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旨昭告天下的同日,中州城的南城门处,早已是人声鼎沸。
城门内侧,漼氏一族在此设下了施粥棚,热气腾腾的米粥香气弥漫在空气中,驱散了初春的寒意。
漼三娘一身素雅的青布衣裙,亲自站在粥棚前,动作轻柔却麻利地为流民盛粥。
她身旁的漼时宜,虽年岁尚小,却也乖巧地帮忙分发着干净的粗布帕子,母女二人的身影在嘈杂的人群中,宛如一道温润的光。
“大家莫急,排好队,人人都有份。”
漼三娘的声音温和,却带着安抚人心的力量。
流民们虽饥肠辘辘,却也在她的指引下,自觉地排起了长队。
一碗碗热粥递到手中,不仅暖了胃,更暖了心。
漼氏作为世家大族,向来以仁善闻名,此次主动施粥,更是赢得了百姓的交口称赞。
而在城门外侧,距离漼府施粥棚约一公里的官道旁,另一处施粥棚也正紧锣密鼓地搭建起来。
为首的女子身着一身亮眼的鹅黄色衣裙,虽未施粉黛,却难掩其明艳的容貌与不凡的气度,她便是兵部尚书柳成的嫡女,柳玉茹。
柳玉茹站在粥棚前,指挥着家丁们摆放桌椅、生火煮粥,一举一动都透着干练与果决。
她望着不远处漼府施粥棚前人潮涌动的景象,嘴角勾起一抹自信的笑容。
再过不久,便是宫中的春招大选,这是她入宫的最佳时机。
此次皇帝心系流民,若能在此事上脱颖而出,得到皇帝的赏识与称赞,进宫之事便十有八九了。
“小姐,漼府已经在城门口施粥了,我们再在此处设棚,会不会显得有些……”
一旁的丫鬟有些担忧地说道。
柳玉茹闻言,眼中闪过一丝不屑,随即说道。
“漼府施粥是他们的事,我柳玉茹施粥是我的心意。眼下正是陛下关注流民之时,多一处施粥棚,便能多救一些百姓,陛下只会赞赏,怎会怪罪?况且,我柳家身为兵部尚书府邸,在这种时候更应以身作则,为陛下分忧。”
丫鬟听后,恍然大悟,连忙点头称是。
不多时,柳家的施粥棚便正式开始施粥。
柳玉茹亲自上阵,她盛粥的动作利落,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笑容,既展现了大家闺秀的端庄,又不失亲民的和善。
她还特意吩咐家丁,在粥中多加了些米粮,让流民们能吃得更饱一些。
柳玉茹与漼府在城外同时施粥的消息,很快便传遍了整个中州城,也传入了皇宫之中,传到了皇后的耳中。
彼时,皇后正在长春宫批阅后宫的账目,听闻此事后,手中的笔微微一顿,嘴角露出一抹冷嘲。
“这个柳玉茹,还真是没记性。”
她缓缓开口,语气中带着几分不屑。
“前一段时间在御花园赏花宴上,因急于表现,说错了诗句,被陛下暗中提点了几句,如今倒是好了伤疤忘了疼。”
一旁的嬷嬷连忙说道。
“娘娘,这柳姑娘怕是急着在春招前博个好名声,想让陛下注意到她。”
“注意到她?”
皇后冷笑一声。
“她倒是打得一手好算盘。只是她未免太过天真,漼府世代忠良,向来以仁善着称,此次施粥本就是顺理成章之事,既能赢得民心,又能彰显世家风范。她柳玉茹倒好,见漼府施粥,便也跟着学样,这不是东施效颦是什么?”
顿了顿,皇后继续说道。
“她以为这样就能让陛下赞赏吗?陛下何等英明,岂会看不出她的心思?不过,柳家乃是兵部尚书府邸,手握兵权,陛下正值用人之际,断然不会因为这点小事,就直接驳了兵部尚书的面子。如此看来,柳玉茹这步棋,倒是歪打正着,走对了。”
正如皇后所料,当皇帝得知柳玉茹与漼府一同在城外施粥的消息后,非但没有察觉出柳玉茹的小心思,反而对她的行为颇为赞赏。
“柳尚书的女儿,倒是颇有乃父之风,心怀百姓,懂得为国分忧。”
皇帝坐在养心殿中,手中拿着关于城外施粥情况的奏折,对身旁的李德全说道。
“在这危难之际,世家女子能有如此觉悟,实属难得。应当予以嘉奖,以彰显朝廷对仁善之举的鼓励。”
李德全连忙躬身应道。
“陛下圣明,柳姑娘此举确实值得嘉奖。奴才这就去准备赏赐,送到兵部尚书府邸。”
皇帝微微点头,说道。
“去吧,告诉柳姑娘,她的心意,朕知道了。春招在即,让她好自为之。”
李德全领了圣旨,即刻带着赏赐,浩浩荡荡地前往兵部尚书府邸。
此时的柳府,柳玉茹正坐在闺房中,心中忐忑不安地等待着消息。
她虽对自己的计划信心满满,但也怕皇帝未能领会她的心意,或是对她的行为不置可否。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了丫鬟兴奋的声音。
“小姐!小姐!宫里的李公公来了,还带着好多赏赐,说是陛下特意赏赐给您的!”
柳玉茹心中一喜,连忙起身整理了一下衣衫,快步迎了出去。
只见李德全带着一众太监,抬着赏赐的物品,浩浩荡荡地走进了柳府。
他见到柳玉茹,脸上堆满了笑容,连忙走上前说道。
“柳姑娘,咱家给您道喜了!这是陛下特意赏赐给您的,有绸缎、珠宝、黄金,还有陛下亲笔题写的‘仁善之家’匾额一块。”
柳玉茹连忙屈膝行礼,声音带着几分激动。
“臣女柳玉茹,谢陛下恩典!”
李德全连忙将她扶起,笑着说道。
“柳姑娘不必多礼。陛下说了,姑娘在城外施粥,心系百姓,懂得为国分忧,实属难得。如今离春招越来越近了,姑娘有这份仁善之心,又深得陛下赏识,可见您的好日子不远啦!”
听到李德全的话,柳玉茹心中的一块大石终于落了地,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她知道,自己的目的达到了。
此次得到皇帝的赏赐与赞赏,无疑为她即将到来的春招增添了重要的砝码。
只要能在春招中再好好表现一番,入宫之事,便十拿九稳了。
“多谢公公吉言,也多谢陛下厚爱。”
柳玉茹恭敬地说道。
“臣女定不会辜负陛下的期望,日后定会继续心怀百姓,为陛下分忧。”
李德全满意地点了点头,又与柳玉茹寒暄了几句,便带着太监们离开了柳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