叔客气了,我们正愁没人帮忙翻译,您愿意来,真是帮了我们大忙了!酬劳方面,我们绝不会亏待您。”
安和笑着摆手:“沈掌东放心,我也想跟你们一起走,路上还能听听高僧讲经,学学道家养生,算是互相帮忙。”
这时,温景然也带着几个牧民走了过来。安和见状,立刻用流利的牧民方言跟他们打招呼,牧民们听到熟悉的语言,脸上顿时露出笑容,纷纷围了上来,七嘴八舌地问起话来。安和耐心地一一回应,时不时还转头跟温景然解释牧民们的疑问,原本僵硬的交流瞬间变得顺畅起来。
“太好了!”温景然高兴地说,“安叔,我想跟牧民们讲讲‘慈悲’,您帮我翻译一下,尽量说得通俗些,让他们能听懂。”
安和点头应下,温景然便开始缓缓讲述,安和则在一旁逐句翻译,时不时还会用牧民熟悉的事物打比方——比如把“慈悲”比作牧民对牛羊的爱护,把“行善”比作牧民互相帮忙赶牛羊。牧民们听得认真,时不时点头,遇到不懂的地方,还会主动提问,气氛比之前热烈了许多。
顾长风也趁机拉着安和,跟牧民们讲解如何预防风寒、如何储存草料。安和把顾长风的话翻译成方言,还补充了不少牧民们常用的小技巧,引得牧民们连连道谢。有个牧民想请顾长风去家里给生病的老母亲看病,安和帮忙传达后,顾长风立刻答应,跟着牧民去了附近的帐篷。
沈砚秋看着眼前顺畅的交流,心里悬着的石头终于落了地。她走到安和身边,轻声说:“安叔,真是多亏了您。之前我们因为语言不通,闹了不少误会,现在有您在,总算能跟牧民们好好交流了。”
安和笑着说:“沈掌东客气了。其实这丝路之上,最缺的就是互相理解。我走了这么多年丝路,见过不少因为语言不通引发的冲突,若是早有通事帮忙,很多矛盾都能避免。你们带着经卷西行,想传播文化,这份心意难得,我能帮上忙,心里也高兴。”
夕阳西下时,顾长风从牧民帐篷里回来了,还带回了不少牧民赠送的奶饼和羊肉。他笑着对沈砚秋和温景然说:“牧民们特别热情,老母亲的病已经好多了,还非要留我吃了晚饭。安叔帮着翻译,我跟他们聊了不少养生的知识,他们还说,以后我们路过,随时可以去他们帐篷里歇脚。”
温景然也笑着说:“今日跟牧民们聊得特别开心,安叔帮我把‘慈悲’的道理讲得明明白白,有几个牧民还说,想跟着我们学佛呢。”
安和看着众人高兴的模样,也露出了笑容:“其实牧民们都很淳朴,只要你愿意跟他们好好交流,他们就会真心待你。往后我们遇到其他部族,我也会帮你们好好翻译,争取让更多人明白你们的心意。”
沈砚秋望着渐渐沉下去的夕阳,心里忽然觉得无比踏实。她知道,有了安和这个通事,他们西行的路会好走很多。语言不再是阻碍,误解也能减少,往后不管遇到佛道信徒,还是其他宗教的人,他们都能通过顺畅的交流,传递善意,搭建起文化交流的桥梁。
当晚,驿站里灯火通明。伙计们煮了羊肉汤,邀请安和和牧民们一起吃饭。大家围坐在篝火旁,安和时不时翻译着牧民们的话,沈砚秋、顾长风、温景然则跟牧民们聊着西行的见闻,聊着戈壁上的生活。驼铃在夜风里轻轻晃动,笑声和谈话声交织在一起,在空旷的戈壁上回荡,温暖而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