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烟裹着血腥味,沉甸甸压在野狐岭平原上。
草绿色军装的士兵开心地穿行在黄褐色的尸堆间,刺刀不时落下,发出干脆的“噗嗤”声。
补枪的命令不容置疑。
更远处,数百名战士正挥动铁锹和工兵铲,奋力填平那些纵横交错的战壕和反坦克壕。
泥土混着暗红的血块被抛回坑道。
这是必须完成的工程——只有填平这些障碍,隐藏在森林中的运输车辆,才能开进平原地带来。
萧然站在青石口东侧高地,望远镜扫过谷底那片血肉泥沼。
军用对讲机紧贴嘴边,声音清晰平稳:“报告旅部,青石口肃清完毕。确认木村兵太郎尸体,肩章领章完整。重复,日军第三十二师团长木村兵太郎中将,确认击毙。”
***
溶洞指挥部,刚放下军用对讲机的徐东海旅长,猛地一拳砸在铺着地图的粗糙木桌上:“好!萧然干得好!鬼子一个都没有逃出去!太好了!完美收官!”
对通讯员说道,嗓音因激动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立刻报告师部!野狐岭、青石口战役结束!我部全歼日军第三十二师团主力、独立混成第十旅团!击毙敌师团长木村兵太郎中将、旅团长河野毅少将!敌伤亡一万五千余,我部伤亡千余!战场正在清理!徐东海!”
99式军用数字电台电波穿透空间。
115师师部。
机要参谋几乎是冲进作战室,声音劈了叉:“师长!政委!徐旅长急电!大捷!木村兵太郎被击毙了!”
陈师长一把抢过电文,聂副师长和罗政委立刻围拢。几双眼睛急速扫过那几行墨字,作战室死寂了一瞬,随即爆发出压抑不住的低声欢呼。
“老聂!”陈刚猛地抬头,眼里的光几乎要烧起来,“这是继黄土岭战役之后,又一个中将!大喜啊!”
聂副师长用力点头,嘴角紧抿,却压不住那份激越:“立刻上报!一字不改,原电直发陕北!”
***
野狐岭平原。
战壕终于被填平出几条宽阔的通道。引擎声轰鸣起来,一辆辆涂着迷彩的“征途”小四轮农用车和“铁牛”三轮摩托车,碾过硬邦邦的冻土开了进来。
许多战士拖着两轮拉杆小拖车,将一捆捆的步枪堆在上面,然后拖到小四轮旁边。
这种小拖车,力大的可以拖200斤轻轻松松。
尤其是在壕沟里搬运子弹和炮弹,原来用人扛的时候,一次扛一箱都很吃力,但是自从有了这种小拖车,一次就可以搬三箱。
又方便、又省力、又高效。
这种两轮小拖车,已经成为了后勤补给和运输队伍的最爱。
士兵们喊着号子,将成堆的三八式步枪、歪把子机枪、掷弹筒,还有扭曲变形的火炮残骸抬上车厢。
徐东海和黄客诚坐在一辆征途四轮运输车上,在战场边缘缓缓移动,车轮不时碾过浸透暗红的泥土。
“看见没,老黄,”徐东海指着远处一片焦黑的巨大弹坑,那是152榴弹炮群的杰作,“36门野炮,佐藤的联队部,一锅端。鬼子炮兵,反应太慢,挖驻锄坑的时间,够咱们打三个齐射了。”
黄客诚扶了扶眼镜,仔细看着手中参谋刚递上的初步统计表:“火箭炮覆盖区域,鬼子步兵密度最高,效果……触目惊心。一个整编联队,107火三轮齐射下去,整个建制直接打没了。老徐,步炮协同的无线电指挥,是命门啊!反应哪怕快一秒,效果天差地别。”
“萧然那小子在青石口掐时间才叫一个险,”徐东海想起侦察兵回报的起爆瞬间。
“骑兵前锋马头刚要出西谷口,步兵尾巴才刚进去东隘口,阔剑就响了。足足三百枚啊!把整条峡谷变成了绞肉机。木村连剖腹的机会都没有。”
“然后就是迫击炮攻击,mg 12通用机枪扫射,简直是人间炼狱啊!”黄客诚说道。
他敲了敲地图上费县和平邑的位置,“现在,这两块肥肉,可都露出来了。”
***
指挥部里,柴火盆驱散着深秋寒意。徐东海、黄客诚、萧然,还有闻讯赶来的杨城武围在地图旁。
“费县是木村的老巢,”徐东海的手指重重戳在费县的位置,“第32师团主力被我们全歼在野狐岭,它周边乡镇据点这几天被我们和地方武装拔了个干净。现在城里顶天剩下一个不满编的大队,加上些伪军,人心惶惶。”
“平邑更虚,”黄客诚接口,手指移到平邑,“原本驻防的鬼子中队,被抽走了一个多小队加强给木村,现在城里就剩半个中队加百十号伪军,空壳子一个。”
萧然眼中锐光一闪:“机不可失!趁鬼子济南、兖州方向的援兵还没反应过来,派一支快速反应部队,用我们的机动车辆快速机动,天亮前就能拿下这两座空城!”
杨成武点头:“拿下它们,北接蒙阴杨城武的独立团,南控鲁南山区,我们115师在鲁中的根基就彻底扎稳了!鬼子的铁壁合围已经名存实亡!”
“是啊,整个山东的抗日态势,我们进入战略反攻的时期了!形势已经全面逆转!”副旅长黄客诚大笑着补充道。
徐东海不再犹豫,抓起笔:“给师部发电!汇报当前费县、平邑敌情空虚之现状,建议:立即出动部队,乘胜光复费县、平邑两城!彻底铲除第三十二师团残存据点!”
电波发出。等待的时间并不长,但溶洞里的空气依旧凝滞。
终于,溶洞里的99式军用电台滴答声再次急促响起,参谋迅速译出电文,大声念道:“师部回电:同意你部建议!着687团张少东部,立即执行光复费县、平邑任务!行动务必迅猛!得手后,687团负责两县防务,与独立团形成蒙阴犄角之势!师部,陈、聂、罗。”
“好!”徐东海一拍桌子对传令兵说道,“叫张少东来!”
“报告旅长!”687团团长张少东风尘仆仆地跨进来,脸上带着激战后的疲惫与亢奋,“部队正在收拢,补充弹药!”
“任务来了!”徐东海指着地图,“我命令,687团即刻拿下费县和平邑!立刻出发!征途四轮运输车和铁牛三轮车带足!要快!要猛!费县是重点,平邑敌人更少,但也要干净利落!”
张少东团长挺直腰板,眼中精光爆射:“是!保证完成任务!费县、平邑,天亮前一定插上咱们的旗!”
***
引擎的咆哮撕裂了夜幕。
长长的车队和战马,满载着687团的士兵,车灯如利剑刺破黑暗,沿着被炮火拓宽、又被工兵填平的道路,兵分两路,扑向空虚的费县与平邑。
费县城下。
东方刚泛起鱼肚白。城门紧闭,城墙上有稀疏的人影晃动,透着恐慌。
“火箭筒!轰开它!”张少东在指挥车里下令。
“嗤——轰!”“嗤——轰!”
两发40火高爆弹狠狠砸在包铁的木制城门上。剧烈的爆炸声中,城门碎裂,烟尘弥漫。
“突击队!上!”
头戴防弹盔、身穿防弹背心、手持81杠的士兵如离弦之箭,从烟尘缺口处涌入。
枪声瞬间在城门洞和城墙上炸响,短促而激烈。
81杠的连射声和鬼子三八式单发的脆响形成鲜明对比。
“狙击组!控高点!清理机枪!”
“二营!左翼穿插!堵住兵营!”
“火箭筒!看见那个炮楼没?端了它!”
抵抗迅速瓦解。
太阳完全升起时,费县城头飘荡数年的膏药旗被八路军战士扯下,踩进泥里。
一面崭新的红旗在晨曦中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