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顿了顿,“若车轮般大小的炮弹持续倾泻一两小时,摧毁仓库、铁路、车站、码头,乃至县城防御,接连轰炸数小时以上,后果会怎样?”
朱传武长叹一声,“真会到如此地步?他们难道不想占领地盘吗?”
许平冷笑,“战事胶着时,谁还顾得上保全对方阵地?双方火力全开,必然要轰平军事要地、防御工事,炮火覆盖再寻常不过!”
他指向黑暗中忙碌的人群,“这般战争堪称惨绝人寰,但要想打赢,靠的是真正的国防实力与现代化工业根基!”
朱传武默然。许平所言他略知一二,如金陵、沙城确成焦土。当时为粉碎日军三月亡华狂言,集结数十万大军死守,却因装备悬殊,只能以人海战术硬抗。短短数日,伤亡十余万,战场成了血肉磨盘,徒留悲壮。
许平的目光从小鱼儿转向朱传武,缓缓抬起手,\"就拿攻打金陵时的一个特殊仓库为例。那座仓库的构造独特,敌军若要从正面进攻几乎不可能。\"
\"厚重的砖墙让敌人难以从侧面突破,他们便调集重炮轰击防御工事,企图通过地下坑道 摧毁城墙。\"
\"当时我们只能用血肉之躯对抗钢铁洪流。士兵们排成纵队冲锋,最前面的举着浸湿的棉被和沙袋作掩护,最后一人背负 。敌人的重机枪 能轻易贯穿两人,七人一组的敢死队冲上去,几乎无人能生还。\"
\"有时为了炸毁一辆装甲车,要连续投入两三组人马,牺牲二三十人才能炸断它的履带。\"
\"后来敌人改用工兵掘进战术,我们的战士就背着 跳进敌方工事,高喊着口号与敌人同归于尽。\"
许平看着朱传武和小鱼儿湿润的眼睛,语气愈发平静:\"战争自有其残酷法则。当我们实力不济时,只能用生命延缓敌人脚步,用广袤国土和坚韧意志拖垮侵略者。\"
他望向远方渐亮的天际:\"装备落后让我们付出惨重代价,但这就是当时的现实。\"
转向朱传武,许平沉声道:\"有句话说得好:对可控之事要保持审慎,不可控之事要保持乐观。战争非我们能掌控,所以必须保持必胜信念。\"
朱传武在黑暗中长叹:\"从31年到37年,我们一直在撤退。最痛心的是,这一切本不该发生......\"
“我们跑遍南北东西,身为国防军人,属于序列。面对敌人和侵略者,若不敢挺胸冲锋、舍身赴死,那就是逃兵!若不能阻挡敌人前进,我们就是罪人,就该以死谢罪!”
然而许平一摆手:“是该死,但死之前,我们的希望绝不能熄灭!这场仗必须打赢,我们一定要有未来,古老的华夏也必须有未来,这才是关键!”
他长叹一声,继续对朱传武和小鱼儿说道:“所以,我们要建立的是强大的国防体系,需要工业、农业、化学等各领域人才汇聚,共同研发真正的武器和枪炮!”
“当这些成果诞生,它们将武装我们的力量,让我们迅速制造各类火炮应对敌人。黑云寨不同于金陵、沙城这样的大城市,鬼子最多派一两架飞机丢几颗罢了!”
“想用大炮车从山下往上攻?对鬼子来说难如登天,这就是他们啃不下黑云寨的原因!”
“但我们也有反击手段,说到这个,就让你们见识见识什么叫真正的实力,给你们提提士气!”
他打了个响指,示意小鱼儿和朱传武跟上。三人穿过幽暗狭窄的一线天,微弱的阳光透过缝隙洒落。沿着蜿蜒小路前行,眼前豁然开朗——
他们来到山谷另一侧,一个巨大的山洞映入眼帘。洞边散落着几个汽油桶,小鱼儿眼睛一亮,咧嘴笑道:“这可是咱们的宝贝,已经改良到第三代了吧,老大?”
许平点头:“第三代稳定性不错,虽然只是个土炮。”
“土炮?”朱传武眉头紧锁。
小鱼儿指着汽油桶解释:“咱们现在没有汽车牵引的钢管大炮,就用这土法子——把汽油桶固定在土堆上,调整角度,塞进炮弹!”
说着,他变戏法似的拎出个扁圆铁疙瘩,活像磨盘,分明是个包。朱传武狐疑地看向许平,后者还未开口,小鱼儿便笑道:“射程大概两百米,老大说要是能推到三五百米就更好了!”
“不过现在也够用,只要点燃引信,三百米内齐射,管他是城墙还是埋伏点,统统炸开花,躲都没处躲!”
“除非采用老大提到的三三制战术,但三三制需要依托掩体推进。从山下往山上进攻时,必须按地形规划统一路线,否则遭遇这种火力覆盖基本就是全军覆没!”
“别说一个班或分队,就算拉上一个连,甚至一个营冲上去,配合机枪扫射和583的汽油桶炮,十分钟内能撤下来三分之一的人都算奇迹!”
许平点头道:“这比迫击炮猛多了。迫击炮能精准打击特定目标,而这汽油桶炮专轰密集人群、重火力点和坚固工事,在平原或高地发射时威力更惊人。”
小鱼儿却皱眉插话:“老大,将来真会有这种粗笨玩意儿?像汽油桶似的直接往外喷炮弹,打得比人还沉还大?”
“天爷!这哪是打山门,一炮下去咱前院都得平了!”许平摆手道:“这玩意儿恐怕不能叫普通炮弹,听说该叫。具体名称不重要,关键是若真有这么大体积,射程必然远超想象——那种超远距离才最可怕。”
朱传武拧眉问许平:“能打多远?总不至于是二三十里吧?”
许平心想说出来怕吓着你们——后世能打五千公里的都有,全球指哪打哪。嘴上却笑道:“难说。若真用汽油桶那么粗的炮管,从沙城打到西北荒原,未必不可能。”
“您这不是说笑吧?”小鱼儿抓耳挠腮,“沙城到这儿地图上少说上千里,咋可能?”
许平正色道:“战争推动科技,未来会发展到哪一步谁说得准?但这类武器若用于维持战略平衡,反倒成了必要手段。敌人有了你就得有,否则只能任人宰割。咱们现在弱势,归根到底是缺先进装备和训练有素的队伍。”
他顿了顿,声音沉下来:“咱们的人不会永远愚昧。可百年前1840年那会儿,岸上百姓见着红毛黄发的洋人举着 ,真当是猴精变的,说洋人膝盖不会弯,要用狗血 破妖法……”
这话顿时冲淡了凝重气氛。小鱼儿瞪圆眼睛:“1840年还信这个?”
许平不耐烦地挥了挥手,\"这有什么稀奇的?要说几百年前见过还说得过去,可这两百年压根没人见过。说白了就是互相糊弄,专门骗那些没见过洋人的老百姓!\"
朱传武眉头紧锁,\"大当家这话我听不懂,什么叫糊弄没见过洋人的人?\"
\"这里头有两层意思,\"许平竖起手指,\"头一层,那时候老百姓确实好奇,闭关锁国这么多年谁见过洋人啊!\"
\"整整一两百年的闭关锁国!就算祖辈见过,传到三四代人早忘光了。你想想,连着三代人没见过洋人,突然瞧见能不害怕吗?更别提他们手里只剩些红缨枪破铁片,连像样的盾牌都没有!\"
\"就这么傻乎乎往前冲,被人家毛瑟枪挨个点名。说实在的,那会儿的毛瑟枪还不如咱们的中正式呢!排着队打完一轮换人装弹,这不就是三段击嘛!\"
朱传武和小鱼儿这才恍然大悟。
\"所以当时吓破了胆,说什么洋人膝盖不会弯,是猴子变的。还有人泼 血驱邪,其实都是糊弄外行。\"许平冷笑一声,带着两人查看汽油桶和靶场。
\"这就是开眼看世界的重要性。当年这段历史很多人都不清楚——南方那场大战席卷半个中国,死伤无数。正是这样的 ,\"许平拍了拍枪托,\"彻底淘汰了长矛大刀,连骑兵都过时了。\"
\"这一切从1840年就开始了,从泼狗血驱邪到认清现实,整整花了上百年才明白, 时代早就来了!\"
朱传武叹气道:\"书上可不是这么写的,只说围城困敌......\"
\"打仗就得挖战壕!\"许平打断他,\"傻乎乎端着枪冲锋就是送死!\"说着指向山谷下的试验场,怪石嶙峋间布满弹坑。\"在这儿试炮正好,既不影响庄稼地,石头地也种不出粮食。\"
训练可以适当进行,但多数时候许平在此操练时,四周炮声不断。前方士兵在山谷中反复冲锋与反冲锋,此处地形类似开阔地带。
朱传武眉头紧锁:\"大当家是把这儿当成前门鬼子进攻的山门来模拟吧?\"
许平挥手道:\"没错。眼下汽油桶炮筒射速太慢,我正加紧研制火箭迫击炮改进性能。\"他顿了顿,\"这段历史向来语焉不详,比如农民 什么武器,我们使什么装备,史书从不愿细说。\"
\"就说围城战,以少胜多困住城池半年、一年甚至两年,等守军饿垮就算成功。可占据南华夏大半的这些势力,虽各自龟缩城中,若一城被围,邻城岂会坐视不理?援军动辄数万乃至十万,与守军合兵可达二十余万。\"
\"而围城部队不过三五万人,二十万对付不了三万,这说得通吗?\"
小鱼儿噗嗤笑了:\"大当家是说用壕沟战术吧?上次您提过挖特深壕沟,战马跃不过去,只能绕行。\"
\"可迂回时必遭阻击。\"
许平一摆手:\"双方都有弓箭手、刀斧手、骑兵。 时代挖壕沟收效甚微,那时打仗讲究兵种配合——长兵短兵与远程武器有序排列。一旦阵型散乱陷入混战,面对敌方整齐冲锋,基本就是溃败结局。\"
\"所以所谓以少胜多困死城池,让援军无法接应的关键,在于枪炮。\"许平指向地形,\"挖两道巨壕,中间安营扎寨,就能掌控全局。当战争有了新规则,胜负天平自然倾斜。\"
“决定胜负的关键在于这些枪炮。据说当时他们使用的武器每天要消耗近1.8至2万枚铜嘴,甚至高达3万枚。这铜嘴是什么呢?其实就是引信,因为那时使用的是毛瑟枪!”
许平指向不远处背着中正式 的士兵说道:“这种 ,我们都知道它有扳机,通过枪栓连接。但在‘五八三’时期,还没有这种扣动扳机的设计。他们的枪械都用防雨油布包裹,射击时使用铜帽激发。”
“这种铜帽是连成一体的,不同于火绳枪需要旁边用火石点燃。它通过内部的铜帽连接,拉动时就能激发火星,从而点燃 !”
“所以那时虽然没有扳机,但这种枪械利用了铜帽作为激发装置。”
经过这番解释,朱传武和小鱼儿似乎明白了些。朱传武皱眉问道:“您的意思是,这些武器都是从海外采购的?而当时的将领采用围困战术,通过征收厘金不断购买武器和 ,再运往前线?”
“利用两条大壕沟,既能围困内城,射程又远超弓箭,使里面的人无法突围,外面的人也无法增援,最终彻底困死对方,一座座城市就这样被攻陷,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