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6月中旬,沪松战场的残烟还没散尽,南京城外已集结起黑压压的部队。
从沪松撤下来的中央军嫡系、地方军阀增援的部队、刚整编完成的补充旅,足足二十多万人,沿着长江防线和紫金山一带铺开。
蒋介石站在军委作战室内,巨大的南京城防图前将星云集。他面色严峻,但眼神中却有一股久违的火焰。
“诸位!”老蒋的声音斩钉截铁,“沪松三月,我将士用命,挫敌锋芒,已为后方转移争取到宝贵时间!如今,战场移至首都!南京,不仅是政治中心,更是民族精神之所系!此地,守不住,但绝不可轻言放弃!”
他手中的指挥棒重重敲在地图上:“此次南京保卫战,战略目标非为死守一城一地,而要达成三重目的!”
“其一,最大限度地消耗日军有生力量! 利用南京外围丘陵、水网及坚固城防,层层设防,节节抵抗,要让倭寇每前进一步,都付出血的代价!”
“其二,争取国际视线与干预时间! 首都之战,举世瞩目。要让全世界看到我中国政府与军民抗战到底之决心!拖延时间,等待变数!”
“其三,为下一步长期抗战保全骨干力量! 防御而非死战。各部队须严格执行撤退命令,绝不允许混乱!最终目标是让主力部队与武汉的部队会师,重整再战!”
将领们噤若寒蝉,没人敢接话。谁都知道,日军下一步必攻南京,这一战,是背水一战。
“我决定了!”蒋介石猛地一拍桌子,目光扫过全场,眼神里透着辛亥革命时的那股狠劲,“此战,我将亲自坐镇南京指挥!望诸君同心同德,奋勇杀敌,扬我国威!勿负国民期望!”
这话一出,满屋子将领瞬间挺直腰杆,齐声高喊:“誓死保卫南京!”
当天下午,蒋介石的专车就驶出总统府,直奔紫金山前沿阵地。车窗外,士兵们正在加急挖战壕,卡车拉着炮弹穿梭,高射炮阵地的炮管指向天空,每个人脸上都没了之前的颓势,多了股豁出去的决绝。
到了紫金山指挥部,蒋介石没歇一口气,直接拉着参谋总长和前线指挥官趴在地图上,手指沿着防线移动:“第一道防线,就设在长江沿岸和雨花台!”
“命令第88师、第87师,这两个德械师,给我顶在雨花台!用钢筋混凝土修碉堡,把重机枪、迫击炮全架上去!鬼子想从南边突进来,先让他们在雨花台流够血!”
“长江沿线,让海军配合!把炮艇拉上去,重点盯防江面,绝不能让鬼子的登陆艇靠近!再派两个旅,沿江北岸布防,防止鬼子迂回包抄!”
接着,他指向南京城外围的汤山、句容一带:“第二道防线,在这里!派第159师、第160师驻守!修子母堡,挖反坦克壕,把老百姓捐的锄头、铁锹都用上!就算用土办法,也得把鬼子的坦克挡在外面!”
“还有紫金山!”蒋介石的手指戳在地图上的紫金山主峰,“这是南京的制高点,丢了紫金山,南京就等于开门揖盗!命令第36师,死守紫金山!把山掏空,修地下工事,机枪火力网要能覆盖整个山脚!就算剩最后一个人,也得把主峰攥在手里!”
参谋赶紧在地图上标注,笔尖都在抖。谁都没想到,委员长这次会亲自上阵,连防线细节都盯得这么死。
布置完外围防线,蒋介石又看向南京城内:“城内也要布防!把中山路、中华路这些主干道,用沙袋堆街垒,窗户里架机枪!每个街区都要安排部队,就算鬼子打进城,也要跟他们打巷战,一家一户地抢,一寸一寸地守!”
“还有,组织民团!让南京的老百姓也参与进来,男的帮忙运弹药、挖工事,女的去医院当护士、缝棉衣!南京是咱们的首都,不能只靠军队守,要全城动员,跟鬼子拼了!”
当天晚上,南京城内响起了急促的集合号。士兵们在阵地间穿梭,民团成员扛着铁锹奔向城墙,医院里的护士连夜整理药品,连街上的孩子都知道,要跟鬼子打硬仗了。
蒋介石站在紫金山指挥部的了望塔上,看着下方灯火通明的防线,冷风刮在脸上,却没丝毫寒意。
他掏出怀表,指针指向深夜十二点,嘴里喃喃自语:“这一战,不仅要守住南京,更要守住全国军民的士气!就算拼光家底,也不能让小鬼子得逞!”
远处,长江江面上,日军军舰的探照灯已经开始闪烁,大战的阴云,已经笼罩在南京上空。一场比沪松战役更惨烈的决战,即将打响。
南京,这座六朝古都,瞬间化身巨大堡垒,弥漫着决战前的肃杀之气。全国的目光,乃至世界的目光,都聚焦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