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如墨,唯有几声犬吠偶尔划破寂静。
梁母与祝英台那场推心置腹的谈话结束后,她便不动声色地将儿子唤至跟前。
“伯儿,银心那丫头病得不轻,耽搁不得。你这就去你远房叔伯家走一趟,看能否借些银钱来,好歹请个郎中瞧瞧。”
梁山伯正为银心的病和自己的无能愧疚难安,闻言如同抓住了救命稻草。
对母亲的话自是言听计从,连声应下,连忙唤上四九提着灯笼匆匆出了门。
主仆二人的身影在微光下摇晃,渐行渐远随后快速被夜色吞没!
几就在梁山伯主仆离开后不久,几辆装饰华贵、风尘仆仆的马车,在数十名健仆的护卫下,悄无声息地停在了梁家那扇斑驳低矮的院门外。
车帘掀开,高氏在侍女搀扶下踏出马车,她抬头望向眼前这斑驳的院墙,低矮的房屋。
想象着金枝玉叶的女儿在此间度过的日夜,心头猛地一酸,眼泪瞬间夺眶而出,连忙用帕子死死捂住嘴,才没有哭出声来。
祝公远随后下车,面色沉凝如水,他拍了拍妻子微微颤抖的肩膀,目光锐利地扫过这低矮的房屋,眼中是压抑的怒火与痛心。
他微微抬手,身后的仆从们立刻开始无声而迅速地从车上卸下大大小小的箱笼礼盒。
祝公远不再犹豫,上前一步,抬手叩响了那扇木门。
声音在寂静的夜里,显得格外清晰。
院内,梁母听到这不同寻常的、带着某种威势的叩门声,拿着针线的手一顿,随即轻轻放下。
她理了理胸前衣襟,脸上无悲无喜,缓步上前,打开了院门。
门外,是衣着华贵、面色冷峻的祝公远夫妇,以及他们身后那彰显着财富与权势的车马仆从。
没有寒暄,没有客套,祝公远的目光越过梁母,直接投向院内,声音冷冽,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仪:“我们来接女儿回家。”
梁母面对这突如其来的阵仗,脸上并无太多惊讶。
只是微微颔首,侧身让开,语气平淡依旧。
“是祝老爷,祝夫人吧!令爱就在东侧偏房。贵府的丫鬟……正在发烧,祝老爷带回去,好生医治吧。”
她既未邀人进门,也未多做解释,仿佛早已料到这一刻。
祝公远不再看她,示意仆从将那些满载着米粮、布匹、药材和银钱的箱笼抬进院内。
这些对于祝家而言或许只是九牛一毛的“谢礼”。
瞬间堆满了梁家那狭小得可怜的内堂,与周围的破败形成了无比刺眼的对比。
“这些心意,是为答谢夫人对小女的‘照顾’。”
祝公远的声音依旧冰冷,特意加重了“照顾”二字,其中的讽刺与不满,不言而喻。
说罢,他不再理会站在一旁、神色复杂的梁母,携着高氏,径直朝着东侧那间偏房走去。
偏房内,祝英台早已听到了门外的动静,听到了父亲那熟悉而冷硬的声音。
她猛地蜷缩到床角,紧紧挨着昏睡的银心,将脸埋入膝盖中。
她无颜面对父母,更不知该如何解释,这些时日的荒唐与狼狈。
羞愧、悔恨、恐惧交织在一起,几乎要将她吞噬。
“英台!我的儿啊!”
高氏一眼就看到了蜷缩在床角、衣衫朴素、身形消瘦不堪的女儿,哪里还有半分昔日明媚鲜活的影子?
她心痛如绞,再也顾不得仪态,扑上前去,一把将女儿紧紧搂入怀中,泪水涟涟。
“我苦命的儿……你怎么……怎么成了这副模样……”
祝英台被母亲温暖的怀抱包裹着,闻到那熟悉的、属于祝府的馨香,数日来的委屈、恐惧、艰辛差点决堤。
但她还是强忍住不哭,只是一脸羞愧难当的看着母亲,只是一眼便快速的把头低下去。
祝公远站在门口,看着陈设简陋、弥漫着草药味和霉味的房间,脸色铁青,胸膛剧烈起伏。
他强压下翻涌的情绪,对身后的仆从沉声吩咐。
“还愣着做什么!立刻扶小姐和银心上车!小心些,别颠着病人!”
训练有素的仆妇们立刻上前,小心翼翼地将虚弱无力昏昏沉沉的银心搀架起来,并簇拥着向外走去。
祝英台被母亲半扶半拖,踏出这间她生活了数十日、饱尝艰辛的偏房。
经过堂屋时,她眼角余光瞥见了那些堆满角落、与这环境格格不入的丰厚“谢礼”。
也看到了静静站在院中阴影里、面无表情望着她们的梁母。
两人目光有一瞬的短暂交汇,祝英台迅速别开脸,心中五味杂陈,有解脱,有屈辱,更有一种难以言喻的怅惘。
她没有看到梁山伯。
或许,这样也好。
随行的丫鬟给祝英台裹进狐裘里,扶着她上了那辆温暖舒适的马车,银心也被安置在另一辆车中。
车门关上的瞬间,隔绝了外面萧瑟的秋风和那令人窒息的贫寒。
马车缓缓启动,驶离了这座带给她们无数噩梦的村庄。
梁母独自站在骤然安静下来的院子里,看着满屋的“谢礼”。
又望了望祝英台离去的方向,脸上依旧没什么表情,只是在那漆黑的夜色里,她的身影显得格外孤寂苍老。
这场短暂的、错误的交集,终于以一种符合世俗预期的方式,仓促地画上了句号。
梁家院落外,马石将这一切尽收眼底。
他看到祝家车马抵达,看到祝公远夫妇进入,也看到祝英台主仆被搀扶出来。
待到马车离去,迅速取出随身携带的纸笔,就着最后一点天光。
将祝家突至,接回祝小姐,祝小姐没有一点反抗之意的消息匆匆写下。
绑在信鸽腿上,抬手将鸽子送入渐沉的暮色之中。
那鸽子振翅飞翔,朝着杭州的方向疾飞而去。
…………
当马车驶过村口石桥时,恰巧遇到去而复返的梁山伯。
当他看到马车里的祝英台时,手里的灯笼啪嗒的掉在地上,火烛瞬间熄灭。
不可置信的跌跌撞撞追上去。
“英台!英台!不要走!英台…….”
声音划破夜空飘进祝英台的耳朵里。
她闭上眼睛把头埋在母亲的怀里,试图屏蔽那个让她心碎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