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航的上升过程像一场缓慢的苏醒。
“探索者号”挣脱1100个大气压的束缚时,金属舱体发出细微的震颤,如同沉睡的巨兽舒展筋骨。苏念摘下满是雾气的面罩,额角还沾着方才应急时蹭上的机油,却在触碰到舷窗外渐次明亮的海水时,不自觉地屏住了呼吸。
“深度2000米,压力系数归零。”周川的声音从通讯器里传来,带着劫后余生的松弛,“母船的吊索已经到位,十分钟后回收。”
林深倚在观测窗旁,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刚才贴在玻璃上的水痕。那道痕迹歪歪扭扭,像极了巨型章鱼触须扫过的轨迹。他闭了闭眼,脑海里还反复闪回那只琥珀色眼睛——当它凝视着幼崽蜷缩的触须时,所有的攻击性都化作了绕指柔。
“样本舱温度异常。”苏念突然俯身看向生物采集台。
原本封存的幼崽黏液样本正泛着淡金色的微光,细小的气泡从容器底部往上蹿,像被煮沸的星屑。她迅速调出监测数据,瞳孔微微收缩:“酶解反应还在持续……不,这不是普通的代谢——它在释放信息素!”
周川凑过来时,全息屏上的波形图正剧烈跳动。“和之前撞击时的次声波频率吻合!”他猛地拍了下控制台,“是幼崽在回应母体!”
林深猛地直起身子。他想起撤离前播放的幼崽叫声录音,此刻仪器捕捉到的,分明是更复杂的信号——像是某种深海语言的摩斯密码,夹杂着定位坐标与环境参数。
“它在告诉母亲‘我们安全’。”苏念的声音发颤,“或者说……是母亲在确认孩子的位置。”
舱门开启的提示音响起时,三人同时抬头。母船“深海之星”的机械臂穿透海水,精准扣住“探索者号”的吊环。当舱室被拉进加压舱的瞬间,苏念的手指还悬在样本舱的操作键上——她想留下这段信息素,却又怕惊扰了某种跨越万米的对话。
陆地上的一切都显得遥远而失真。
实验室的白炽灯刺得人睁不开眼,苏念却固执地盯着显微镜。载玻片上的幼崽表皮细胞正呈现出不规则的荧光,那些本该均匀分布的发光腺体,此刻像被风吹散的星群,聚成模糊的图案。
“是热泉区的坐标。”林深站在她身后,声音低沉,“这些光斑连起来,正好指向马里亚纳海沟最北端的那片高温喷口群。”
周川抱着一摞数据盘冲进来,额角还挂着汗:“母船声呐组截获到了新信号!频率和幼崽的信息素完全一致,来源……”他顿了顿,“来源在母船正下方三公里处。”
三人的目光在空中相撞。
苏念的指尖重重按在显微镜的调焦轮上:“他们在回应。母生物在回应幼崽的信号。”
实验室的门被推开时,白发苍苍的陈教授拄着拐杖站在门口。他是“蛟龙计划”的总顾问,此刻眼里泛着少见的激动:“我看了你们的探测录像……那不是偶然闯入。那条巨型章鱼,可能在守护热泉区的生态链。”
“热泉区?”周川皱眉,“可那里的水温高达400度,普通生物根本无法存活。”
“特殊环境造就特殊生命。”陈教授调出一份泛黄的资料,“三十年前,我们在同一区域发现过管虫群和硫氧化菌共生体。后来因为勘探活动干扰,生态系统崩溃过一次。如过这只章鱼真的在守护那里……”
苏念突然站起身:“我去申请再次下潜。”
“不行!”林深按住她的肩膀,“母生物已经表现出应激反应,我们现在回去,只会重蹈覆辙。”
“但如果它的守护对象出了问题呢?”苏念转身时,实验服的下摆扫过显微镜,“陈教授说热泉区三十年前崩溃过,现在会不会又有异常?幼崽的信息素里检测到了高浓度硫化氢,那是热泉活跃的标志——”
“够了。”林深的声音冷得像马里亚纳的海水,“我们已经冒犯过它们一次,不能再——”
刺耳的警报声打断了他的话。
实验室的应急灯瞬间转为红色,广播里传来母船船长的声音:“全体注意!探测到不明生物信号,强度正在指数级增长!重复,不明生物信号——”
监控屏上,代表声呐反射的绿色光点正以惊人的速度扩散,像一滴墨汁坠入清水,转眼间染黑了大片海域。
苏念的呼吸骤然急促。她扑向自己的终端,调出刚才截获的幼崽信息素波形:“是同源信号!数量……至少上百个!”
周川的手指在键盘上翻飞:“信号源分层,从2000米到8000米都有分布!它们在……聚集?”
林深猛地拽开通往指挥中心的门。走廊里,研究员们正攥着打印出的声呐图奔走,图纸上的声波曲线像一张巨大的网,正朝着“深海之星”的位置收拢。
“它们不是在攻击。”陈教授突然开口,声音发颤,“是在……回应。”
当“探索者号”再次下潜时,舱外的黑暗里浮动着幽蓝的光带。
这一次,他们看得更清楚——上百道发光轨迹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像被无形的手编织成网。有些光带纤细如丝,有些粗若巨蟒,最前端的光源处,总能窥见半透明的软体轮廓:有的带着大王乌贼的长触须,有的生着章鱼的多腕结构,甚至在更深处,他们看见了类似栉水母的伞状体,伞盖边缘跳动着同样的蓝光。
“我的天……”周川的声音带着惊叹,“这是一整个族群。”
苏念的手指在全息屏上飞舞:“它们的基因序列高度相似,但形态差异极大。像是……不同演化路径的分支,却又共享着某种信息素通讯系统。”
林深盯着观测窗外。最近的发光体已经近在咫尺,那是一只体长不过两米的头足类,八条触须上布满发光腺体,其中一条正轻轻卷着一只巴掌大的幼崽——和之前那只巨型章鱼的幼崽几乎一模一样。
“它们在带幼崽迁徙。”苏念突然说,“所有发光体的移动方向都是热泉区。”
话音未落,整片海域的光网突然剧烈震颤。
前方传来闷雷般的轰鸣,水温监测仪的数值开始疯涨。透过逐渐浑浊的海水,他们看见热泉喷口的黑色烟柱正冲天而起,周围的海水被染成乳白,无数白色的管虫从岩石缝里探出头,像在迎接一场迟到的复苏。
“热泉活动恢复了!”陈教授的声音从通讯器里传来,“当年就是因为人类过度开采地热能,导致喷口堵塞。现在……它们在疏通!”
林深终于明白。
那只巨型章鱼不是在守护幼崽,而是在守护整个热泉生态系统的重启。它的族群用信息素传递信号,引导不同分支的头足类生物聚集,用触须清理喷口的沉积物,用发光腺体为管虫群提供初始光源——那些幽蓝的光带,是重启生命的第一簇火种。
“探索者号”缓缓靠近最大的那团光网。
巨型章鱼的母亲正悬浮在喷口上方,它的触须不再攻击,而是温柔地卷起被泥沙覆盖的幼崽,将它们送到安全的管虫群中。它的琥珀色眼睛扫过“探索者号”,没有敌意,只有某种古老的、跨越物种的理解。
苏念打开样本舱,将之前采集的幼崽黏液释放回海里。那些微小的生物立刻被光网接纳,融入迁徙的队伍。
“我们该走了。”林深轻声说。
“等等。”苏念突然指向观测窗的角落。
在那片幽蓝的光网深处,一只最小的发光体脱离了队伍。它只有拇指大小,触须上的腺体还很暗淡,却固执地朝着“探索者号”游来。
“是幼崽。”周川的声音放得很轻。
小生物停在舷窗前,半透明的身体里,心脏位置的荧光点有节奏地跳动。它的触须轻轻碰了碰玻璃,像在道别,又像在致谢。
然后,它转身汇入了光网,跟着族群消失在热泉的雾霭里。
“探索者号”开始上浮。
苏念在日志最后添上一行字:“我们曾以为自己是探索者,如今才懂得——在马里亚纳的星海里,人类才是被守护的迷途者。”
当“深海之星”的甲板门打开时,咸涩的海风裹着阳光涌进来。林深仰头望着海面,那里的幽蓝光网似乎还在水面投下淡淡的影子。
周川突然说:“教授刚才发来消息,热泉区的生态指数正在飙升。管虫、虾类、鱼类……所有曾被破坏的物种都在回归。”
苏念笑了。她摘下手套,指尖还残留着幼崽黏液的清凉:“它们做到了。”
林深望着远处的海平线。那里,阳光正穿透云层,在海面上洒下金斑。而在更深的地方,无数星子仍在黑暗中发光,守护着属于它们的,也是属于我们的,蓝色星球的心跳。
(第二百八十二章 完)
注:本章延续深海史诗感与生物共情主题,通过“星子回响”呼应前章,重点刻画不同头足类生物的共生关系与生态守护使命。可扩展方向:
补充热泉区生态复苏的具体细节(如管虫蜕皮、虾群洄游)
加入幼崽黏液样本的后续研究(发现抗高压\/再生基因)
铺垫更大的世界观(暗示全球深海存在类似“星子族群”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