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别了热情的老农,考察团的车队继续沿着盘山公路向上行驶。
行至半山腰,一处视野开阔的平台上,车队停下,众人得以俯瞰这片山谷的全貌。
这一次,就连见惯了大场面的三位大佬,眼中也闪过一抹惊艳。
只见对面苍翠的山坡上,星星点点地缀着一幢幢精致的小楼。
它们不再是山脚下统一的实用风格,而是各具特色,如同散落山间的宝石。
有的呈现出清晰的现代主义风格,平顶、线条简洁利落,巨大的落地窗在夕阳下反射着温暖的光晕,阳台上似乎还摆放着休闲的藤椅。
有的则带着明显的新中式韵味,白墙青瓦,飞檐翘角,与背后的松柏相映成趣,院墙隐约可见。
更有几栋,甚至大胆地采用了简欧设计,红色的坡屋顶、优雅的罗马柱和拱形窗,在这中国北方的深山里,构成了一种奇妙而和谐的画面。
这些建筑的墙体不再是单调的灰色,而是米白、浅赭、甚至淡淡的鹅黄色,与青山绿树形成了绝佳的搭配。
“我的乖乖,”
一位性格豪爽的将领忍不住叹道,“这哪是敌后根据地,我看比重庆那些达官贵人的别墅区还气派!”
“气派还在其次,”
周先生目光敏锐,补充道,
“你们看它们的布局,彼此间留有足够的防火、防空距离,道路通达,却又依托地形,隐蔽性极好。
这不仅仅是美观,更是深思熟虑后的设计。”
毛先生没有说话,只是掏出香烟,点燃了一支,目光深远地望着那片山腰别墅群,脸上看不出喜怒,但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正在飞速地思考。
车队再次启动,驶入山谷腹地的一个集镇。
这里更是人声鼎沸,一派繁荣景象。
街道是平整的碎石路面,两旁是统一规划却又各具特色的二层小楼商铺。
招牌林立,卖着日用百货、本地山货、刚刚出炉的烧饼,
甚至还有一家挂着“东山书店”牌子的店铺,橱窗里陈列着最新的理工教材和文艺书籍。
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个小型广场,中心有一个用本地青石雕刻的抽象雕塑,喷着细细的水雾。
四周有长椅,几个老人正在悠闲地下棋,孩子们在周围追逐嬉戏。
广场边缘,一个由玻璃和钢结构构成的亭子里,赫然是一个公共浴室和开水房!
“乖乖,还有澡堂子!”
考察团里的年轻人们发出羡慕的惊呼。
这在战争年代,简直是奢侈的代名词。
考察团被安排在一栋半山腰的招待别墅下榻。
这栋别墅融合了新中式的优雅与现代的舒适。
一进门,考察团成员们便再次被震撼。
水磨石地面是嵌入了细碎的彩色大理石粒,打磨得光可鉴人,仿佛一面巨大的、富有艺术感的镜子。
客厅宽敞明亮,一组用本地硬木打造、线条却极为现代的沙发摆放其中。
最令人惊讶的是,墙上并非空无一物,而是安装着一种银色的金属片管道,用手触摸,竟感到一片温热。
“这是……暖气?”一位来自北方的干部惊喜地问道。
陪同的东山基地工作人员笑着解释:“是的。我们利用兵工厂的余热,通过管道输送到主要建筑,冬天屋里能保持在十几度以上。”
厨房里,更是让几位夫人流连忘返。
除了之前见过的沼气灶和自来水,还有一个用白色搪瓷打造的、带有金属锁扣的柜子。
“这是……”
“这是我们自己试制的保鲜柜,利用山体阴凉处的冷空气循环,夏天可以储存食物,防止腐败。”
当有人拧开浴室的水龙头,哗哗流出的甚至是温热的山水时,考察团成员们已经有些麻木了。
这种生活品质,已经完全超越了“生存”的范畴,进入了“生活”的层面。
当晚,在招待所的阳台上,三位大佬凭栏远眺。
山下,集市的灯火如星河般蜿蜒;山间,别墅的窗户透出温暖的光点,与满天繁星交相辉映;身后,兵工厂那沉稳的“心跳”声隐约可闻。
“之前有同志担心,这里是享乐主义,是背离传统。”
毛先生深吸一口烟,缓缓说道,“可我看,恰恰相反。”
他转过身,目光灼灼地看着自己的战友:
“我们革命为了什么?
不就是为了让天下的老百姓,都能过上这样的好日子吗?
明义同志在这里,不仅仅是在抵抗侵略,他更是在塑造未来。
他让我们的战士和人民亲眼看到、亲身感受到,我们为之奋斗、为之流血牺牲的那个新世界,到底是什么样子!”
“是啊,”
朱大佬重重地点头,
“在这里,我看到的不是奢靡,而是希望。
有了这份看得见、摸得着的希望,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还有什么敌人不能战胜?”
周先生微笑着总结道:“看来,我们这次不仅是来喝喜酒的,更是来上了一课。
这一课,叫做 ‘未来已来’。”
夜色中,太行山基地如同一个璀璨而坚实的梦,深深烙印在每一位考察团成员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