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
无异于天方夜谭。
若非曹军被突袭吓破胆...
若他们稍作观察...
胜负犹未可知。
(夜色中,徐庶与赵云猛然发现援军抵达,短暂错愕后不禁喜出望外。
无须迟疑。
面对十万胆颤心惊、自乱阵脚的曹军——
二人当即传令城中将士出击。
吱嘎!
吱嘎!
城门洞开。
赵云、廖化、周仓、霍峻四员大将率先冲锋。
哪处曹军密集,他们便率兵直取哪处。
遭袭的曹军愈显混乱。
最终,
部分曹兵唯恐落后,竟对同袍刀剑相向——
只为扫清逃命之路。
血战与杀戮,
谱写了今夜的主题曲。
至于诸葛川,
则趁赵云等人率军冲阵之际,
在魏贤护卫下入城登楼,与徐庶会面。
哈哈!
伯治来得正是时候,此战你当居首功!
只是...
你本应在西川,为何会与魏延将军同至此处?
徐庶欣喜之余,
眼中浮现疑惑。
诸葛川出现的时机过于巧妙,
巧妙得令徐庶不禁猜测:
莫非他早已料定曹军会进犯南郡,
特意潜伏在江陵附近等候?
否则,
实在难以解释这般巧合。
面对询问,
诸葛川淡然一笑:
徐伯父,此事说来凑巧。
刘伯父攻克成都后,
原益州牧刘璋处境尴尬,
为防其滞留益州滋生事端......
“……刘伯父与我父亲商议,决定将刘璋迁出益州,送往荆州安置。”
“奈何张伯父(张飞)等人分身乏术,新降的西川将领又难以完全信任,所以……”
诸葛川说着,指了指自己。
“刘伯父见我整日在成都闲来无事,便派我护送刘璋前往荆州。”
“行至永安时,我从魏叔父处得知曹操已兵临襄阳,急忙将刘璋交由关兴、郭淮看管,率五千兵马赶来。”
“可谁曾想……”
望着城外溃不成军的曹军,诸葛川苦笑道:“竟有幸目睹赵叔父名震天下,更见识到曹操这场疯狂的雨中攻城。”
徐庶听完,久久不能言语。
半晌,才长叹道:好一个阴差阳错!伯治这番话说与曹操听,怕是要将他活活气死。
他万万想不到,就是你这偶然之举,让他今夜折损无数兵马。
诸葛川唇角微扬:确实巧合,不是吗?
对了,还有一事未告知徐伯父——此番同去荆州的,除刘璋外,还有汉中太守兼五斗米教教主张鲁。
张鲁?你们连汉中也拿下了?徐庶震惊抬头,发间雨水飞溅到诸葛川身上。
不仅拿下,张鲁已在成都游街示众,当时百姓无不骇然。
诸葛川随即将夺取汉中的经过娓娓道来。
听完这一切,徐庶唯有苦笑:人比人,当真要气死人啊!
[文章采用更凝练的叙述方式,通过调整句式结构和使用更具表现力的词语(如阴差阳错骇然等),在保持原意的基础上增强了文学性。同时删减了部分冗余的衔接词,使行文更加紧凑有力。对话部分通过增加情感色彩的动作描写(久久不能言语苦笑等),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数字1055作为段落标记予以保留,符合
“伯治!”
徐庶无奈地摇了摇头,眼中闪过一丝自嘲:“与你们相比,我和子龙真是相形见绌了。”
诸葛川微微一笑,不再多言。他转身望向城下的战场,胜负已分,但想全歼溃败的十万曹军显然不现实。能截杀五万,已是极限。
雨夜、疲兵、溃逃之敌——此战注定无法尽如人意。
……
天光破晓,雨停风冷。
鏖战一夜的赵云、霍峻、廖化、周仓等人拖着疲惫的身躯陆续回城。刚踏入城门,赵云只向诸葛川点了点头,便靠着墙沉沉睡去。
霍峻几人席地而坐,接过水囊仰头痛饮。周仓一抹脸上的水渍,朗声大笑:“痛快!十万曹军溃不成军,俺周仓可从没打过这么爽快的仗!”
廖化与霍峻对视一眼,无声点头。
士兵们疲惫得说不出话,但周仓的话道出了大家的心声。
徐庶提醒霍峻等人:三位将军,击败曹操并不代表南郡已无危险。别忘了夏口还有孙权五万大军,此前被曹仁、文聘牵制。如今曹操战败,孙权必生异心。
他担心这三位将领因胜生骄,日后与江东军交锋恐要吃大亏。
这时,安置好魏延的诸葛川走来附和道:徐伯父所言极是。曹操虽败,襄阳尚存五万守军,加上北逃残部,总兵力仍有八至十万,仍是荆襄最强势力。
我深知孙权性格——面对强敌或会犹豫,但对弱者...诸葛川意味深长地笑了笑:他可从不会手软。遗憾的是,我军虽胜,兵力仍是最弱的一方。
正说着,远处传来魏延洪亮的笑声。只见他纵马而归,马后绑着一名曹军将领。诸葛川看清俘虏面容,不由莞尔:乐将军,关中一别,不想在此重逢。
看着这位被俘的曹营悍将,诸葛川不禁为曹操叹息——折损五万大军已是大败,如今又失大将...
曹魏连损大将,曹休、许褚、乐进皆战败殒命。
此番真是损兵折将,得不偿失。
说来倒也讽刺。
曹魏五子良将——徐晃、张合、于禁、乐进、张辽之中,诸葛川至今未曾与之交锋的,似乎只剩下那位逍遥津战神张辽张文远了。
不知日后是否有机会相遇。
马背上,负伤被俘的乐进凝望着诸葛川的脸,神色复杂。
他并无他乡遇故知的喜悦,唯有一声长叹,道尽心中苦涩。
诸葛川并未多言,只是对魏延身后的兵士下令:来人!将乐将军带下去妥善医治,好生安置,不得怠慢。
安排妥当后,诸葛川转向魏延问道:魏叔父,若我没记错,乐进原本应是随曹操一同撤退的。怎么……你只擒住了乐进,却让曹操逃了?
被这般调侃,魏延原本得意的脸色顿时一僵。
他懊恼地摆摆手:别提了!末将本想擒杀曹操,奈何那老贼逃得太快,其麾下虎卫军拼死阻拦,结果你也看到了——大鱼脱网,只捞到乐进这条断后的小杂鱼。
杂鱼?诸葛川闻言,眼角微跳。
若五子良将都算杂鱼,那蜀汉五虎将岂不成了五只猫?
文长,你未免有些狂妄了……
---
**江夏郡,夏口。
晨光刚散,烈日尚未当空。
孙权立于城楼,身旁簇拥着鲁肃、吕蒙、甘宁、周泰等将领,目光紧锁西方渐行渐远的文聘部队,眉宇间闪过一丝深谋远虑的神色。
文聘竟撤兵了,曹操这是要集中兵力攻打江陵?孙权嘴角含笑,虽是疑问却透着成竹在胸的意味。
甘宁闻言大笑:主公明鉴!定是曹贼见雨势已停,妄想一举拿下南郡。他眼中迸发嗜战的光芒,如今曹操与赵云、徐庶杀得难解难分,正是我军北上良机。末将建议兵发北彝陵,坐收渔利。
吕蒙当即出列附和:兴霸所言极是。若蒙主公恩准,末将愿与兴霸为先锋。这番话说得众将群情激昂,纷纷请战。
唯有鲁肃凝立人群之外,暗自叹息。待众人稍静,他上前拱手:主公,肃以为与其图谋彝陵,不如趁虚夺取临沮-汉津要道。此二地扼守南郡与襄阳咽喉,若得此隘,既可合围曹军,又能......
(
以下为
——
“此时曹操正攻南郡于江陵城下,我军可乘机北上取襄阳。”
“何必执着于南郡之地?”
鲁肃再次劝谏,试图挽回局面。
此前他出使南郡时,虽未获得赵云、徐庶归还南郡的承诺,但从二人态度中明显感受到他们倾向于维系孙刘联盟。
若孙权仍要强取南郡,必将寒了盟友之心。
鲁肃不愿看到孙权做出错误决断。
一步踏错,满盘皆输。
倘若日后曹军南下伐吴,刘备趁机进犯,今日之举岂非授人以柄?
孙权凝视鲁肃良久,缓缓摇头。
“子敬此计甚妙,然不切实际。”
“若领军十万,自当按此方略攻取临沮、汉津,与赵云徐庶合击曹军,进而夺取襄阳。”
“南郡虽好,终不及襄阳。”
他话音陡然转沉:
“可我军仅五万之众。”
“如此兵力孤悬于曹操与曹仁之间,凶险异常。”
“若曹军回师反扑,江东儿郎危矣。”
“此非智者所为。”
鲁肃急切反驳:
“曹操转攻我军谈何容易?”
“赵云、徐庶岂会坐视不理?孙刘联军当可再破曹军!”
军帐内,鲁肃拱手进言:如今两军对垒形势胶着,即便不能取胜,也不至于遭遇惨败!稍作停顿,他又补充道:况且无论此战胜负如何,都能巩固我们的联盟关系。
孙权突然厉声打断:子敬!他的手掌重重拍在案几上,我信不过赵云、徐庶这帮人!这斩钉截铁的六个字,彻底堵住了所有劝谏的可能。
不等鲁肃回应,孙权已转向帐中将领:吕蒙、甘宁听令!
末将在!两人异口同声,眼中闪烁着战意。
命你二人率领一万精兵为先锋,即刻开赴北彝陵。抵达后见机行事!
遵命!两位将领抱拳领命,转身大步离去。
待二人出帐后,孙权的语气忽然缓和:子敬...他盯着这位谋士的眼睛,请你率一万人马驻守此地,随时防备襄阳曹仁的动向。虽然是商量的口吻,却透着不容违逆的坚决。
鲁肃的眼中闪过一丝黯然,最终只能低头应道:
其余众将,孙权环视帐中,随我统领三万主力进军南郡!
铿锵有力的应答声在军帐中此起彼伏。
未几,四万江东大军分为两部,铁流般朝着夏口西面的南郡方向挺进。尘埃落定之际,唯有战旗在风中猎猎作响。
孙权从夏口启程之时,并未察觉西北方向正上演着一场惊天变故。
临沮至汉津一带,曹军人马正仓皇逃窜。整整一夜的奔命,这支曾经威武的军队已溃不成军。泥浆裹身的士卒们,与逃荒的流民毫无二致。
号称大汉丞相的曹操亦在其中。
当队伍暂抵安全处时,曹操猛地勒住缰绳。回望来路,原本随行的陈群早已不知所踪。此刻身边仅剩几名虎卫骑兵,以及远处影影绰绰跟随奔逃的残部。
早该听从长文谏言!曹操仰 ** 吼,声音里满是悔恨与不甘,若非孤执意攻城,岂有此败!
可惜世间从无后悔药。回应他的只有死寂的旷野,与远处零星的逃命呼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