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8点,农场广场的公告栏前挤满了人。
赵冰冰站在公告栏旁,手里拿着一张泛黄的纸,上面用黑色马克笔写满了名字和分数。
这是10天考核的最终结果。
参与考核的女性幸存者们挤在最前面,有人踮着脚,有人伸长脖子,眼神紧紧盯着纸上的内容。
手指无意识地攥着衣角,连呼吸都放轻了些。
“都安静点,我念一下最终考核结果。”
赵冰冰清了清嗓子,声音透过清晨的寒风传到每个人耳朵里。
“根据10天内的效率、质量、纪律评分,所有参与考核的30人,均达到‘效率60分、质量70分、纪律80分’的及格线,没有一人淘汰!”
话音刚落,人群瞬间炸开了锅。
“我及格了?真的成正式居民了?”
一个穿着蓝色棉袄的女人不敢相信地问道,眼里满是惊喜。
旁边有人用力点头,眼眶泛红:“我也及格了!以后不用再担心没饭吃、没地方住了!”
几个年纪稍大的幸存者甚至忍不住抹起了眼泪,末世以来的颠沛流离让她们太渴望一个安稳的落脚点,此刻终于有了归属。
赵冰冰等众人情绪平复些,继续说道:“从今天起,你们都是农场的正式居民。每天三顿饭管饱,每月还有2斤压缩饼干的补贴。住宿统一安排在西侧宿舍楼,里面有被褥和洗漱用品,等下可以去赵敏那里领钥匙。”
“谢谢赵小姐!谢谢林先生!”
人群里响起整齐的感谢声,有人甚至对着别墅的方向鞠了一躬,脸上的激动藏都藏不住。
考核结果的事落定后,赵冰冰又拿出另一张纸,上面写着三个岗位的名称和职责,贴在公告栏的另一侧。
“现在开始选岗位,总共三类,大家根据自己的情况报名,报名截止到中午12点,下午公示名单,明天正式上岗。”
她指着纸上的内容,逐一解释:“第一类是种植岗,需要20人,负责大棚的日常养护,比如浇水、施肥、除草,还有后续的采摘,李指导会全程指导技术,适合体力较好、愿意学种植的人;
第二类是后勤岗,需要8人,负责食堂做饭、宿舍区的卫生打扫,还有农场公共区域的积雪清理,适合擅长家务、细心的人;
第三类是物资管理岗,需要5人,协助赵敏盘点仓库物资,登记每次的领用情况,要求做事仔细、能记清楚账目,之前有记账经验的优先。”
解释完,赵冰冰拿出一个登记本,放在公告栏旁的桌子上:“想报名哪个岗位,就把自己的名字写在对应的类别下面,别写错了。”
幸存者们立刻围到桌子旁,有人犹豫片刻,有人则毫不犹豫地动笔。
一个身材高大的女人率先在种植岗下面写下名字:“我体力好,跟着李指导学种植,以后能自己种东西,踏实。”
旁边几个体力不错的女人也跟着写下名字,很快种植岗的名单就列了一长串,最后统计下来,有18人选择了种植岗。
比预计的20人少2个,但李玉芳说“18人也够,后续要是忙不过来再调人”,也就没再补招。
后勤岗的报名处也很热闹,一个中年女人笑着说:“我以前在家就爱做饭,农场食堂的活我能干好,保证大家吃得饱、吃得干净。”
还有人说:“我喜欢收拾,宿舍卫生交给我,保证每个房间都干干净净的。”
最后有7人报名后勤岗,刚好满足需求。
物资管理岗的报名者相对少些,毕竟需要细心和记账能力,最后5个做事仔细的人报了名。
中午12点,报名结束,赵冰冰把最终的岗位分配名单贴在公告栏上,每个岗位的名字都写得清清楚楚,方便大家查看。
有人看到自己的名字在目标岗位里,忍不住松了口气;有人没选到最想去的岗位,但也接受分配,没多说什么。
对她们来说,有个安稳的岗位就已经很好了。
下午2点,林风被陈岚请到了别墅旁边的临时实验室。
实验室里摆着几张旧桌子,上面放着拆开的手机零件、电线、小型电路板,还有几块太阳能板的余电储存器。
陈岚带着5个学生站在桌子旁,手里拿着两个小巧的设备,脸上满是兴奋。
“林风,你来看看我们做的东西!”
陈岚递过一个带着红色灯泡的小盒子,盒子上连着两根电线。
“这是简易指示灯,我们用废弃手机的电路板和灯泡做的,接在大棚的温控系统上,只要棚内温度超过25c或者低于5c,红灯就会亮,还会发出轻微的蜂鸣声,不用一直盯着温控屏幕,也能知道温度有没有超标。”
说着,她把电线接到旁边的电源上,模拟温度超标,盒子上的红灯瞬间亮起,同时传来滴滴的蜂鸣声,声音不大,却足够清晰。
林风点头,语气里带着认可:“做得好,需要什么材料,跟赵冰冰说,让她给你们找。”
陈岚笑着应道:“这倒不急,慢慢来,我们后续还想试试做简易的湿度传感器,配合温控系统用,到时候可能需要更多的电路板。”
“没问题,只要能帮到农场,都支持。”
离开实验室,林风又去了临时医务室。
杨思萱正带着4个学生整理药品,桌子上摆着几瓶抗生素、退烧药,还有纱布和消毒水。
看到林风进来,杨思萱迎了上去:“林风,这4个学生已经掌握了基础的医疗技能,能帮上不少忙了。”
她让一个学生演示静脉注射,学生手里拿着模拟用的针管和橡胶手臂,动作熟练地找到血管,消毒、进针、推药,整个过程流畅,没有丝毫犹豫。
“她们现在能独立给感冒、感染的人注射抗生素,剂量把控得很准,不会出错;外伤处理也没问题,划伤、淤青这些,能正确消毒、包扎,还知道怎么判断伤口有没有感染。”
林风看着学生们自信的样子,满意地点头:“不错,有你们帮忙,医疗组的人手暂时够用了。以后农场有人不舒服,你们就能先处理,不用都等杨医生来,效率能提高不少。”
杨思萱笑着说:“后续我还会教她们处理更复杂的外伤,比如骨折固定,争取让她们能应对更多情况。”
当天晚上,农场食堂格外热闹。
作为正式居民的第一顿福利餐,食堂准备了肉罐头和米饭。
肉罐头是之前收集的,米饭则是末世前留存的陈米,虽然口感不算好,但在末世里已经算是难得的美味。
作为温室大棚正式落座成功的奖励,今晚的食物比较充足。
正式居民们有序地排队,每人拿着一个不锈钢碗,食堂的工作人员给每个人舀上满满一碗米饭,再挖一勺肉罐头浇在上面。
“这米饭真香!”一个女人端着碗,忍不住先吃了一口,眼里满是满足。
“还有肉!好久没吃到肉了!”旁边的人也笑着说,大口吃了起来。
宿舍区的路灯也亮了起来,这是太阳能板供电的,暖黄色的灯光照亮了宿舍门口的小路,不用再摸黑走路。
有的居民吃完饭,回到宿舍整理个人物品,把被褥铺好,把带来的少量行李摆放整齐。
种植岗的居民则围在李玉芳身边,七嘴八舌地问:“李指导,明天播种的时候,种子撒多密合适啊?”
“盖完地膜还要浇水吗?”
李玉芳耐心地一一解答:“白菜种子撒的时候,每厘米撒1到2粒就行,别太密;盖完地膜不用马上浇水,等种子发芽再浇,不然容易烂种。”
每个人都有事可做,没有混乱,没有争吵,整个农场里一派忙碌且有序的景象,透着一股安稳的烟火气。
这是末世以来,很多人从未感受过的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