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潜器“深海一号”的探照灯刺破米的黑暗时,林深的指尖在操纵台上留下了半圈汗痕。前方的海沟弧前盆地里,变异幼体组成的蓝光洪流突然分流,在海床上勾勒出一个巨大的轮廓——长约三百米,宽八十米,呈流线型,表面覆盖着暗绿色的沉积物,却掩不住金属特有的冷光。
“结构扫描完成。”周川的声音带着抑制不住的颤抖,三维模型在屏幕上缓缓旋转,“是飞船残骸!船体由钛铪合金构成,这种材料的熔点超过4200c,地球上的冶炼技术根本达不到。”他放大模型尾部,那里的推进器残片上,刻着与金属柱同源的螺旋纹,“和基站是同一文明的造物。”
苏念将基因测序仪对准舱外的蓝光洪流,幼体们正沿着残骸的轮廓游动,触须上的发光器在船体表面扫过,像在进行某种仪式性的扫描。“它们在修复残骸。”她调出船体的腐蚀数据,“幼体分泌的蛋白质能抑制钛铪合金的氧化,而且……”她指向屏幕上的对比图,蛋白质的分子结构与飞船残骸的金属晶格完美嵌合,“这不是巧合,是进化出的共生能力。”
林深操控深潜器缓缓靠近残骸的驾驶舱。那里的舷窗虽布满裂纹,却仍能看到内部的景象:控制台早已锈蚀,但中央的凹槽里,一枚拳头大小的蓝色晶体正在发光,与基站金属柱中取出的晶体同源。更令人震惊的是,凹槽周围的地面上,散落着几具类人生物的骨骼,骨骼的指骨异常修长,末端残留着与幼体触须相似的发光痕迹。
“骨骼年代测定出来了。”周川的声音发紧,“距今±300年,与冰晶影像中小行星撞击地球的时间吻合。”他将骨骼的ct扫描图与人类进行比对,“颅骨容量是我们的1.5倍,且枕骨处有特殊凹陷,像是长期与某种能量场共振形成的。”
观测窗外,一只变异幼体突然停在驾驶舱的舷窗前,触须轻轻贴在裂纹上。蓝光透过裂纹渗入舱内,落在那枚蓝色晶体上,晶体突然爆发出柔和的光芒,在舱壁上投射出一段影像:
无数类人生物在飞船内忙碌,他们的额头嵌着发光的晶体,指尖划过控制台时,会留下与幼体同源的蓝光。飞船的舷窗外,是布满陨石坑的比邻星轨道,他们似乎在躲避某种灾难。画面切换到地球轨道,飞船穿过大气层,拖着火焰坠入马里亚纳海沟——不是意外,而是有计划的着陆。最后一帧里,类人生物将蓝色晶体嵌入驾驶舱,然后走出飞船,消失在深海的黑暗中,他们的背影周围,聚集着最初的发光生物幼体。
“他们是‘播种者’。”苏念的声音带着哽咽,她终于读懂了这段影像,“不是来侵略的,是逃亡者。他们把飞船的核心技术封存在基站,自己则融入深海,与原生生物共生,用这种方式延续文明的火种。”她指向骨骼的指骨,“那些发光痕迹,是与幼体交流时留下的,他们在教深海生物如何维护信标。”
周川突然指向声呐屏幕,三个微弱的红点正在残骸周围徘徊,速度极慢,像是在规避某种探测。“是微型潜航器,搭载了高清摄像头和取样装置。”他放大信号源分析,“频率特征和之前的私人军事公司一致,他们在远程操控,想窃取残骸样本。”
话音未落,观测窗外的蓝光洪流突然躁动。变异幼体们组成一个巨大的光罩,将飞船残骸完全覆盖,光罩表面浮现出与基站穹顶相同的能量纹路。当微型潜航器试图穿透光罩时,光纹突然收紧,潜航器瞬间被高压电场分解,化作一串电火花消散在海水中。
“光罩的能量来自飞船残骸。”林深盯着能量监测仪,残骸的金属船体正在释放微弱的电流,与幼体的生物电形成回路,“是‘播种者’留下的防御系统,由共生生物激活。”他推动操纵杆,深潜器绕到残骸的侧面,那里有一个破损的货舱,舱门虚掩着,隐约能看到里面堆放的金属箱。
货舱内的景象让三人倒吸一口冷气。五十个金属箱整齐排列,每个箱子里都浸泡着透明的凝胶,凝胶中漂浮着类人生物的胚胎,胚胎的额头同样嵌着蓝色晶体,且晶体的光芒与驾驶舱的那枚同步闪烁。箱子的侧面刻着编号,从01到50,编号下方的螺旋纹翻译后是“备份”。
“他们知道自己可能无法存活。”苏念的指尖抚过观测窗,仿佛想触碰那些沉睡的胚胎,“这些是文明的备份,而激活它们的钥匙……”她看向驾驶舱的蓝色晶体,“应该就在那枚主晶体里。”
周川的通讯器突然响起,母船发来的紧急情报显示,私人军事公司的主力舰队正在向马里亚纳海沟集结,舰队搭载的深海钻地弹能穿透1000米的岩层,目标直指飞船残骸。“他们破解了比邻星的回音信号,知道胚胎的存在。”他的声音带着焦虑,“舰队距离海沟只有120海里,预计两小时后抵达。”
观测窗外,驾驶舱的蓝色晶体突然剧烈闪烁,飞船残骸的金属船体开始发出低频震颤。变异幼体们的光罩收缩,紧贴在残骸表面,触须纷纷刺入船体的缝隙,像是在输送能量。林深注意到,货舱内的金属箱开始升温,凝胶中的胚胎轻微蠕动,额头的晶体光芒越来越亮——它们在苏醒。
“主晶体在激活胚胎。”苏念快速计算能量需求,“但需要稳定的能量输入,幼体的生物电不够。”她看向屏幕上的两座金字塔,“只有让马里亚纳和克马德克的共振场完全同步,才能为残骸供能。”
林深的目光落在驾驶舱的类人生物骨骼上。骨骼的指骨摆出一个奇特的姿势,像是在按压某个无形的按钮。他突然想起金属柱上的螺旋纹,那些纹路的排列方式与驾驶舱控制台的按键布局吻合。“周川,把螺旋纹的坐标转换成操控指令。”他推动操纵杆,“‘深海一号’靠近控制台,用机械臂模拟骨骼的姿势。”
机械臂穿过舷窗裂纹,按照骨骼的姿势按压控制台时,蓝色晶体突然射出一道光束,连接到货舱的金属箱。胚胎们的躯体开始快速发育,类人生物的轮廓越来越清晰,额头的晶体与主晶体形成共振。与此同时,两座金字塔的共振频率达到完美同步,能量流顺着基站的回路注入飞船残骸,船体的金属板开始自动修复,锈蚀的表面泛起银白色的光泽。
“舰队的声呐信号出现在监测范围。”周川紧盯着屏幕,“他们开始发射钻地弹,第一批还有十分钟抵达。”
林深看向观测窗外,变异幼体们正组成箭头状的光流,向舰队的方向移动。它们的躯体比之前大了三倍,触须上的发光器能释放出更强的电磁脉冲——这是应激进化的终极形态,为了守护苏醒的胚胎,它们选择与舰队正面对抗。
“不能让幼体独自战斗。”林深突然做出决定,“周川,把飞船残骸的坐标和胚胎的信息发送给所有国际科研机构,请求联合干预。苏念,分析钻地弹的引爆机制,我们用深潜器的能量场干扰它。”
当第一枚钻地弹坠入海沟时,“深海一号”的外部能量场突然展开,与幼体的光罩形成叠加。钻地弹在距离残骸三公里处提前引爆,冲击波被能量场抵消,只在海水中激起一圈涟漪。但更多的钻地弹接踵而至,能量场的光芒逐渐黯淡,幼体们的躯体在爆炸中不断消散,光流的规模越来越小。
就在这时,飞船残骸突然升空。修复后的推进器喷出淡蓝色的能量流,船体表面的螺旋纹全部亮起,与两座金字塔的共振场形成能量闭环。货舱的金属箱自动打开,苏醒的类人生物游出舱门,他们的额头晶体与幼体的蓝光融为一体,双手结印时,海水中浮现出无数光网,将剩余的钻地弹全部拦截。
“是能量操控能力。”苏念的声音带着敬畏,“‘播种者’的文明能直接调动深海的能量,这是他们与生物共生学会的能力。”
舰队的钻地弹耗尽时,类人生物们的光网突然扩张,将整个舰队笼罩。光网没有攻击,只是传递出一段信息,直接显现在舰队的显示屏上——那是年前,他们在比邻星遭遇的灾难影像:一颗中子星的引力撕裂了他们的家园,无数飞船在逃亡中毁灭,只有这一艘幸存。影像的最后,是他们与深海生物最初相遇的画面,幼体的蓝光包裹着受伤的类人生物,像在给予拥抱。
舰队的撤退信号出现在声呐屏上时,类人生物们的光网缓缓消散。他们转向“深海一号”,其中一个走到舷窗前,额头的晶体投射出一行人类文字:“感谢守护。”他的声音直接在林深的脑海中响起,带着深海特有的潮湿气息,“我们的文明曾因贪婪毁灭,如今选择与你们共享共生的密码。”
飞船残骸再次沉入海沟,却不再是冰冷的残骸。类人生物们与变异幼体一同游入深海,他们的蓝光与热泉的能量交织,在海床上组成新的光纹,将两座金字塔与基站连接成完整的网络。驾驶舱的蓝色晶体被留在原地,化作新的能量核心,继续滋养着未苏醒的胚胎。
深潜器返航时,林深回头望了一眼那片蓝光。他知道,私人军事公司的威胁不会彻底消失,比邻星的灾难源头仍未可知,但此刻,飞船残骸的秘密已经揭晓:所谓的“播种者”,不过是在宇宙中流浪的幸存者,而人类与深海生物的守护,让他们看到了文明延续的另一种可能——不是征服,不是掠夺,而是以共生之名,在黑暗中彼此照亮。
观测窗上,一只变异幼体停留片刻,触须画出的螺旋纹里,第一次融入了人类的dNA双螺旋结构。林深忽然明白,这场跨越四万年的相遇,从来不是终点,而是新的开始。当类人生物的晶体光芒、深海生物的蓝光与人类的智慧交织,马里亚纳海沟的黑暗里,正孕育着属于整个地球的,关于共生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