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夏天,东京日军大本营里,气氛压抑得能拧出水来。
“八嘎!”陆军大臣林铣十郎一拳砸在桌上,“你们看看这些情报!《对日作战纲要》到处流传,支那各系军阀都在偷偷升级装备,连红军都完成会师了!还有个什么势力在背后搞鬼!再这样下去,我们就要面对一个现代化的支那了!”
参谋总长闲院宫载仁亲王阴沉着脸:“确实不能再用老办法了。占领点和线已经不够,我们必须改变策略。”
“改变?怎么改?”海军大臣大角岑生挑眉,“难道要增兵?国库可经不起这样消耗。”
“不,不是简单增兵。”作战部长石原莞尔站起身,走到地图前,“诸君,请看。支那地大物博,但抵抗力量正在觉醒。我们接下来的战略,必须围绕两个核心:资源和练兵!”
他手指重重戳在中国地图上的资源区:“第一,以战养战!一切行动以掠夺支那的煤矿、铁矿、稀有矿、粮食、棉花、盐场为目标,特别是大同、正太铁路这些地方。占领交通线,确保资源能源源不断运回国内。”
接着他又指向沿海地区:“第二,为南下做准备!支那战场将成为我们最好的练兵场。我们要在这里练兵多兵种协同、渡河作战、山地攻坚,为将来南下做准备!”
“有意思。”松井石根摸着下巴,“也就是说,不再追求歼灭支那军有生力量,而是以夺取资源和训练部队为主?”
“正是如此。”石原莞尔点头,“遇到顽强抵抗就换目标,避免消耗战。我们要用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利益!”
经过激烈争论,这个名为“华宇治安整备与特别军事练兵”的计划终于敲定。其核心思想彻底转变:
1. 核心目标:资源与练兵。 一切军事行动围绕两大目的:最大化掠夺中国资源以支撑日本战争机器;将中国战场作为实战练兵场,为未来必然发生的“南下”战略做准备。
2. 战略转变:
资源优先: 军事行动首要目标是攻占并稳固煤矿、铁矿、棉花产区、盐场及连接它们的铁路、公路干线。对于非资源区的城市,评估占领成本后,可采取“掠而不占”的策略。
练兵导向: 不以歼灭中国军队有生力量为唯一目的。注重练兵多兵种协同(步、炮、坦、空)、后勤保障、反游击作战、渡河作战、山地攻坚等未来南下所需的战术。
控制成本: 避免陷入消耗战泥潭。一旦达成战术目标或遭遇顽强抵抗导致预估损失过大,可主动脱离接触,寻找其他薄弱环节攻击。
很快,命令下达:
华北方面军(司令官:梅津美治郎大将): 负责平津、河北、山西、察哈尔、绥远作战。首要目标:彻底控制大同煤矿、正太铁路、同蒲铁路北段、平绥铁路。次目标:对太行山、五台山等地的抗日武装进行“扫荡练兵”。
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大将): 负责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作战。首要目标:扩大上海占领区,清除周边中国军队威胁,确保长江下游航道安全。次目标:向皖南、浙西山区进行“治安战练兵”。
关东军(司令官:南次郎大将): 继续巩固“满洲国”,并抽调精锐部队入关参加“练兵”,同时负责对苏警戒。
海军中国方面舰队: 负责封锁中国沿海,支援陆军沿长江及沿海的作战行动,并练兵登陆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