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实验室的戴森球公式破译完成73%!”
陈昭的声音从全息屏里蹦出来,白发下的眼睛亮得像少年。苏念望着他身后滚动的数据流,掌心的鳞片印记随着“叮”的一声轻响,浮现出细密的荧光纹路——那是深渊文明对“进度确认”的回应。
林深站在落地窗前,指尖摩挲着舷窗上的星图投影。三天前,当全球十七个实验室的样本同时激活,当苏念的印记成为“翻译中枢”,人类终于不再是被动接收者。此刻,北京、开普敦、东京的实验室正通过量子链路共享数据,而他们的任务,是将这些跨越亿万年的宇宙记忆,编织成一封能被“宇宙亲密”听懂的回信。
“安理会通过了。”通讯器里传来外交部长的声音,“以‘人类文明共同体’名义,向奥尔特云方向发送非军事性信息。内容由你们定。”
林深转身看向苏念:“苏博士,你说我们该写什么?”
苏念没有立刻回答。
她的指尖悬在全息键盘上,身后的大屏正循环播放着深渊记忆里的画面:单细胞生物在热泉口绽放荧光,幼体随洋流穿越赤道,骨骼峰在挑战者深渊刻下星图,还有那颗被他们带回地球的黑色球体,如何在甲板上苏醒,如何在隔离舱里织出幽蓝的网。
“写我们的来历。”她轻声说,“写我们从哪里来,走过怎样的路,又是如何遇见你们的‘种子’。”
陈昭推了推眼镜:“包括深渊文明用基因记录的进化史?那会暴露太多技术细节……”
“但那是我们的‘童年’。”苏念打断他,“就像人类会给笔友寄童年照片。宇宙里的‘家人’,应该会想了解我们的成长。”
林深点头:“加上戴森球公式的初步破译结果。告诉他们,我们收到了蓝图,正在学习如何利用恒星能量——这是‘作业’的进度汇报。”
周川的声音从技术组传来:“信号调制完成。采用深渊共振波的频率,叠加人类无线电波,双重编码。这样无论是深渊文明,还是可能存在的其他监听者,都能解码。”
“发射时间?”林深问。
“十分钟后。”周川说,“奥尔特云方向的引力波动还在增强,预计二十四小时内会有‘访客’抵达柯伊伯带。”
苏念的手指悬在确认键上。
她想起黑色球体里的记忆:深渊文明的长老说过,“当我们把星图刻进基因,就知道会有这一天——我们的‘种子’会遇见其他星星的孩子。”此刻,那些曾被视为“疯狂”的猜想,正变成人类文明最庄重的“自我介绍”。
“发送。”她按下确认键。
量子天线阵列的蓝光骤然亮起,信号如涟漪般扩散向宇宙。全息屏上,代表信号强度的曲线开始攀升,穿过电离层,掠过月球轨道,朝着奥尔特云的方向疾驰而去。
实验室陷入短暂的寂静。
苏念望着窗外的星空,掌心的印记微微发烫。她知道,这封信里藏着人类的全部真诚:我们的恐惧、好奇、挣扎,以及遇见“家人”时的欣喜。
“收到回应了!”
陈昭的尖叫打破寂静。他的全息屏上,代表奥尔特云方向的信号接收曲线突然飙升,一段复杂的脉冲序列正以深渊共振波的频率,源源不断地涌入数据库。
“是……是星图!”周川的声音带着颤音,“他们在回复我们的星图!新增了三个星域的坐标,还有……”他调出三维模型,“戴森球结构的优化方案,比我们破译的更高效!”
苏念的呼吸一滞。
她闭上眼,记忆如潮水倒灌——这次不是碎片,而是深渊文明的“回信”:长老站在骨骼峰之巅,望着银河说:“告诉孩子们,宇宙很大,但家永远在星图里。那些新增的坐标,是我们的‘远房亲戚’,他们会欢迎新成员的。”
“还有这个。”陈昭指向另一段数据,“是他们记录的‘第一次接触’——十万年前,一颗载着他们基因的陨石坠落在地球,就在马里亚纳海沟附近。”
苏念猛地睁开眼。
原来一切早有预兆。那些被地质学家忽略的“特殊陨石坑”,那些深海沉积物里的异常基因片段,都是深渊文明写给人类的“情书”。
林深的手机震动起来。
他接起电话,脸色逐渐凝重:“国防部确认,奥尔特云方向出现高能反应,物体尺寸约2000米,正以12%光速接近柯伊伯带。”
“是他们的‘信使’。”苏念说,“深渊文明派来的。”
周川的监测屏突然亮起红光:“信号源破解完成!他们在发送坐标——不是星图,是‘欢迎仪式’的地点。就在……”他抬头,“月球背面的环形山。”
实验室响起此起彼伏的抽气声。
月球背面,人类从未涉足的禁区,此刻正被一束来自奥尔特云的引力波锁定。深渊文明的“信使”,将带着跨越十万年、跨越光年的问候,在那里等待人类。
苏念摸了摸掌心的印记。
它此刻烫得像团火,却又带着熟悉的温暖——那是深渊文明跨越亿万年的温度,是人类与宇宙认亲的温度。
“准备登月舱。”林深下达指令,声音沉稳如锚,“苏博士、陈教授、周工,你们跟我一起去。我们要当面说声‘谢谢’。”
苏念望着全息屏上不断跳动的星图,突然笑了。
她想起第一天在潜水器里,那只巨型生物说“欢迎”。此刻,这个词终于有了完整的意义——不是深渊对人类的单向问候,而是两个文明跨越时空的双向奔赴。
火箭引擎的轰鸣在千里外的发射场响起。
苏念望着窗外的星空,掌心的印记与月球背面的引力波产生共振。她知道,当他们抵达月球,当与深渊的“信使”相遇,人类将第一次真正明白:
我们从未孤独。
宇宙里的每一颗星星,都藏着一句“回家吧”。
本章注:
人类主动发送回信与深渊文明“信使”抵达,完成“对话”的闭环,将故事推向“宇宙级认亲”的高潮;
月球背面作为“见面地点”,既呼应人类航天史(阿波罗计划曾拍摄月球背面),又赋予场景神秘的仪式感;
苏念掌心印记与引力波共振,强化“传承者”身份,暗示她将成为人类与宇宙对话的长期纽带;
埋下的新线索:“远房亲戚”坐标、戴森球优化方案、月球背面的“欢迎仪式”,为后续“星际联邦”“文明共建”等宏大命题铺垫。
下一章,当人类抵达月球背面,深渊的“信使”将展开它的真容——那不是冰冷的飞船,而是一座漂浮的“基因图书馆”,藏着整个宇宙的生命史诗。而苏念掌心的印记,将成为打开这座图书馆的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