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阳光透过林氏科技会议室的落地窗,在木质长桌上投下细碎的光斑。林薇薇指尖划过一份《大学生创业现状调研报吿》,报表上“78%有创业意愿的学生因缺乏资金放弃”“62%的校园创业项目因经验不足失败”的红色数据,像一根细针,轻轻刺中了她的回忆——七年前,她也是这组数据里的一员,抱着智能医疗的创业想法,却在资金和资源的壁垒前屡屡碰壁。
“如果我们能联合陆氏,成立一个专门的扶持计划,会不会能帮到更多学生?”林薇薇突然抬头,看向对面的项目总监张磊,眼底闪烁着明亮的光,“不只是给钱,还要给资源、给指导,帮他们把‘想法’变成真正能落地的项目。”
张磊愣了一下,随即拿出笔在笔记本上快速记录:“这个思路可行!目前行业里的校园创业扶持大多只停留在资金层面,我们要是能整合林氏的技术资源和陆氏的企业资源,绝对能做出差异化。”
当天下午,林薇薇就带着初步方案去了陆氏集团。陆承宇的办公室里,两人对着方案逐字逐句讨论,夕阳从百叶窗的缝隙里漏进来,将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
“每年2000万的资金投入,分批次发放,根据项目进度审核;导师团队除了行业专家,还要邀请有校园创业经验的创业者——他们更懂学生的痛点。”陆承宇指着方案里的“资源支持”板块,补充道,“陆氏旗下的产业园可以划出专门区域,给扶持项目提供免费场地,水电费全免,至少支持两年。”
林薇薇惊讶地看向他:“你连场地都想到了?我还担心初创团队租不起办公空间。”
“你想做的事,我当然要全力支持。”陆承宇握住她的手,指尖轻轻摩挲着她无名指上的戒指,“还记得婚礼上我承诺过,要守护你的梦想吗?这个扶持计划,不仅是你的梦想,也是能帮到很多年轻人的好事,我怎么能不上心?”
林薇薇心里一暖,靠在他的肩膀上,轻声说:“有你在,真好。”
接下来的一个月,两家人团队联合加班,将方案打磨得愈发完善。他们特意邀请了教育部的相关负责人、高校创业导师和成功的校园创业者,召开了三次研讨会,反复调整扶持细则——资金申请流程要简化,避免学生因繁琐手续望而却步;导师辅导要一对一,确保每个项目都能得到针对性指导;创业训练营的课程要实用,从商业计划书撰写到市场推广,覆盖项目从0到1的全流程。
方案最终确定时,林薇薇和陆承宇特意去了一趟A大——这是她创业梦开始的地方,也是扶持计划的首个试点高校。在A大的创业孵化中心,他们见到了一群抱着项目计划书的学生,眼里的光芒,和当年的她一模一样。
“林总,陆总,我的项目是做‘校园环保回收’的,想把同学们的旧书本、旧衣物回收再利用,可一直找不到启动资金。”一个穿着蓝色衬衫的男生,紧张地递上计划书,手指因为用力而微微泛白,“我算了一下,至少需要5万块买回收设备,可我爸妈不同意我创业,我实在没办法了……”
林薇薇接过计划书,认真翻看。里面的回收流程、盈利模式写得详细又有条理,还附上了学生调研数据,能看出男生花了很多心思。她抬头看向男生,笑着说:“你的项目很有意义,既环保又能帮学生省钱。如果我们的扶持计划启动,你愿意来申请吗?不仅有钱,还有导师帮你完善方案。”
男生愣住了,随即眼眶泛红,连连点头:“愿意!当然愿意!如果真的能得到支持,我一定好好做,不辜负您的信任!”
看着男生激动的样子,林薇薇想起了自己第一次拿到天使投资时的场景——当时她也是这样,激动得说不出话,心里却燃起了熊熊的火焰。她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把这个扶持计划做好,让更多像男生这样有想法的年轻人,不用再经历她当年的困境。
7月15日,“大学生创业扶持计划”启动仪式在A大的体育馆举行。现场坐满了来自全国20所高校的学生代表、行业专家和媒体记者。舞台背景板上,“让每一个创业梦想都有落地的可能”的标语,在灯光下格外醒目。
当林薇薇和陆承宇一起按下启动按钮时,全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彩带从空中飘落,落在学生们的头顶,他们笑着、欢呼着,眼里满是期待。
“很多人问我,为什么要做这个扶持计划。”林薇薇拿起话筒,声音温柔却坚定,“因为我曾经也是一个抱着创业梦的学生,我知道那种想做事却没资源、有想法却没人帮的无助。现在我有能力了,就想搭一座桥,帮更多年轻人跨过那些我曾经跨过的坎。”
她顿了顿,看向台下的学生们:“这个计划不是‘慈善’,而是‘投资’——投资你们的梦想,投资未来的可能性。我们不要求你们立刻成功,只希望你们能勇敢尝试,就算失败了,也能从中学到经验,这就够了。”
陆承宇接过话筒,补充道:“为了让大家无后顾之忧,我们还设立了‘失败保障机制’——如果项目因客观原因失败,已发放的启动资金不用偿还,我们还会帮团队成员推荐工作。我们希望你们能放心去闯,背后有我们撑着。”
台下的欢呼声再次响起,刚才那个“校园环保回收”的男生,激动地挥舞着手里的牌子,上面写着“谢谢林总!谢谢陆总!”。
启动仪式结束后,扶持计划的申请通道正式开启。短短一周,就收到了来自全国300多所高校的800多个项目申请。林薇薇和陆承宇特意组建了“评审委员会”,邀请了10位行业专家和5位成功创业者,对项目进行严格筛选。
评审过程中,有一个做“乡村教育直播”的项目,让林薇薇印象深刻。项目负责人是一位来自偏远山区的女生,她想通过直播,让山区的孩子看到外面的世界,还计划邀请大学生志愿者做线上辅导。
“我小时候就是因为没见过外面的世界,差点放弃读书。”女生在视频评审时,眼里含着泪,“现在我考上了大学,就想帮更多像我一样的孩子。可我没做过直播,也不知道怎么找志愿者,这个项目一直停在纸上。”
评审委员会的专家们都被女生的初心打动,最终一致同意通过申请。林薇薇还特意联系了国内知名的直播平台,为项目争取到了免费的流量扶持和技术指导。
经过一个月的筛选,首批50个扶持项目最终确定,涵盖环保、教育、科技、文创等多个领域。在项目对接会上,林薇薇和陆承宇亲自为每个团队颁发启动资金和“导师配对卡”——每个项目都配备了一位行业导师和一位校园创业导师,全程跟踪指导。
那个“校园环保回收”的男生,分到的导师是国内知名的环保企业cEo。在导师的指导下,他优化了回收流程,还和学校的后勤部门达成合作,在每个宿舍楼楼下设置了回收箱。不到两个月,项目就覆盖了A大的所有校区,每月回收旧书本5000多本、旧衣物3000多件,不仅实现了环保,还通过旧物改造和二次销售,赚到了第一笔利润。
男生特意带着改造后的“旧书盲盒”去见林薇薇,激动地说:“林总,您看!我们把旧书消毒翻新后,加上手写的祝福卡片,做成了盲盒,学生们特别喜欢,现在每个月能赚2万多块!如果不是这个计划,我的想法永远只是‘想法’,您让我相信,普通人的创业梦也能实现!”
林薇薇接过盲盒,打开后看到一本《小王子》,扉页上写着“愿你永远保持对世界的好奇”。她笑着说:“这不是我的功劳,是你自己的努力。继续加油,我相信你能把这个项目做得更大。”
半年后,首批扶持的50个项目中,有3个实现了稳定盈利,15个项目获得了额外的投资,还有20个项目与企业达成了合作。林薇薇和陆承宇特意举办了“成果分享会”,邀请这些项目的负责人分享经验,还为他们颁发了“优秀创业团队”的证书。
分享会上,那个做“乡村教育直播”的女生,带来了一段山区孩子的视频。视频里,孩子们对着镜头笑着,用不太标准的普通话喊着“谢谢哥哥姐姐”。女生哽咽着说:“现在我们已经有100多位大学生志愿者,覆盖了5所山区小学,接下来我们想把直播设备捐给学校,让孩子们能自己做直播,分享他们的生活。”
看着视频里孩子们的笑脸,听着创业者们的分享,林薇薇的心里满是成就感。她转头看向身边的陆承宇,两人相视一笑,眼里满是默契。他们知道,这个扶持计划只是一个开始,未来还会有更多年轻人,因为这个计划,实现自己的创业梦;还会有更多梦想,因为他们的努力,从“想法”变成现实。
夕阳下,分享会的横幅“让梦想落地,让青春发光”在风中轻轻晃动,像在为这些年轻的创业者祝福,也在为林薇薇和陆承宇的初心,写下最温暖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