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士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汴梁,宣武军帅府。

秋雨淅淅沥沥,敲打着庭院里的芭蕉叶,发出沉闷的“噼啪”声。

这雨,却浇不灭帅堂内那股几乎要烧穿房梁的燥郁。

洛阳惨败的消息传来已有数日。

那份耻辱与震惊,依旧如附骨之疽,啃噬着每一名宣武军高级将领的神经。

主位上,朱温的脸色黑如锅底。

他没有咆哮,也没有摔碎任何东西。

一双熬得通红的眼睛,只是死死地钉在面前那副巨大的中原堪舆图上。

图上,“洛阳”二字,被一枚冰冷的棋子死死压住。

那枚棋子,就是一道烙在他心口的伤疤。

他的手指在案几上无意识地敲击着。

笃。

笃。

笃。

这单调的声响混杂着堂外的雨声,让凝固的空气更添几分烦乱。

地道攻城,何等奇谋!

却被那李烨未卜先知般化解,数千精锐工兵,连尸骨都未曾寻回,尽数活埋于地底。

这不是军事上的失败,这是智谋上的碾压。

他朱温,纵横中原十数载,何时吃过这般哑巴亏?

“大帅,朱珍将军已收拢残部,退守巩县,与洛阳遥遥相望,只是……”

一名将领躬身禀报,话才说了一半,就被朱温投来的目光冻结在原地,后面的话一个字也吐不出来。

“只是士气颓丧,已成惊弓之鸟,对不对?”

朱温的声音沙哑,每一个字都像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带着刺骨的寒意。

那将领的头颅垂得更低,不敢应声。

堂内,一片死寂。

许久,谋主李振一声长叹,打破了这令人窒息的氛围。

“大帅,事已至此,再纠结于一战之败已是无益。”

“洛阳一战,我军虽未伤筋动骨,但锐气尽失。更要命的是,李烨已在洛阳站稳了脚跟。”

“有张全义献城在前,河南府的世家民心,恐怕都已倒向了他。眼下洛阳城坚,忠义军士气如虹,若再强攻,不过是重蹈覆覆辙,徒增伤亡罢了。”

李振的话,像一盆冰水,浇在众将滚烫的羞愤之上。

话糙,理不糙。

“那依先生之见,我等就坐看李烨那厮,在咱们的卧榻之侧酣睡?!”

朱友恭性如烈火,侄子朱友裕更被生俘,早已怒火中烧,当即一掌拍在案上。

李振瞥了他一眼,神色不见波澜。

“非是坐视,而是改弦更张。”

“与此刻的李烨硬碰硬,非智者所为。当今之计,在‘耗’,在‘变’。”

“如何耗?如何变?”

朱温终于开口,视线越过众人,落在了另一位始终沉默不语的谋士——敬翔身上。

敬翔一直垂着眼帘,对周遭的争论置若罔闻。

直到朱温点名,他才缓缓抬起头。

那双看似浑浊的眼底深处,一道骇人的寒光乍现。

他一言不发,起身走到地图前。

他没有看那枚刺眼的“洛阳”棋子,而是伸出枯瘦的手指,在地图上,画出了一条极为狭长的弧线。

“大帅请看。”

敬翔的声音不高,却有一种奇异的魔力,让堂内瞬间安静下来。

“李烨的忠义军,北起澶、卫,中枢在濮、滑,南至新得的怀、洛,其疆域沿黄河铺开,东西狭长,南北短浅。”

“这,就是一条长蛇。”

他稍作停顿,语气变得幽深。

“兵法云,击蛇,击其首,则尾应;击其尾,则首应;击其中,则首尾皆应。此为常山之蛇,看似凶猛,实则处处皆是破绽!”

“我军若死磕洛阳一处,便是给了他首尾呼应的机会。可若是我军能不断调动他,让他疲于奔命,首尾不得相顾,其势必自乱!”

“常山之蛇”论一出,堂内众将颓丧的眼神里,重新亮起了光。

朱温眼中的阴霾也散去大半,急切追问:“敬先生,计将安出?”

敬翔枯瘦的脸上,终于浮现一抹高深莫测的笑意。

“李烨新胜,锋芒正盛,我军自当避其锋芒。大帅可以洛阳为饵,牵制其主力,而我军真正的屠刀,应当砍向别处!”

他的手指在地图上重重一点!

郓州!

兖州!

“天平军朱瑄,泰宁军朱瑾!此二人与大帅积怨已久,是我等心腹之患。往日大帅欲取之,总有北面李克用掣肘。”

“但如今,我军已用重金说动北方的李全忠与赫连铎,此二人正与李克用在云州一带死磕!李克用自顾不暇,短期内绝无南下可能!”

“而李烨,”敬翔嘴角掀起一个冰冷的弧度,“他要稳固洛阳,要消化河南府,更要防备我军反扑,已是分身乏术!这,便是我等一举吞并朱瑄、朱瑾,尽得齐鲁之地的天赐良机!”

堂内死寂被打破,众将交头接耳,原本颓丧的眼神里,重新燃起了嗜血的光芒。

这还不算完!

敬翔的手指,又从地图东侧的齐鲁大地,一路向西,划到了关中!

“关中!这才是撬动整个天下棋局的胜负手!”

“李烨大胜,声威震动天下,长安的天子必然会对其大加笼络,用他来制衡关中的李茂贞、王行瑜之流!”

“我等非但不能阻止,反而要推波助澜!派人去长安,替他请功!让天子把更大的官,更重的担子,全都压在李烨的肩上!”

“大帅想,他李烨若奉诏入关中,会如何?”

“他将直面凤翔李茂贞、邠宁王行瑜、同州李嗣昭这些百战强藩!哪个是善茬?他若与关中诸藩火并,我等便可坐山观虎斗!他若不敢入关,便是抗旨不尊,尽失大义人心!”

“无论他怎么选,都将陷入关中那个大泥潭!”

“此计,名为‘驱虎吞狼’,亦为‘自消彼涨’!”

“我军则利用这段宝贵的时间,整合齐鲁,再顺势南下,攻取兵力空虚的山南东道与荆襄之地。待我军实力倍增,回头再看李烨,他不是在关中斗得元气大伤,就是在河北耗得精疲力竭。”

“到那时,天下大局,已尽在大帅掌握之中。”

一番话,如雷霆贯耳!

堂内先是死寂,随即爆发出难以抑制的粗重喘息。

阴狠!毒辣!

但,高明至极!

这已经不是一城一地的反击,这是将整个天下都化作棋盘,要将李烨活活困死在棋局中央。

“好!好一个‘自消彼涨’!”

朱温猛地一拍大腿,豁然起身,连日来的所有郁结、愤恨、憋屈,在这一刻烟消云散。

他快步走到敬翔面前,竟是亲手为他整理了一下衣冠,眼中满是灼热的激赏。

“敬先生,真乃孤之子房也!有此良策,何愁李烨小儿不死,天下不定!”

朱温环视众将,声音再度恢复了那如洪钟大吕般的雄主气魄。

“传我将令!”

“命朱珍、李思安,收拢败兵,退守虎牢,与巩县互为犄角!做出随时反攻洛阳的姿态!给李烨足够的压力!但无我将令,不得擅自出击!”

“命庞师古,暗中集结粮草军械,目标—郓州!”

“再派使者,备重礼,秘密前往凤翔、邠宁,面见李茂贞、王行瑜!就告诉他们,李烨狼子野心,即将入关,与他们争夺长安!我朱温,愿与二位将军,同仇敌忾!”

一系列命令有条不紊地发出。

宣武军这头因重创而暂时蛰伏的猛虎,已悄然调转了它那致命的獠牙。

一场远比洛阳之战更加宏大、更加凶险的风暴,正在棋盘的东面和西面,同时酝酿。

而处于风暴中心的李烨,对此,还一无所知。

骑士书屋推荐阅读:大隋武神宇文成都九州恃风雷三国:最强谋士大秦之纵横天下柒合我在洪武开商铺我杨家故乡在很远的地方俺老爹是程咬金三国:开局获得绝世武力穿越之从逃婚开始崇祯聊天群文化穿越之旅穿越红楼的戏剧人生重生司马懿,亲身隆中为汉出仕!大明卖罐子,朱元璋上门都穿越了还不兴我和李二对着干?重生后,我成了侯府傻儿子月华长安三国秘事红楼生存录应如妖似魔从一艘战列舰开始打造无敌舰队穿越:废柴作家梦回南宋末年回到大汉打天下帝王之名【完结】废柴夫君很禽兽:强吻午夜情人无双大炎:我打造一个盛世炎朝赵大人停手吧,大清要被你搞亡了晋末多少事大明锦衣卫:我有一枚缉恶令长歌当宋穿越大明,吊打诸国亮剑:我只打硬仗帝梦未央大明1840师姐别想跑,母后赐婚了!大唐:战力无双护国公重生之毒女世子妃木子的北宋生活大秦:开局捡个小媳妇儿北汉风云录唐朝那些事穿越过来是享福的,都是来干活的生在乱世,活在深山大明:我朱祁钰不是代班皇帝!太孙收手吧,您登基一月灭了九国相父安心养老,和约阿斗去签大秦:开局一只马蜂王小明加油,下一个世界等着你!三国:开局天宝将军,举鼎震董爹
骑士书屋搜藏榜:穿越大宋,女侠全是我的!侯爷,夫人她又虐渣了孤岛喋血日不落盛唐农门辣妻巧当家一介布衣农门悍妻:带着萌宝嫁皇帝三国群英传明日传奇大秦:九皇子的全能逆袭夙志寒门小郎君大顺宝藏穿越科举,我驰骋官场我生活在唐朝大秦:我真的不想当太子啊!大明:你这也叫坐牢?老朱羡慕了家里穷得叮当响,爹娘要供读书郎大周残阳清穿守则代夏血狼雇佣兵的古代征战小子,快给爷科考去吾父朱高煦大秦神捕大秦之无敌马车三国开局觉醒无双神力我乱世杀神满朝佞臣,孤要做千古暴君大明成化:开局先干掉亲爹朱叫门赝品太监老师带我回地球半山亭汉武风云之陈府二少爷水浒传之我是林冲大宋:三元及第三国之风起南疆女神有药gl乾元盛世系统大宋:朕的专利战横扫1126盛唐舰载特重兵公牛传人趣味世界简史和亲公主白发皇妃最强吕布之横扫天下山河鉴:隋鼎北宋有坦克大宋水浒武松指点江山天命贵妻,杠上嚣张战王山沟皇帝
骑士书屋最新小说:明末狠人:苟在辽东开荒建后宫神幻宇宙梦王橹窗着魂穿水浒:我竟成了童贯义子赵大:我的水浒我的国大秦:开局人屠,杀敌就变强我靠九阳神功横推武当大楚最惨驸马,开局遭背叛明末:坐拥十万死士,你让我低调时空基石我竟然穿越到了sprunki不是哥们,你收集古人啊大明帝王的群聊日常逃荒是不可能的大明太监秘史大明:开局要被诛满门?我人麻了穿越古代,我竟然成了武圣重生三国之公子刘琦水浒:爆杀宋江,再造梁山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绣春刀三国:开局结拜关羽,专刀天选者祖宗们,时代变了穿越大唐,全靠小公主!龙椅上的欲望:情锁宫闱之殇京城,我挡住了吴三桂和清军如果是庞统指挥蜀汉北伐金沟枭雄:从伙计到东三省巡阅使我的99位大佬夫人不当官了,逃荒保命要紧!开局乱世成流民,我携妹打天下三国争霸之再造大汉靖康逆旅:系统携我定乾坤三国群美传红楼:燕王开局,截胡和亲探春原始霸主:天启之力伴我行大明:老娘,别拦着!妹子快救咱魂穿李承乾,李世民被整麻了全族扶我青云志,我赠族人朱紫袍穿越之侯府千金外传世态炎凉,天生我才撞南墙魅力太高也是错?曹操都成迷弟了我的AI我来养大唐:投资武则天我成了万古一帝梦回贞观,我成王珪次子流放路上,从征服女帝开始称霸双经问渡风起赣南石器星辰我在一万年前重启文明闲话清史当兵就发十八个老婆,不要就坐牢挽天倾之南明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