炖榛鸡很简单,只需放点葱姜盐,用陶罐小火慢慢煨,越炖越香。这顿饭大家吃得非常尽兴,瑛子和小迷糊啃肘子,满手都是油,连手指都舔得干干净净。
饭后,李放带着瑛子收拾碗筷,三位长辈围在壁炉旁喝茶聊天。收拾完,李放又去烧洗澡水。那时候跑长途运输的人,能吃上热饭就算不错了,洗澡全靠运气——要么碰巧住招待所,要么等天暖些找个干净河沟洗个澡。今天用的是大壮他们新打的水,两个浴池都装了八分满。
炉火刚燃起不久,池水就开始变热了。
到时候看情况加点凉水,免得洗着洗着变成煮饺子。
好在水温可以调节,水热了之后只需留点小火保温就行。
原本李放想让葛二炮和老支书在客房休息,谁知聊完天后,葛二炮赶着马车送老支书回屯子了。
虽说天黑了,但有葛二炮这个老手在,倒也不怕。李放还是让大花和小花跟着去,护送他们回家再回来。
水温合适后,李放让瑛子先去小池洗澡,等她们娘俩洗完,才带父亲李景江和小迷糊去大池子。这样既省时间,又避免共用一池水的尴尬。
洗完澡,瑛子领着小迷糊回西屋休息。
壁炉烧得很旺,热气顺着夹墙扩散,屋里比外面暖和多了。
穿单衣加件毛衣就可以了,根本不用穿棉袄。
北墙边特意隔出一个小间,里面放着马桶。
冬天不能裹着棉袄去茅房,有了这个就方便多了。
虽然不是抽水马桶,但单独的小间多少解决了尴尬。
安顿好父亲到客房时,李景江看了看屋里的布置,点点头说:“李放,这屋子收拾得挺像样。”
“比城里差远了,连自来水都没有。”李放搓着手笑。
“你小子还不知足。”李景江试了试实木床,结实得很,“我们家那四合院还没你这舒服。你姐要是见了,肯定安心。”
“爸,正想跟您说这个。”李放眼睛一亮,“回去让姐姐打听一下宅基地的事。房子不急,等我回来亲自盖个好院子,总比挤在四合院强!”
“说起房子,我这儿也有件事。”李景江走到壁炉边,看着火苗跳动,暖意扑面而来,“院子里有人想卖房,咱们要不要考虑买下来?”
“卖房?哪家啊?”李放一时没反应过来。
“前院那户,就挨着咱们家隔壁。”李景江解释道,“虽然不是正经厢房,但跟我们连在一起。要是能买下来,你回来后,咱们爷仨就不必挤在一个屋了。”
李放立刻明白:“是郑家吧?”
“对,老郑家。”
“奇怪,他们怎么突然要卖房?卖了住哪儿?”李放问。
这年头虽然不像后来那样房屋买卖自由,但比起六十年代已经宽松多了。只要手续齐全,买卖完全合法。
“筒子楼。”李景江笑着说道。
“筒子楼?”李放愣了一下,才想起这种有时代特色的住房,“他们分到筒子楼了?也是,老郑的工龄和职称都够资格。不过一家两代人,一间房怎么住得下?”
筒子楼结构很简单——每层有一条昏暗的长廊,两边是十来平米的单间,公共厨房、水房和厕所都集中在楼道里。
在后来,这种房子只能当学生宿舍,条件好点的单位早就不用了。但在现在,能住进筒子楼可是件体面的事!
李放依稀记得,后来有一段时间,带电梯的高层反而更抢手,就像有些人宁可待在城里也不愿回乡。如今这情况,谁还稀罕四合院?光是冲水厕所这一项,就不知强出多少倍。
“一间肯定不够。”李景江摆摆手,“老郑家的小儿子准备春节结婚,这老头不知找了什么门路,竟然批下来两间房,足够小两口住了。”
“两间?”李放睁大了眼睛,“老郑头这次真是下血本了。”
“可不是嘛。”李景江咂了咂嘴,“住在四合院,厕所还得跑胡同里去。筒子楼多方便,楼道里就有冲水公厕,姑娘自然更愿意住那儿。”
“爸,买房我没意见。”李放沉思道,“可咱们迟早要走,现在买了,以后还得转手,您觉得值得吗?”
“我早就想过了。”李景江显然早有打算,“你在这儿插队还不知道要待多久。买了房我和你姐住着方便,你过年回来也有个地方住。再说,你想买的那种院子可遇不可求,除非往郊外找。”
“我没什么,可你姐在街道办上班,天天在路上耗时间也不好。买地皮的事,等你回城再找也来得及。当然,如果真遇到合适的,咱们再想办法。”
“老话说得好,骑马找马。既然这房子现在用得上,先买下来,以后有更合适的再换。至于转手的问题,四九城住房一直紧张,实在不行还能租出去。”
听了父亲的话,李放知道这事他早就想好了。毕竟未来的事情谁也说不准,不如先把眼前的好处抓到手里。
“爸,郑家要多少钱?”李放问。
“这个数。”李景江伸出五根手指。
“五百?”李放气笑了,“他们做梦呢,这也太狮子大开口了吧。”
“老郑家小儿子结婚要买三转一响和四十八条腿。”李景江自然清楚这笔开销不小,“这次分房估计把家底都掏空了,不想法子补钱哪来的钱?”
“等等,三转一响我知道,是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和收音机,但四十八条腿是什么意思?”李放一时没明白。
“就是双人床、饭桌、四把椅子、两口箱子、一个平橱、大小衣柜各一个,还有一个小茶几。”李景江解释道,“具体东西不固定,但总共要凑够四十八条腿。”
李放这才明白,原来这里的腿不是腿。
“就算这样,郑家也不能把我们当傻子。”李放冷笑,“爸,他家那房子连正经厢房都不算,根本不值这个价。”
“信不信,我们出五百块,院里叁大爷都愿意把西厢房卖给我们?”
目前四九城的行情,像闫埠贵家那样的标准西厢房,五百块已经算是高价了。郊区三百块就能买个带三间房的院子。
“道理是这么个道理,但你能放心接收叁大爷的房子吗?”李景江笑着问,“就不怕他拿了钱不搬走?”
李放一想,叁大爷精于算计,确实干得出来。
“现在不行,往后就不一定了。”李放想起原着里叁大爷被许大茂联合尤凤霞和李主任坑得一无所有的事。到时候为了筹钱,他们就由不得不卖了。
“对了,遭殃的不只是叁大爷,贰大爷家也被坑得不轻。这么说,他家的房子也能拿下来?”
“还有许大茂,被李主任他们整破产后,为了筹钱,把房子折给了秦京如。”
“照这么算,那座带倒座房、后罩房的五进四合院,多半要姓李了?”
“要是再把其他住户手里的房契收过来,整个四合院不就成咱们李家的产业了吗?”
“过段时间,我抽空把这四合院彻底翻修一遍,水电排污系统都重新弄好。整个工程算下来,有金手指在,根本花不了几个钱。”
“不用等到穿越那个年代,到了千禧年后,这种五进的院子,别说一个小目标,至少值一半吧?”
“你这是什么意思?你觉得叁大爷那种性格,以后会卖房吗?”李景江完全没意识到儿子在想什么,更不知道他了解剧情,“那可是老闫家在四九城的根基,怎么可能卖掉。”
……
“以后的事先不急。”有了新想法的李放改变了原本只想离开的念头。毕竟直接走人显得太狼狈,但如果把整个院子买下来,那就是把别人赶出去!
至于贾家、何雨柱和易忠海这几个最难缠的,李放也不是没有办法对付,说不定还能压价,甚至白拿房子!
“爸,我想了想,你说得对。”李放继续说道,“但500块还是太贵了,这口子不能开,否则院里的人指不定怎么眼红,得防着点!”
“这还用你说?”李景江点头,“价肯定要砍,再说你姐现在好歹是街道办的办事员,按我对老郑的了解,一般不会出岔子。”
“我只是提个醒,真有问题也不怕。”李放一摆手,“爸,我有个主意,既能合法拿到房子,又不会太招摇。”
“什么主意?”李景江来了兴趣。
“如果我没记错,这年头买卖房产可不容易。”李放胸有成竹地笑了笑,“就算你姐在街道办,有些流程也绕不开。万一老郑反悔,说不定会闹出麻烦。”
“不过老话说得好,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就算闹到区里,谁也挑不出理,您说是不是?”
“欠债还钱?”李景江一愣,随即露出恍然又赞许的表情,“来,仔细说说,你打算怎么让老郑家‘欠债还钱’?”
李放的计划很简单,既然直接卖房行不通,那就让郑家先借钱。
写一张借条,注明如果还不上钱就用房子抵债。把还款期限设得短一些,到期还不上,房子自然就归李家了。
虽然这办法未必能骗过所有人,但至少表面上看合情合理。
“李放,这主意不错。可要是郑家反悔怎么办?”李景江提出疑问,“那不是白白帮他们周转资金?”
“爸,他们想得美。”李放胸有成竹地笑道,“借条上的金额可不止是数字那么简单。”
“你是说……”李景江眼睛一亮。
“比如他们要价500,我们就按这个价成交。但借条上要写800甚至1000。”李放解释道,“到时候想反悔?可以,按借条金额还钱。”
“这招不错,但他们可能耍赖。”李景江又提出顾虑。
“所以要请街道办公证。”李放早有准备,“有官方见证,他们想赖也赖不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