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林风在别墅办公室里摆开长桌,将农场地图平铺在桌面中央,赵冰冰、柳若雪、王玥等已经到场。
李玉芳抱着一叠手绘的大棚结构图,刚走进门就被林风招手示意到桌前。
“昨天跟你说建两个五百平方米的大棚,我再想了想,改成两个一千平方米的。”
林风手指点在地图上预留的大棚区域,“这块空地足够大,一千平方米的棚子种得更多,也能减少重复搭建的成本,你看看可行性怎么样。”
李玉芳凑到地图前,手指在空地上比划着,又翻开手里的结构图,低头算了几秒:“面积扩大没问题,这块地是平的,不用额外平整,就是得调整基础和骨架的规格。”
她将一张画着基础结构的图纸铺在桌上,指着上面的标注。
“零下三十度的环境,土壤冻土层能到一米五到两米深,基础必须埋到冻土层以下,得用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宽度留六十到八十厘米,高度五十到七十厘米,这样能防土壤结冰膨胀把棚子顶歪,墙体底部还得做防潮层,不然地下潮气渗进棚里,保温效果会差很多。”
李玉芳又翻到另一张骨架结构图,指着上面的钢管标注。
“主体骨架得用热镀锌钢管,主梁选直径五十到六十毫米的,副梁三十五到四十毫米,这种钢管耐低温、抗腐蚀,能用十五到二十年。”
“抗风也得考虑。”
她在图纸上画了几道斜线。
“棚体两侧每隔五到八米加一根抗风柱,埋进地下一米二到一米五,棚顶拉斜撑拉杆,不然强风容易把棚顶掀了,我们得避开这个问题。”
王玥一直没说话,这时才开口:“骨架搭好后,线路怎么走?供暖和补光都要用电,太阳能板还没装完,暂时得靠发电机,线路要是没规划好,后期改起来麻烦。”
“线路得提前留槽。”
李玉芳指着棚体侧面的结构图,“在骨架的副梁上焊几个穿线盒,把电线从盒里走,避开保温层,不然会破坏保温效果。供暖和补光的线路分开走,各装一个总开关,方便后期检修。”
林风让王玥把线路规划记下来:“太阳能板明天开始装,你盯着点,装完后先把大棚那边的线路接好。”
接下来聊到保温系统,李玉芳拿出一张多层结构的图纸,铺在桌上。
“保温是关键,得从墙体、棚顶、地面、缝隙四个地方做。墙体用双墙夹心结构,外墙用十厘米厚的彩钢板,内层保温、外层防水;中间夹十五到二十厘米厚的聚苯板,保温效果比单砖墙好四成以上;内墙用二十四厘米厚的砖墙,既承重又辅助保温。”
“彩钢板不好找吧?”
柳若雪皱起眉,“之前没见过附近有废弃的彩钢板房。”
“可以拆废弃厂房的屋顶。”
李玉芳说,“我们之前路过城郊的一个废弃食品厂,屋顶是彩钢板的,虽然有些生锈,但清理一下还能用,就是得安排人拆,工作量不小。”
“行,我找时间过去吧”。
没办法,他有空间,去做这种收集物资的事情是最合适的。
李玉芳继续说棚顶和侧面覆盖。
“主覆盖层用高保温po膜,厚度要零点一二到零点一五毫米,透光率八十以上,耐低温零下四十度不脆裂,还得带防尘、抗老化的;夜间要盖电动卷帘保温被,选复合型……是普通草帘的三倍,白天掀开透光,晚上盖上锁热,能保证棚内夜间温度不低于五度。”
地面保温方面,李玉芳指着图纸上的地面层:“种植层下面铺五到十厘米厚的地暖保温板,用xpS挤塑板;地表铺黑色地膜,能保地温、降湿度,蔬菜根系能稳住。”
“地暖保温板够两个大棚用,黑色地膜也多,不用额外找。”赵冰冰直接接话。
缝隙密封是最容易被忽略的,李玉芳特意强调:“棚门装双层保温门,内侧贴三厘米厚海绵密封条;通风口边缘包保温棉风筒;po膜接缝用密封胶带,墙体衔接处填发泡胶,漏风会降棚温,必须堵严。”
“海绵密封条、密封胶带和发泡胶都有。”赵冰冰补充。
聊完保温,就到了供暖系统。李玉芳拿出两种供暖方案的对比图。
“不用考虑别的,直接把电供暖和地源热泵结合用最稳妥,白天太阳能足,用电供暖快速提温,多余电存进蓄电池;晚上太阳能弱,就用地源热泵维持恒温,它靠地下恒温层供能,也靠太阳能驱动机组,不用费别的物资。”
林风看向王玥:“两种系统供电能衔接上吗?”
王玥马上回应:“没问题,太阳能板分两条线路,一条供电供暖,一条供地源热泵,蓄电池能同时补电,晚上切到热泵线路就行,不用开发电机,完全靠太阳能撑得住。”
林风点头:“就这么定,优先凑齐两种供暖的材料,同步动工。”
最后是辅助设备。
李玉芳提到温控系统:“得装温湿度传感器和智能控制器,精度正负零点五度,设定阈值自动控温控湿,两个大棚各一套。”
“智能控制器的程序我能调好。”陈岚接话。
补光系统也不能少,李玉芳说:“北方冬季每天只有六到八小时光照,还弱,得用LEd植物生长灯,每十到十五平方米装一盏,功率三十到五十瓦,每天补光四到六小时,阴天全天补。”
通风和除湿方面,李玉芳建议:“装电动顶通风机,中午开一到两小时换气;湿度高了开循环风机,铺生石灰袋吸湿。”
李玉芳将所有图纸整理好,递给赵冰冰:“这些图纸你留着,施工时按图来,有不清楚的随时问我,明天早上我先去大棚场地测一下土壤肥力,看看要不要先施肥,不然蔬菜长不好。”
赵冰冰接过图纸,小心收好:“我明天一早陪你去,顺便安排人清理场地的积雪,把施工用的工具提前运过去。”
林风看了眼窗外,雪已经停了,阳光透过玻璃照在桌上,他站起身:“那就这么定了,明天一早开工,争取一个月内把两个大棚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