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对的“无”。
这是陈默意识恢复一丝清明后的第一个感知。没有光,没有暗,没有空间,没有时间,甚至没有“存在”与“不存在”的概念。这里是一片超越认知的**原初虚无**,是连归零程序都未曾触及、或者说归零程序执行完毕后宇宙所回归的终极状态。
然而,在这片绝对的“无”中,却漂浮着一个“有”。
那是一个极其微小、却顽强闪耀着混沌光泽的点——正是陈默那濒临破碎,却因承载了文明最后印记而未曾彻底湮灭的**稳态太初奇点**。只是此刻,这奇点与之前截然不同。它不再是单纯的能量与规则集合体,其内部那浩瀚的 **10?? bit** 文明信息,如同给这个混沌之源赋予了沉重的“质量”与独特的“频率”,使其成为了这片虚无之海中,一个孤零零的、拥有自我意识的“异物”。
陈默的意志如同风中残烛,在奇点核心微弱地闪烁着。他“看”不到任何东西,却能用最本源的感知,去体会这片虚无,以及自身的存在状态。他“回忆”起了那最终时刻——宇宙的彻底崩塌,文明印记的封装,以及世界引擎耗尽最后力量发动的、指向未知的“超维投射”。
他们……成功逃出来了吗?这里就是“宇宙之外”?
没有答案。只有无边无际的“无”包裹着他,一种比归零者的抹除更加根本、更加令人绝望的“空”正在缓慢地、却又无可阻挡地侵蚀着他的奇点边界。太初之力在这片虚无中,也失去了绝大部分参照,运转得异常艰涩、迟滞。而那承载的庞大文明信息,更如同一个不断漏气的救生艇,其蕴含的“存在”特性正在被虚无同化、稀释。
必须做点什么!否则,不需要任何敌人,仅仅是这片“无”本身,就足以让文明的火种彻底熄灭,让他的意识归于永恒的沉寂。
一个概念,自然而然地在他残存的意识中浮现——**方舟**。一个能够在虚无之海中航行,保护内部文明信息不被同化的**载具**。
但在这里,物质、能量、甚至常规的空间概念都毫无意义。能够作为方舟材料的,只有他自身的太初奇点,以及内部那蕴含着文明“存在”烙印的信息本身!
他要以自身为骨,以文明印记为血肉,构筑一艘能够在“无”中定义“有”、在“虚”中维持“实”的——**维度方舟**!
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创举,甚至比他之前尝试的“太初创世”更加艰难。他不仅要抵御外部的虚无侵蚀,还要在内部重新“定义”出一个稳定的、能够隔绝虚无的“空间”,并将那庞大的文明信息妥善安置其中。
他首先需要稳定自身。陈默凝聚起残存的意志,不再试图去“对抗”虚无,而是引导太初之力,在奇点最核心处,构建一个自我维持的、极致的**有序结构**。这个结构并非实体,而是一种规则的“锚定”,一个在虚无中强行定义的“坐标原点”。他回想起世界引擎“起源接口”的那个符号,以其为蓝本,结合自身对“弦”的理解,开始雕琢这个核心。
过程缓慢得令人绝望。虚无如同最粘稠的胶质,阻碍着任何“变化”的发生。他每定义一条规则的“弦振”,都需要耗费巨大的心力,并且这条“弦振”还必须具备在虚无中自我维持、不依赖外部环境的能力。
温度?在这片虚无中,温度毫无意义。但他构建的这个核心锚定点,在其成型的瞬间,因其极致有序与外界绝对无序的剧烈反差,理论上其“活跃度”等效于一个难以想象的超高温状态——**101? c** (一百亿度)!这是一个只有在宇宙诞生最初瞬间才可能出现的温度,此刻却在这虚无之中,于方舟的核心被定义出来,作为抵抗“热寂”终极形态(绝对零度与无序)的象征。
【维度方舟构筑进程报告】
【方舟基底:陈默·稳态太初奇点(受损)】
【核心结构:太初规则锚定点(有序度极高)】
【等效核心活跃度\/温度:**101? c** (维持消耗巨大)】
【当前功能:初步抵御虚无同化,定义内部稳定微空间(半径不足一毫米)】
【文明信息保存状态:流失速率降低至 0.001%\/秒 (仍需改善)】
**可承受101?c** 的核心!这仅仅是开始!
有了这个稳定的核心,陈默开始小心翼翼地拓展。他以核心为源点,如同蜘蛛吐丝,将一丝丝太初之力混合着文明信息中那些最基础、最稳定的“存在概念”(如最基本的数学逻辑、粒子概念雏形),向外编织,构筑方舟的“船体”。
这个船体并非物理外壳,而是一层 **“维度隔膜”** ,一层由被定义的规则和存在信息构成的、隔绝内外虚无的“边界”。船体内部,那被初步稳定下来的微空间里,混乱的文明信息流开始缓缓沉降,如同找到了港湾的船只,不再像之前那样狂乱地冲击奇点边界。
方舟的雏形,在这绝对的黑暗中,如同萤火般微弱,却坚定不移地亮了起来。
陈默能感觉到,自身的消耗依然巨大,但至少,文明信息流失的速度被大大减缓了。他们获得了一个极其脆弱的、但确实存在的**立足点**。
然而,这片虚无之海,真的会永远平静吗?那指向未知的“概率性坐标”,究竟指向何方?这艘承载着文明最后希望的“维度方舟”,又该驶向哪里?
就在陈默艰难地维持着方舟存在,并思考前路时,他那与文明信息深度连接的感知,忽然捕捉到一丝极其遥远、却与方舟核心产生微弱共鸣的……**波动**。
那波动并非来自这片虚无,更像是穿透了某种无形的“壁垒”,从另一个“地方”隐隐传来。其频率……与他奇点内封装的、某个属于“原初之火”的印记碎片,有着奇妙的相似性……
难道……“超维投射”并非完全随机?那模糊的坐标,真的指向了某个……**存在的彼岸**?
一丝微弱的希望,如同星火,在这绝对的黑暗中,再次被点燃。方舟有了,现在,他们需要找到航向。而那道遥远的共鸣,或许就是唯一的罗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