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那边为了苏联援助吵得面红耳赤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太行山。左玉波拿着电报来找柯明义,语气里带着点看热闹的意思:“老板,这下可热闹了,为了点飞机大炮,都快打起来了。咱们要不要也去争一争?”
柯明义正在摆弄一块“太行星-2”发动机的故障气缸,头都没抬:“争?跟他们争什么?老毛子的莫辛-纳甘步枪、t-26坦克,性能也就那样,比咱们自产的强点有限。为了这东西去跟那帮人扯皮,掉价。”
他放下工具,擦了擦手上的油污:“苏联援助,对咱们来说,真正的价值不在那些成品武器,而在两样东西:样品,和技术。”
左玉波立刻明白了:“样品是用来拆解研究的,技术是请他们的人来教?”
柯明义:“对头!咱们的发动机,靠自己和挖欧美墙角,太慢。苏联的航空发动机、坦克发动机技术,虽然比不上一流的德国美国,但比咱们强得多,关键是成熟、可靠,适合大规模生产。这才是咱们最急缺的!”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你去安排,通过我们在重庆和延安的渠道,分别向苏联方面传递两个信息。”
“第一,给老蒋那边递话,就说我们‘东山’体系,愿意在苏联援助物资的分配上‘顾全大局’,不争不抢,甚至可以帮忙说服一些地方势力配合中央的分配方案。
但是,作为交换,所有类型的援助武器,无论是飞机、坦克还是火炮,必须每样给我们提供至少一套完整的样品和相关技术手册,用于‘研究借鉴’。”
“第二,给延安那边透个风,建议他们重点争取技术援助,比如邀请苏联派一些真正的工程师、机械师过来,最好是能到我们这边或者他们的兵工厂进行实地指导。咱们可以出地方、出人手,甚至出钱,核心是要把技术学到手。”
左玉波一边记一边点头:“这招高明。咱们不争实物,显得高风亮节,还能落个实惠。老蒋为了顺利拿到大头,这点样品肯定会给。苏联人为了显示诚意,派技术人员的可能性也很大。”
柯明义冷笑一声,“那些成品武器,分到各路人马手里,打一点少一点。可技术一旦被我们消化吸收,就能变成源源不断的新装备。这笔账,得算清楚。”
柯明义的策略很快起了效果。
重庆方面,正为何应钦等人为分配方案焦头烂额的老蒋,收到“东山”愿意“顾全大局”的消息,虽然明知柯明义肯定有算计,但还是松了口气。
能用几套样品打发掉这个最难缠的角色,避免在分配问题上节外生枝,这买卖划算。他很快指示下属,答应柯明义的条件。
延安方面则对柯明义的建议深以为然。他们很清楚,比起一时装备的改善,获得持续造血的能力更为重要。
在向苏联提出的援助清单中,技术专家和工业设备被放在了重要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