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盛科技的茶水间,从来不只是接水和冲咖啡的地方。它是信息的集散地,是情绪的宣泄口,更是公司生态的微缩景观。而在林眠这阵“异类”的风刮起之后,位于十五楼东侧的那个最大的茶水间,正悄然演变成一个奇特的地下联盟据点。
这个联盟没有正式的名称,没有组织架构,甚至没有明确的纲领。它的核心人物,是前台杨小白。小白,人如其名,长得白白净净,笑起来眼睛弯成月牙,看起来纯良无害,是公司里人缘最好的角色之一。她那个正对着电梯口和主要通道的前台位置,让她成为了公司里消息最灵通的人,没有之一。
她就像一只敏锐的蜘蛛,安静地坐在信息网络的中心,感受着每一丝微小的震动。
最初,只是零星几个深受加班之苦、又对林眠团队那种状态心生向往的员工,在接水时偶遇小白,会压低声音抱怨几句。
“唉,昨晚又熬到十一点,老婆都快不认识我了。”
“我们那个新来的主管,简直比王总监还能卷,明明没事了也要大家陪着耗。”
“真羡慕林总监那边啊,听说他们今天又集体准点下班去看电影了……”
小白总是睁着那双看似天真无邪的大眼睛,适时地递上一句同情,或者一个“我懂的”眼神,偶尔还会像变魔术一样从柜台下摸出几颗糖果或小饼干塞过去。她从不主动煽动什么,但她那种不带评判的倾听和细微的关怀,让很多人愿意在她这里卸下心防。
渐渐地,这种零散的抱怨和羡慕,在茶水间这个特定的空间里开始交汇、发酵。
某个工作日的下午三点,这是一天中最容易感到疲惫和倦怠的时刻。茶水间里聚集了五六个人,有研发部的,有设计部的,还有运营部的。空气中弥漫着不同品牌咖啡和茶包的混合香气。
“你们发现没?”设计部的李莉一边用小勺搅拌着马克杯里的速溶咖啡,一边压低声音说,“一部那边,最近好像有点不一样了。”
“你也感觉到了?”接话的是研发部的程序员张伟,他顶着一头乱发,眼圈泛着青黑,“我们组跟他们对接口,以前恨不得凌晨两点还在群里发消息@你,最近这几天,居然晚上八点以后就消停了。昨天那个需求变更,他们苏总监居然说‘明天上班再讨论,不着急’,太阳打西边出来了!”
运营部的孙倩凑过来,神秘兮兮地说:“我听说是受林总监影响了。苏总监那么强势的一个人,居然也会……”
她没把话说完,但所有人都露出了心照不宣的表情。
这时,小白正好拿着自己的保温杯进来接水,听到议论,她笑眯眯地加入:“这说明林总监那套是有效的嘛。用更少的时间做更多的事,这才是真本事,硬道理。”
她的话像是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
“是啊,”李莉叹了口气,“我们天天加班,头发一把一把地掉,项目进度也没见快多少,反而bug越改越多。”
张伟深有同感地点头:“恶性循环。睡不够,脑子就转得慢,效率低,只好花更多时间加班,更睡不够……唉!”
“关键是,”孙倩撇撇嘴,“有些领导就喜欢看你坐在那里,不管你是在真干活还是在摸鱼,看到你人还在,他就安心了。形式主义害死人。”
这些话,以前大家只敢在心里想想,或者在极其私密的小圈子里吐槽。但现在,有了林眠这个成功的“异类”作为参照,有了小白这个安全的情报中转站,这些压抑许久的情绪和想法,仿佛找到了一个宣泄的出口。
小白适时地给每个人的杯子里添上热水,语气轻快地说:“所以呀,咱们得学着聪明点。不能改变大环境,总能调整一下自己的小节奏嘛。”她眨眨眼,“比如,摸鱼也要讲究技巧,不能傻乎乎地硬耗。”
“小白,你有什么高招?”张伟立刻来了兴趣。
小白压低声音,像分享什么秘密宝藏:“比如说,感觉脑子不转的时候,别硬撑着对着屏幕发呆,起来去洗手间洗把脸,或者到楼下便利店逛一圈,十分钟回来,效率可能更高。再比如,有些无关紧要又繁琐的会议,能推就推,或者找个角落带个耳机一边听一边做自己的事……”
她分享的都是一些无伤大雅、却又切实能提升一点工作舒适度和效率的小技巧。这些技巧,某种程度上,是在现有高压体系下的一种温和的“软抵抗”。
“还有啊,”李莉补充道,“我现在学林总监那边,每天到公司第一件事,不是先回邮件,而是花十分钟把今天要做的事按轻重缓急列出来,标记出最重要的两三件,集中精力先搞定它们。感觉确实没那么手忙脚乱了。”
“这个办法好!”孙倩表示赞同,“我以前总是被各种临时插进来的事情打断,一天下来感觉忙得要死,回头一看,重要的事根本没推进多少。”
小小的茶水间里,气氛变得热烈起来。大家仿佛找到了志同道合的“战友”,互相交流着如何在“卷王”公司里艰难生存、并试图为自己争取一丝喘息空间的心得。
“我最近发现一个提神醒脑的茶配方,分享给你们……”
“哪个品牌的颈椎按摩仪好用?我脖子快废了。”
“下次要是再有那种明显是为了刷存在感的加班,咱们能不能约着一起溜?法不责众嘛……”
联盟,就在这种看似琐碎、实则充满共鸣的交流中,无声地壮大。
它的成员不再局限于最初的几个人。通过口口相传,通过小白那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和看似随意的牵线搭桥,越来越多对现状不满、又心怀改变的员工,知道了这个位于十五楼东侧的“秘密基地”。他们在这里交换信息,分享经验,互相打气,寻找同类。
有时,他们会看到林眠团队的人过来接水,那些人脸上通常带着一种不同于其他部门员工的、相对松弛的神情。这本身就像一种无声的鼓励和示范。
当然,他们也保持着足够的警惕。当有管理层的人,或者那些众所周知的“奋斗逼”靠近时,茶水间的谈话会瞬间从“如何巧妙对抗内卷”无缝切换到“某个项目的技术难点”或者“最近的娱乐圈八卦”,演技自然得可以拿奖。
这个“茶水间联盟”的存在,像公司肌体内部悄然滋生的一种良性菌群,开始微妙地影响着整个组织的生态。虽然还无法撼动庞大的主流文化,但它确实让一部分人开始觉醒,开始尝试用一种更聪明、更注重自身福祉的方式去工作。
它证明了,即使在“卷王”公司,对另一种可能性的向往和探索,也从未停止。而林眠的存在,就像黑暗中的一盏灯,尽管微弱,却清晰地标示出了那个可能的方向,让所有在疲惫中跋涉的人,看到了些许希望。
小白看着茶水间里越来越多熟悉的面孔,听着那些压低的、却充满生命力的讨论声,嘴角弯起一个满足的弧度。她轻轻晃了晃自己的保温杯,里面是她特意调配的、据说有安神效果的花草茶。
“今天,也是为反内卷事业添砖加瓦的一天呢。”她在心里默默地想,然后迈着轻快的步伐,回到了她的前线岗位——那个信息网络的最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