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样本三维建模完成。”
实验室的机械臂悬停在培养舱上方,全息投影里,那片来自深渊的鳞片正以纳米级精度旋转。苏念的指尖划过空气,数据流在她虹膜投影的辅助下拆解重组:暗紫色基底上,菱形鳞片像精密的甲胄,每片边缘都生长着细密的绒毛状突起,突起间流淌着淡蓝色黏液。
“放大突起部分。”她对着空气说。
投影骤然细化,黏液分子链呈现金色网状结构,正以每秒120次的速度与鳞片表层的钙化晶体交换离子。“这是主动渗透压调节系统!”苏念猛地直起身子,实验服前襟沾着咖啡渍也顾不上,“它们不是被动抵抗压力,而是通过黏液里的酶持续分解高压下的蛋白质错误折叠——相当于给细胞装了台‘实时修复机’!”
实验室门被推开,林深裹着海腥味的风进来,作战靴上还沾着甲板上的盐粒。他目光扫过投影,停在苏念发亮的眼睛上:“所以这鳞片……”
“是活的。”苏念打断他,指尖点向黏液流动的轨迹,“每片鳞片都是独立代谢单元,同时又和生物本体共享神经信号。我们采集的不是标本,是一块会呼吸的皮肤。”
周川的声音从通讯器里挤进来,带着电流杂音:“林队,‘逐光二号’改装完成了。声呐阵列升级到量子相干层析,能分辨0.1毫米的生物振动;防压层用了新型石墨烯-陶瓷复合材料,理论抗压提升到1250大气压——但……”他顿了顿,“维修组在艇身夹层发现了异常共振,频率和上次那只生物的信号波段高度重合。”
林深的眉峰微挑。他走到舷窗边,望着远处的深灰海域:“也就是说,那只生物可能在‘标记’我们?”
“更像……共鸣。”苏念已经调出上次的声呐记录,绿色波纹与潜水器共振频率叠在一起,竟严丝合缝,“它的触须发光菌、鳞片黏液,甚至生物电场,都在和我们携带的设备产生谐振。这可能是深渊生物的信息交换方式——不需要语言,用物理信号就能‘对话’。”
实验室的门再次被推开,这次进来的是老教授陈昭,团队里研究古生物基因的权威。他把平板拍在操作台上,屏幕里是样本dNA测序的部分结果:“你们看这段非编码区。”
紫色荧光标记的碱基序列在空气中展开,苏念倒吸一口冷气:“这……这不是已知的任何生物基因库序列!”
“但它的二级结构像极了古菌的cRISpR阵列。”陈昭推了推眼镜,“更诡异的是,这段序列能编译出一段多肽链,结构和热泉口的嗜极菌酶高度相似——但热泉菌是靠硫化物供能,而它的酶……”他敲了敲屏幕,“标注着‘压电转化’功能。”
“压电?”周川的声音突然清晰,“像深海火山口的岩石,受压产生电流那种?”
“对。”陈昭的目光变得灼热,“如果这只生物能把机械压力直接转化为生物电能,那它的发光菌、神经信号,甚至‘语言’,可能都是压电驱动的能量释放。深渊的高压对它来说,根本不是限制,是能源!”
实验室陷入短暂的寂静。窗外的海浪拍打着船身,像在应和某种古老的节奏。苏念突然抓起外套:“我去调阅三十年前的深渊探测数据!如果这种生物存在压电能力,早期的声呐记录里应该有异常电信号残留!”
“等等。”林深叫住她,从战术腰带里取出个金属盒——正是上次采集鳞片的样本箱,“带上这个。陈教授,我们需要确认:它的基因里,是否有与人类已知生命完全无关的‘原初代码’。”
陈昭点头,指尖在平板上飞快滑动:“正在比对……天啊!这段序列的同源性……和大西洋底发现的‘失落古城’石刻符号,有17%重合!”
“失落古城?”苏念猛地转身。
“二十年前,勘探队在亚速尔群岛附近海底发现过史前遗迹,石壁上刻满螺旋和星图。”陈昭调出照片,模糊的石刻里,螺旋纹路与生物鳞片的排列惊人相似,“当时以为是原始部落的图腾,现在看……”
警报声骤然响起。
周川的尖叫混着电流:“声呐组!东南方120公里,热泉口方向!有巨大生物信号——不,是集群信号!数量超过五百个!”
林深的瞳孔收缩。他抓起战术头盔:“全体集合!逐光二号准备下潜,目标热泉口。苏念,带上所有样本和翻译模块;周川,重点监测集群信号的语言模式。”
“等等!”苏念拽住他的袖子,“陈教授说它的基因可能连接史前文明……会不会……”
“会不会是它们在等我们。”林深替她说完,目光扫过培养舱里的鳞片样本,“上一次它说‘欢迎’,这一次,可能是‘回家’。”
“深度米,压力1090大气压。”
周川的声音带着前所未有的紧绷。逐光二号的量子声呐屏上,密密麻麻的光点正从热泉口方向涌来,每个光点都对应着一个发光生物——和上次那只巨型生物形态相似,只是体型小了一圈,像放大的深海萤火虫。
“它们在列队。”苏念盯着生物雷达的轨迹模拟,“以热泉口为中心,组成螺旋阵列……和失落古城的石刻一模一样!”
林深放慢下潜速度。透过舷窗,探照灯照亮了奇迹般的场景:数千只生物悬浮在热泉上方,小的如圆桌,大的接近潜艇。它们的触须交织成网,发光菌的闪烁频率严格同步,竟在空中投射出立体的星图——猎户座、天狼星,还有几个从未被人类记录过的星座。
“那是……它们的宇宙?”苏念的声音发颤。
“不。”陈昭的声音从通讯器传来,他正通过光纤实时分析生物电信号,“星图的位置坐标,和我们样本基因里的非编码区完全对应。这些生物……在用身体存储星图。”
突然,所有生物同时转向“逐光二号”。
它们的发光器官暗了一瞬,接着以更强烈的频率闪烁,组成一组脉冲信号。周川的翻译模块发出蜂鸣:“破译进度67%……关键词:‘祖先’‘记忆’‘交接’。”
“交接?”林深皱眉。
苏念突然指向舷窗外。
最前方那只巨型生物又出现了。它的腹部囊状器官鼓胀如球,正缓缓靠近潜水器。在众人屏息中,囊体表面裂开一道缝隙,喷出一团发光的凝胶状物质,精准落在艇身顶部的采样口。
“是卵!”陈昭失声,“它们在传递后代!”
凝胶接触空气的瞬间,无数半透明的幼体破膜而出,像一群发光的水母,顺着潜水器的缝隙钻进舱内。苏念手忙脚乱启动隔离舱,却在显微镜下看见幼体的基因序列——和成年个体99.9%相似,唯独缺少那段“压电转化”的神秘代码。
“它们把进化密码交给我们了。”苏念的声音带着哭腔,“这些幼体无法在深渊生存,需要人类的实验室培育……而我们,成了它们的‘基因容器’。”
林深望着逐渐平静的热泉口。生物们的发光星图仍在空中流转,只是多了几道新的轨迹——指向更深处,马里亚纳海沟的“挑战者深渊”。
“准备返航。”他说,“但不是现在。”
周川愣住:“林队?”
“告诉母船,准备深潜至米。”林深戴上手套,指尖拂过舱壁上的共鸣纹路,“它们要我们去看最深处的东西。”
苏念突然笑了。她打开样本箱,看着那片成年生物的鳞片——此刻,鳞片上的菱形纹路正与幼体的发光体产生共振,像一场跨越代际的对话。
“它在说‘传承’。”她轻声说。
潜水器转向,往更黑暗的深渊驶去。探照灯劈开海水,照亮前方若隐若现的轮廓——那不是岩石,不是热泉,而是一座由生物骨骼构成的“山峰”,每一节脊椎骨都刻着星图,每一根肋骨都流淌着发光的黏液。
而在山峰顶端,一只比之前所有个体都庞大的生物正悬浮等待。它的触须上,发光菌组成的星图完整而清晰,中央,是一个全新的坐标。
“欢迎来到深渊的历史。”它的“语言”通过潜水器震颤传来,“现在,轮到你们书写未来了。”
本章注:
基因与古文明符号的关联,将深渊生物提升至“文明载体”维度,呼应前章“欢迎”的深层含义;
幼体“基因交接”制造伦理悬念:人类是否该介入深渊生命的进化?
挑战者深渊的“生物山脉”与巨型个体,为后续探索埋下史诗级伏笔;
角色互动强化:苏念的科研使命感、林深的决断、周川的技术支撑,共同推动故事向“人类与深渊文明共生”的主题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