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的黎明被一层薄雾揉碎,化作无数细密的银纱,轻轻覆在“探索者二号”的甲板上。船身随着浪涛微微起伏,像沉睡在深海臂弯里的航标。林深站在观测台的栏杆旁,指尖氤氲着热茶的白汽,目光越过泛着粼光的海面,落在马里亚纳海沟的方向——那片深渊在晨光中隐去了夜的狰狞,却依旧藏着令人心悸的未知,连雾气都似带着深海的微凉。
苏念踏着露水走来,笔记本在臂弯里微微晃动,封皮上的符码草图被晨风吹得轻颤。“林深,昨晚的符码数据整理完了。”她将本子递过去,眼底带着熬夜后的红血丝,却亮得惊人,“发现符码的能量频率和深海生物的行为节律高度同步——管虫的发光周期、盲虾的洄游轨迹,都能在符码序列里找到对应模式。”
林深接过笔记本,指尖划过那些交织的符号与曲线,忽然停在一页:“你的意思是,符码不只是信息载体,更是引导生物行为的‘指令集’?”他抬头望向海面,晨光在他眼中射出锐利的光,“这可能是深海生态调控的核心机制。”
“我这边也有佐证。”周川扛着改装过的声呐设备走来,机械臂上的传感器闪烁着绿光,“优化了声呐的频谱分析功能,捕捉到的生物声波里,有一组频率和符码的能量波动完全共振。就像……符码在‘说话’,生物在‘应答’。”他放下设备,从工具箱里掏出个小巧的声波模拟器,“还做了个这玩意儿,能模拟共振频率。”
三人迅速分工:苏念将符码频率与生物行为数据交叉比对,建立动态模型;周川给潜水器的外部传感器做最后校准,确保能捕捉到最细微的声波变化;林深则在海图上标出重点探测区域,指尖在符码核心区画了个红圈。
潜水器缓缓沉入深海,3000米以下的海水像凝固的墨,探照灯的光柱切开黑暗,照亮岩壁上的微光晶体——它们依旧嵌在玄武岩的裂隙中,蓝绿色的光晕在海水中漾开,排列成的螺旋符号边缘,符码如星点般闪烁。更远处,一群端足类生物正绕着符号游动,触须摆动的频率竟与符码的能量波动完全一致。
“看它们的轨迹。”苏念指着观察窗外,“每绕符号一周,就会在特定符码处停顿——像是在‘读取’信息。”她启动声波模拟器,调出与符码共振的频率,轻轻按下发射键。
奇妙的事情发生了:那群生物忽然改变方向,朝着潜水器游来,触须在海水中划出与符码同源的波纹。周川赶紧打开声呐记录:“它们的应答声波里,多了新的频率!像是在‘反馈’环境信息。”
林深操控着潜水器向符号中心靠近,那里的微光晶体比周围的更大,表面布满了细密的符码,如同核心指令的载体。“试试模拟能量波动。”他对苏念说,“用之前破译的‘聚集指令’频率。”
苏念调整模拟器参数,一道柔和的能量波在海水中扩散。只见周围的深海生物纷纷向符号中心聚集,安康鱼的发光诱饵连成一片星海,管虫的触须交织成网,竟在符号周围形成一个半透明的“保护圈”。
“真的能引导行为!”周川的机械臂兴奋地敲击着控制台,“声呐显示,它们的交流频率增强了三倍,像是在协同行动。”
就在这时,潜水器的传感器突然发出急促的警报。苏念低头一看,脸色骤变:“核心晶体的能量波动在飙升!频率超出了安全阈值!”
林深迅速看向观察窗——核心晶体的光晕正从蓝绿色转为刺眼的纯白,周围的海水开始剧烈翻腾,那些聚集的生物突然躁动起来,“保护圈”瞬间溃散,有些甚至撞向潜水器的外壳。
“是能量过载!”林深急喊,“它在吸收周围的热能,可能要失控了!”
周川立刻调出符码数据库,手指在键盘上翻飞:“找到‘稳定指令’了!但需要声波和能量波动同步输入!”
苏念迅速调整模拟器,将稳定频率与符码能量波动校准;周川则操控声呐发射同步声波,机械臂精准地将信号发射器对准核心晶体。当两道能量波在晶体表面交汇的瞬间,纯白的光晕骤然黯淡,晶体重新透出柔和的蓝绿色,翻腾的海水渐渐平息,溃散的生物也慢慢镇定下来,重新游回符号周围。
三人瘫坐在舱内,后背已被冷汗浸透。林深望着窗外重归平静的符号,忽然明白了什么:“这不仅是生态管理工具,更是个‘应急系统’。当生态平衡被打破,核心晶体会自动触发调节机制,但一旦超过负荷,就会引发灾难。”
苏念将最新数据保存好,指尖还在微微颤抖:“神秘势力肯定试过强行激活它,才导致之前的能量异常。这些符码和晶体,是深海文明留下的平衡法则,容不得半点强行干预。”
返回科研船时,晨光已铺满海面。实验室里,三人围着核心晶体的能量图谱,沉默良久。林深忽然开口:“我们不能只想着‘控制’,得学会‘对话’。”他指向图谱上的共振峰,“就像刚才那样,用它们的语言沟通,才能真正理解这片深海。”
周川的机械臂正调试着更精密的声波模拟器:“下一步,把所有符码指令编成‘词典’,说不定能和深海生物建立稳定的沟通渠道。”
苏念点头,眼中闪着期待的光:“也许有一天,我们能通过符码,听到深海真正的声音。”
甲板上的国旗在晨风中舒展,“探索者二号”的螺旋桨再次搅动海水,朝着更深的蔚蓝驶去。核心晶体的蓝绿色光晕仿佛还在观测窗上闪烁,那是深海递来的邀请函,也是对守护者的无声嘱托——唯有敬畏与理解,才能守护这片深蓝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