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一晃,柯明义穿越到1938年,已经七年了。
当年那个懵懵懂懂的大学毕业生,如今也踏入了“三十而立”的门槛,成了掌控庞大“东山”体系的幕后核心。
他本以为,自己操心根据地发展、军工生产、对日作战这些大事就够费神的了。
没想到,最近一件“私事”却让他比面对冈村宁次的重兵围剿还要头疼。
他被催婚了。
在“东山”基地内部,这事儿还好说。
张泽远、朱建平这些技术狂人,心思都在机器和图纸上,顶多偶尔用“柯工,个人问题也得解决一下啊”这种话来打趣。
何振军、左玉波他们虽然关心,但柯明义板起脸来一句“现在正是关键时期,没空想这些”,也能暂时糊弄过去。
他本以为这事儿就这么过去了,还能继续过他专注于事业(以及躲避感情)的安生日子。
没想到,左玉波这帮“损友”见他油盐不进,竟然玩了一手“釜底抽薪”,直接把这事儿捅到了延安!
这下,麻烦可就大了。
第一次被叫去延安谈话,柯明义还没太当回事。窑洞里,三位领导人轮番上阵。
毛委员抽着烟,语重心长:“明义同志啊,革命事业要关心,个人生活也要注意嘛。成家立业,有了稳定的后方,才能更好地为前线服务。”
朱老总拍着他的肩膀,声音浑厚:“小伙子,打仗要勇猛,讨老婆也要积极!咱们这么多好姑娘,就没一个你看上眼的?要不要老总我帮你物色物色?”
周副主席道理讲得最透:
“明义,你的婚姻问题,不仅仅是个人问题。
它关系到‘东山’体系的稳定,关系到许多关心你的同志们的想法,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统一战线的外部观感。
要慎重,但也不能一味回避。”
柯明义当时是脸不红心不跳,充分发挥了工科男的“务实”精神。
左耳进右耳出,嘴上“是是是”、“领导关心得对”、“我一定考虑”,心里想的还是他的炮管钢和发动机瓶颈。
反正他脸皮厚,训就训呗,听完就过,也没啥大事。
然而,他低估了领导们的决心和策略。
几次三番下来,三位大佬发现思想工作效果不大。
果断祭出了“大杀器”,请动了三位德高望重的老嫂子出场!
这下,柯明义算是彻底体会到了什么叫“降维打击”。
这几位老嫂子,那是看着无数红军战士成长起来的,经验丰富,手段“狠辣”。
她们不跟你讲大道理,就是拉家常,嘘寒问暖,但那话语里的关切和不容置疑,比首长的批评还让人难以招架。
“小柯啊,听嫂子一句劝,男人成了家,心就定了,干事业更有劲头!”
“你看你,整天泡在工厂里,身边没个知冷知热的人怎么行?衣服破了都没人补!”
“嫂子我可都打听过了,你们卫生部的欣曦月大夫,文化高,人俊俏,心肠也好,跟你正般配!你觉得咋样?”
“要不文工团那个小赵?嗓子亮,性格也开朗……”
“政治部的小孙也不错,写的一手好文章……”
柯明义被这几位老嫂子围住,耳边是三百六十度无死角的“关怀”。
想躲没处躲,想跑没路跑,感觉比连续开了三天技术攻关会还要累。
整天耳朵里嗡嗡作响,全是“成家”、“媳妇”、“孩子”这几个词在盘旋。
他试图挣扎,找借口说工作忙、战争时期不考虑个人问题,立刻就被老嫂子们更猛烈的“火力”覆盖:
“工作再忙还能不吃饭不睡觉了?有个人照顾你,我们才放心!”
“就是!打仗也是为了将来过好日子嘛!你现在不成家,等到啥时候?等七老八十吗?”
连续几天的“疲劳轰炸”和精神“折磨”之后,柯明义终于败下阵来。
他感觉自己要是再坚持下去,恐怕连基地的门都出不去了,天天都得被老嫂子们堵着做思想工作。
终于,在一个被念叨得头晕眼花的下午。
柯明义两眼一闭,心一横,抱着“早死早超生”的念头。
对着几位眼巴巴望着他的老嫂子,几乎是咬着后槽牙说道:
“行!行!我听组织的!安排吧!”
这话一出口,几位老嫂子顿时眉开眼笑,仿佛打了一场大胜仗。
而柯明义则拉聋着脑袋,只想赶紧找个清静地方,喘口气。
他这“终身大事”,就在这种半推半就、哭笑不得的氛围中,被提上了日程。
而这消息,也像长了翅膀一样,迅速在延安和“东山”体系内部传开了。
引得众人议论纷纷,都好奇这桩由老总和大嫂们亲自保媒的婚事,最终会是个什么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