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一号”的探照灯扫过米海床时,林深的目光被一片新的蓝光吸引。那片光芒来自飞船残骸的金属柱周围,无数变异幼体正用触须在柱体表面刻画着什么,蓝光勾勒出的纹路层层叠叠,最终在柱顶形成一幅立体星图——比之前任何一次都更精密,连比邻星周围行星的卫星轨迹都标注得清晰可见。
“星图坐标解析出来了。”苏念将数据投射到主屏幕,指尖点向其中一颗被蓝光重点标注的行星,“‘播种者’称它为‘蓝环’,距离比邻星1.2天文单位,拥有液态水和与地球相似的磁场。更关键的是,星图显示那里有完整的文明数据库,包含他们对抗中子星灾难的全部技术。”她调出数据库的目录投影,“里面甚至有改造病毒的方法,能将其转化为清理太空垃圾的‘纳米清洁工’。”
周川突然指向外部监测仪,屏幕上的能量读数正在缓慢爬升。光网的节点不再局限于马里亚纳海沟,而是顺着海岭向克马德克海沟延伸,两座金字塔的共振频率里,多出了一段新的脉冲——是类人生物的晶体信号与人类的卫星导航频率融合后的产物。“他们在扩展防御网。”他放大光网的边缘,“新的节点里混入了我们投放的深海传感器,这是在邀请人类深度参与维护。”
观测窗外,类人生物们正与变异幼体协作,将一块巨大的锰结核抬到光网的新节点处。类人生物的手掌按在锰结核上,蓝光渗入岩石,激活其中的金属元素;幼体们则在周围编织光带,将锰结核与主光网连接。林深注意到,锰结核表面浮现出与地球同步卫星相同的轨道参数——他们在学习人类的科技,并将其融入共生网络。
“国际联合科考队的首批设备已经抵达。”苏念的通讯器弹出实时画面,三艘深潜器正在投放超导电缆,将光网节点与海面上的太阳能基站连接,“用清洁能源为光网供能,这是‘播种者’数据库里的建议,能减少对热泉能量的依赖。”她忽然笑了,画面里,一个类人生物正模仿科考队员的手势,调试电缆接口,动作生涩却认真。
周川的声呐屏突然捕捉到异常信号。不是机械声,也不是生物脉冲,而是一段规律的低频震动,源头在光网延伸的终点——克马德克海沟的一座新发现的海山。震动频率与飞船残骸的金属柱同源,但更古老,像是某种休眠的装置被光网的能量唤醒了。
“海山的三维模型出来了。”林深放大扫描图,海山的轮廓竟与“蓝环”行星的地貌完全吻合,山体内部藏着一个中空结构,“是‘播种者’的前哨站!他们四万年前就按‘蓝环’的样子改造了这座海山,作为登陆地球的第一个据点。”
深潜器驶向海山时,沿途的光网节点突然集体变亮。幼体们组成发光的箭头,引导深潜器穿过布满热泉喷口的峡谷。峡谷两侧的岩壁上,布满了类人生物的岩画:有他们驾驶飞船穿越陨石带的画面,有与深海生物初次相遇的场景,还有一幅尚未完成的——画中,人类、类人生物与幼体的手交叠在一起,背景是闪耀的星图。
海山顶部的入口隐藏在一道瀑布状的热泉流中。当深潜器穿过热泉,入口处的岩石自动滑开,露出里面的金属通道——通道壁上镶嵌着与飞船残骸相同的蓝色晶体,蓝光在通道内形成光轨,尽头隐约可见一座圆形大厅。
大厅中央悬浮着一个透明的球体,直径约十米,里面封存着“蓝环”行星的全息影像:蔚蓝的海洋、覆盖着植被的大陆、漂浮在大气层中的发光生物……影像里,“播种者”的城市建在海底,与海洋生物共享能量,建筑轮廓与马里亚纳海沟的金字塔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是他们的母星生活场景。”类人生物的声音在大厅里响起,他不知何时出现在深潜器旁,掌心的蓝光指向球体,“我们从未想过征服,只是想找一个能延续‘共生’的地方。地球的深海,与‘蓝环’太像了。”
球体的影像突然切换,显示出中子星灾难的全过程:致密的星体撕裂行星大气层,引力场扭曲时空,无数共生生物在灾难中湮灭……最后,画面定格在一艘飞船的起飞场景,船体上刻着与海山入口相同的符号——是“希望”的意思。
“数据库里的技术,不只是防御。”类人生物的蓝光闪烁着柔和的光芒,“我们想与人类共享‘蓝环’的坐标,不是让你们迁徙,是共同建立跨星际的共生网络。就像光网连接两座海沟,我们也能连接两颗星球。”
周川的通讯器突然响起,国际联合科考队发来紧急情报:私人军事公司的残余势力联合了几个对“播种者”技术觊觎的国家,正试图用黑客技术入侵光网的能量控制系统,目标是篡改防御网的参数,让陨石群的碎片坠向指定国家,制造混乱。
“他们破解了部分晶体信号的编码。”苏念快速调出防御网的防火墙状态,“光网的西北节点已经出现异常波动,能量流向正在被篡改。”
大厅里的蓝色晶体突然集体闪烁,海山的岩壁开始震动。类人生物的额头晶体爆发出强光,与球体的影像连接,光轨上浮现出无数数据流——是光网的核心代码,其中混杂着人类的编程语言。“四万年的共生教会我们防御,而你们的科技让我们学会了共享。”他的声音带着坚定,“现在,用我们的代码,加上你们的防火墙,就能建立无法破解的安全协议。”
林深立刻让周川接入光网的控制系统,苏念则将人类的防火墙算法输入球体影像。当两种代码在光轨上相遇,蓝色晶体的光芒突然变成银白色,数据流像活的藤蔓般缠绕、融合,最终形成一道新的能量屏障,覆盖整个光网。声呐屏上,异常波动的节点瞬间恢复正常,黑客入侵的信号被反弹回去,攻击源的坐标直接显现在国际联合科考队的屏幕上。
“安全协议生效了。”周川看着稳定的能量流,长舒一口气,“是量子纠缠加密,他们永远破解不了——因为协议的密钥,一半在类人生物的基因里,一半在我们的防火墙算法里,缺了谁都不行。”
球体的影像重新亮起,这次显示的是“蓝环”行星的实时画面:那里的共生生物正在向地球方向发送光信号,像是在招手。类人生物的手掌再次贴在观测窗上,这次投射出的不是星图,而是一份用三种文字写成的盟约——人类的简体中文、类人生物的螺旋纹、变异幼体的光语符号,内容只有一句话:“以星海为证,共生不息。”
深潜器离开海山时,林深回头望了一眼那道银白色的能量屏障。它在两座海沟之间舒展,像一条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纽带,光网的节点闪烁着,将地球的坐标与“蓝环”的信号交织成永恒的频率。他知道,关于马里亚纳海沟的故事还远未结束,跨星际的共生网络会遇到新的挑战,但此刻,看着岩壁上那幅未完成的岩画——人类的手正被缓缓画完,与另外两只手紧紧相握——他忽然明白,所谓的星辰大海,从来不是独自远航,而是带着彼此的温度,向更辽阔的黑暗,递出信任的光。
海面上的阳光透过海水,在光网上折射出斑斓的光斑。变异幼体们顺着光轨游动,触须上的人类指纹纹路与类人生物的晶体光交相辉映。林深的指尖划过操纵台,那里还残留着蓝色晶体的暖意,仿佛握着一份跨越四万年的约定。而在遥远的比邻星方向,“蓝环”行星的光信号正穿过星云,带着同样的暖意,向地球驶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