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八点半,区政府会议中心的停车场里,吴佳怡坐在车里,反复翻阅着手中的汇报材料。今天的区发展规划专题会,是曹氏集团首次正式向地方政府汇报 “曹三传统工业区转型升级” 与 “东湖星未来卫星城” 构想,成败不仅关乎项目能否获得政策支持,更直接影响她在家族内部的话语权 —— 毕竟,曹三转型方案自提出以来,就因投资规模大、风险高,遭到林国栋等保守派的激烈反对。
“别紧张,记住我昨天跟你说的,重点突出‘产城融合’与‘生态闭环’,这是区政府当前最关注的方向。” 曹天明的电话准时打来,语气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期许,“政府需要看到企业的担当和长远规划,你只要把蓝图讲清楚,剩下的交给时间。”
吴佳怡深吸一口气,挂断电话,整理好西装外套,推开车门。阳光透过会议中心的玻璃幕墙,在地面投下明亮的光斑,却照不进她心底的紧张 —— 她知道,今天的汇报,不仅是对项目的考验,更是对她个人能力的终极检验。
九点整,专题会准时开始。会议室里,区领导、各部门负责人端坐一排,目光齐刷刷地聚焦在讲台。按照原定议程,吴佳怡只需进行十分钟的常规项目介绍,可当她刚走上讲台,主抓经济与发展的陈区长突然开口:“吴总,听说你们的东湖星计划涉及无人化工厂和生态闭环,这在咱们区还是首例。今天时间充裕,你详细说说,这个计划到底怎么落地?能给区域经济带来多少实际效益?”
突如其来的调整让吴佳怡心头一紧 —— 原本准备的简短汇报完全不够用,她必须在短时间内重新梳理思路,将项目的核心价值和可行性完整呈现。但她没有慌乱,快速调整 ppt,深吸一口气,声音清晰地响起:“陈区长,各位领导,感谢大家给我这个机会。曹氏集团的‘曹三转型’与‘东湖星计划’,并非孤立的两个项目,而是一套‘产业升级 + 城市更新’的联动方案。接下来,我将从规划理念、核心板块和预期效益三方面,为大家详细阐述。”
她点击鼠标,屏幕上出现一张清晰的区域规划图:“首先是曹三传统工业区转型。我们计划投入 20 亿元,淘汰落后产能,引入 5 条智能化生产线,建成全市首个‘黑灯工厂’集群。同时,配套建设工业废水处理中心和固废回收系统,实现生产全流程零污染排放 —— 这不仅能提升产能 30%,还能为区域减少 15% 的工业污染,完全符合区政府‘绿色发展’的要求。”
台下的陈区长微微点头,拿起笔在笔记本上记录着。吴佳怡见状,信心更足,继续说道:“更重要的是东湖星未来卫星城。我们规划在工业区东侧打造一座集‘生产、生活、生态’于一体的产城融合社区:无人化工厂提供 5000 个高端就业岗位;配套建设人才公寓、双语学校和社区医院,实现职住平衡;同时,引入太阳能光伏板和雨水回收系统,打造全市首个‘零碳社区’试点。”
她顿了顿,调出一组数据图表:“根据测算,项目建成后,预计每年能为区财政增加 2 亿元税收,带动周边餐饮、物流等配套产业发展,还能吸引至少 100 名高端技术人才落户 —— 这与区政府‘产业升级、人才引进’的总体规划方向高度契合。”
然而,并非所有领导都持乐观态度。区发改局王局长皱起眉头,提出质疑:“吴总,你的蓝图很美好,但 20 亿元的投资规模,曹氏集团能承担吗?万一资金链断裂,项目烂尾,谁来负责?而且,无人化工厂需要大量高端技术人才,咱们区目前的人才储备根本跟不上,这个问题怎么解决?”
这两个问题尖锐而现实,直指项目的核心风险。吴佳怡早有准备,从容回应:“关于资金,我们计划采用‘政府 + 企业 + 社会资本’的合作模式:曹氏集团出资 60%,剩余 40% 通过发行产业基金和引入战略投资者解决,同时申请政府专项补贴和低息贷款,分散资金压力。至于人才,我们已与 3 所高校签订合作协议,定向培养工业机器人运维、环保工程等专业人才,还将推出‘人才安居计划’,为高端人才提供租房补贴和子女入学优先权。”
她的回答条理清晰,数据详实,让台下的质疑声渐渐平息。陈区长放下笔,语气中带着明显的赞赏:“吴总,你们的方案很有前瞻性,尤其是‘产城融合’和‘零碳社区’的理念,与我们正在制定的‘十四五’发展规划不谋而合。这个项目如果能落地,不仅能推动曹三工业区转型升级,还能为全区的产业升级提供试点经验。”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全场:“我建议,成立一个专项工作对接小组,由区发改局、住建局和环保局牵头,与曹氏集团保持密切沟通,尽快完善方案细节,争取早日启动项目前期工作。”
会议结束后,陈区长特意留下吴佳怡,拍了拍她的肩膀:“吴总,年轻有为!不过,我也得跟你透个底 —— 不止曹氏集团,龙耀集团最近也向我们提交了类似的产城融合方案,他们在资金实力和人才储备上,比你们更有优势。接下来,就看你们谁能拿出更扎实、更贴合区域需求的方案了。”
“龙耀集团?” 吴佳怡的心里猛地一沉。龙耀集团是省内知名的大型企业,资金雄厚,在房地产和高端制造领域都有深厚积累,他们的介入,无疑让项目竞争变得更加激烈。
“没错,商业竞争嘛,良性竞争才能推动发展。” 陈区长笑了笑,“我期待看到你们的最终方案,也希望曹氏集团能抓住这个机会,为咱们区的发展多做贡献。”
离开会议中心,吴佳怡坐在车里,心情复杂。汇报成功的喜悦被龙耀集团的消息冲淡,她知道,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她拿出手机,拨通曹天明的电话,汇报了会议情况。
“龙耀集团也参与了?” 曹天明的声音里带着一丝惊讶,随即恢复平静,“也好,有竞争才有压力,能倒逼我们把方案做得更完善。你先回公司,我们召开紧急会议,研究应对策略。”
挂掉电话,吴佳怡看着窗外飞驰而过的街道,心里暗暗盘算。龙耀集团的加入,意味着项目不仅要比拼规划理念,还要在资金、人才、政府关系等方面全面竞争。而她更清楚,一旦项目竞争进入白热化,家族内部的权力斗争很可能会再次升级 —— 林国栋等人肯定会借机发难,质疑她的决策能力。
与此同时,曹氏集团总部大楼里,林国栋正坐在办公室里,听着手下汇报会议情况。“这么说,吴佳怡还真把政府说动了?” 林国栋的脸色阴沉,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击,“不过,龙耀集团也参与了,这倒是个好机会。你去查一下龙耀集团的背景和方案细节,越多越好。”
“林总,您的意思是……” 手下疑惑地问。
“没什么意思。” 林国栋冷笑一声,“我只是想看看,吴佳怡到底能不能扛住这个压力。要是她搞不定,这个项目,就该由更有能力的人来负责。”
下午两点,吴佳怡回到公司,刚走进会议室,就感受到了不同寻常的气氛。曹天明坐在主位上,神色严肃;林国栋和其他保守派董事坐在一侧,眼神里带着审视;改革派则纷纷向她投来期待的目光。
“佳怡,先说说龙耀集团的情况。” 曹天明率先开口,“他们的方案有哪些优势?我们该怎么应对?”
吴佳怡走到投影幕前,调出提前整理的龙耀集团资料:“龙耀集团的优势在于资金和人才储备,但他们的方案更偏向房地产开发,产业部分相对薄弱;而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产业 + 生态’的深度融合,这正好契合区政府的需求。接下来,我们需要进一步细化生态闭环和人才培养的具体方案,突出差异化优势。”
林国栋立刻反驳:“差异化?说得容易!龙耀集团能拿出 50 亿元的资金,我们能吗?万一政府最后选择他们,我们前期的投入不就白费了?我看,不如趁早放弃这个项目,把资金投入到更稳妥的传统产业上。”
“林总,现在放弃,才是真正的白费功夫!” 吴佳怡据理力争,“这个项目不仅能推动产业升级,还能为公司赢得政府支持,对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我们不能因为有竞争,就退缩!”
两人再次陷入激烈争论,会议室里的气氛瞬间紧张起来。曹天明看着眼前的局面,心里五味杂陈。他知道,吴佳怡的方案是正确的,但龙耀集团的竞争确实带来了巨大风险;而林国栋的保守虽然稳妥,却会让公司错失转型升级的机会。
最终,曹天明做出决定:“佳怡,你负责牵头,联合技术部和市场部,一周内拿出细化后的方案;林总,你负责协调财务部,做好资金储备和风险评估。我们既要积极争取,也要做好最坏的打算。”
会议结束后,吴佳怡留在会议室,看着桌面上的规划图,心里充满了使命感。她知道,接下来的一周,将是决定项目命运的关键时期。龙耀集团的竞争、家族内部的压力、政府的期待,像三座大山压在她的肩上,但她没有丝毫退缩 —— 她必须抓住这个机会,不仅要证明自己的能力,更要为曹氏集团开辟一条全新的发展道路。
而此时的龙耀集团总部,总裁办公室里,龙耀集团总裁赵海龙正看着曹氏集团的方案资料,嘴角勾起一抹冷笑:“曹氏集团,也想跟我们争?看来,他们还不知道,区政府的倾向,早就偏向我们了。”
他拿起手机,拨通了一个电话:“陈区长,关于产城融合项目,我们想明天跟您详细汇报一下最新的方案细节……”
夜色渐深,吴佳怡的办公室依旧亮着灯。她对着电脑屏幕,反复修改着方案细节,每一个数据、每一个图表都仔细核对。她不知道,龙耀集团已经开始暗中布局,一场围绕政府支持的激烈博弈,即将在曹氏集团和龙耀集团之间正式展开。
而这场博弈的结果,不仅将决定东湖星项目的命运,更将深刻影响曹氏集团的未来,以及吴佳怡在家族中的地位。窗外的城市灯火璀璨,却照不进这场权力与利益交织的漩涡,唯有吴佳怡坚定的眼神,在夜色中闪烁着光芒 —— 她知道,无论前路多么艰难,她都必须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