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天城的扩建工程已近尾声,高大的城墙巍然矗立,昭示着新生政权的稳固。城内,宫阙官署鳞次栉比,市井间人流渐密,一种乱世中难得的秩序与活力正在滋生。然而,在这片欣欣向荣之下,是高速运转的战争机器与紧绷如弦的备战氛围。
楚骁深知,三江口大捷带来的战略窗口期不会太长。赵元庚虽遭重创,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中原底蕴犹存。而北方的狄人,更是如同悬顶之剑。靖南政权若想真正立足,乃至挥师北上,定鼎中原,必须抓住这宝贵的喘息之机,将自身的军事与内政实力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王宫议政殿内,一场关乎未来的核心会议正在进行。
“王上,据各地汇总,去岁推行军屯及减赋政策,今春垦荒面积大增,秋粮收成预计可比往年多出三成。江南程青先生亦通过秘密渠道,输送了大量钱帛与紧缺物资。”户曹尚书程青捧着账册,语气中带着一丝欣慰。稳定的后勤,是北伐的基石。
“军器监奏报,新型‘靖南铳’月产已可达百支,虽工艺仍复杂,但可靠性大增。火炮亦改良了炮膛,射程与精度皆有提升。弩机司正全力生产‘神臂弩’,以备军需。”军器监鲁昆回禀道,工匠们的努力正在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武力。
张掖则着眼于全局:“各军整编已基本完成,淘汰老弱,补充精壮,依新式操典严加训练。尤其水师,沧都督正督造新式炮舰,力求控制大江,为日后北上铺路。”
楚骁静静听着,手指在地图上缓缓划过长江天堑。“粮草、军械、士卒,皆在向好。然北伐非仅恃勇力,更需时机与名分。赵元庚倒行逆施,民心尽失,此为我之大义所在。然中原百姓久受其治,需有引路之人。”
他目光扫过程青:“程尚书,江南方面,还需加大力度,联络中原故旧,宣扬我靖南新政,尤其是那些对赵元庚不满的士族与将领。”
“臣明白。”程青躬身,“已有数位中原州郡守将,暗中递来消息,愿为内应。”
“善!”楚骁眼中精光一闪,“但亦需谨慎,谨防其反复。北伐之前,内部须铁板一块!对那些仍持观望,甚至暗中与朝廷勾连的宵小,雷霆手段,不可姑息!”
一场内部的肃清与整合,在温和的民生政策背后,悄然展开。靖南政权的控制力,在恩威并施中,深入到了南方的每一个角落。
就在靖南政权厉兵秣马之际,西北玉门关外,已是尸山血海。
西州世子麴智盛率铁鹞子精骑日夜兼程,终于在狄人完成合围前,成功突入玉门关。此时的玉门关,经过徐穆殉国后的短暂混乱,在西州王麴文泰紧急派遣的援军和麴智盛带回的生力军支撑下,重新稳住了阵脚。
然而,形势依旧万分危急。阿史那贺鲁挟大胜之威,驱动数万狄军,如同狂暴的狼群,日夜不停地猛攻关墙。他们驱赶俘虏和奴隶填壕,用简陋的投石机抛射巨石,无数的飞梯搭上城头,悍勇的狄人武士嚎叫着向上攀爬。
关墙之上,麴智盛甲胄染血,亲自持槊立于最危险的地段。铁鹞子下马即为重甲锐士,他们结阵而战,用长槊和重斧,将一次次冲上城头的狄人劈砍下去。城头矢如雨下,滚木擂雷声不绝,烧沸的金汁冒着令人作呕的气味倾泻而下。
“放箭!瞄准云梯!”麴智盛声音嘶哑,一槊将一名刚冒出头的狄人百夫长捅穿,甩下城去。
“世子!东段箭楼被巨石砸毁,狄人上来了!”一名校尉满脸是血地跑来汇报。
“亲卫队,随我来!”麴智盛毫不犹豫,率领身边最精锐的甲士,扑向告急的区段。惨烈的白刃战在破损的箭楼废墟上展开,每一步都踏着粘稠的血浆。
与此同时,西州大将麴勇则率领部分骑兵,依托关隘,不时发动反突击,焚烧狄人的攻城器械,袭扰其后勤队伍,延缓其攻势。
玉门关,这座饱经沧桑的雄关,再一次成为了决定中原与西域命运的关键。每一块城砖都被鲜血浸透,每一寸土地都在燃烧。西州军民,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构筑着一道阻挡草原洪流的铁壁。这里的每一天,都是意志与鲜血的消耗。麴智盛知道,他们必须撑下去,撑到中原局势生变,撑到靖南王楚骁北上之时!
承天城外,新划定的巨大演武场上,尘烟滚滚,杀声震天。靖南军的新式训练正如火如荼地进行。
火铳兵深化训练:
超过两千名神机营士兵,排成整齐的横队,进行着枯燥却至关重要的装填、瞄准、射击训练。号令声中,排枪齐射,硝烟弥漫。教官们大声纠正着士兵的动作:“稳!要稳!呼吸平缓,三点一线!”
除了基本的齐射,还开始演练更复杂的战术,如三排轮射,以及散兵线前进射击。楚骁深知,火器的威力不仅在于其本身,更在于使用的战术。
步炮协同演练:
数门轻型火炮被推到前沿,炮手们熟练地操作,进行快速瞄准和射击。与此同时,步兵方阵在炮火掩护下,向前推进。他们需要精确把握炮火延伸的时机,既不能过早暴露在敌军火力下,也不能让冲锋脱节。
“注意炮火信号!炮声一停,立刻冲锋!”张掖亲临现场督导演练。步炮协同是这个时代的高级战术,需要极高的纪律性和默契。
多兵种合成作战:
模拟战场上,代表着不同兵种的部队在令旗指挥下,不断变换阵型。弩兵进行覆盖射击,压制“敌军”弓手;刀盾兵在前,抵御“敌军”冲击;长枪兵紧随其后,形成枪林;火铳兵则在侧翼或阵中寻找机会进行致命打击;骑兵游弋在外,随时准备侧击或追击。
整个演练场如同一个复杂的棋盘,考验着各级将领的指挥艺术和各兵种之间的配合。
楚骁站在高高的阅兵台上,俯瞰着这支在他手中一步步成长起来的军队。他们装备或许还不是天下最精良,他们的经验或许还不如百战老兵丰富,但他们有着统一的信念、严明的纪律和不断革新的战术。这就是他未来横扫六合,与北方强敌决战的资本。
“报——!” 一骑快马飞奔而至,信使滚鞍下马,呈上一封密信,“王上,江南八百里加急!朝廷……朝廷可能要与狄人媾和,共谋我南方!”
楚骁接过密信,迅速浏览,眼神瞬间变得锐利如刀。
“传令!全军训练强度加倍!各军主将,即刻入宫议事!”
最坏的预想,似乎正在成为现实。暗流已然化为惊涛,大战的脚步,更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