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明义:“最麻烦的是飞机,张参谋有什么高见吗?”
张参谋眉头皱了皱,走到地图前指着东北多山多林的区域分析:“鬼子的飞机确实难缠,咱们没防空武器,硬扛肯定不行,只能‘躲’和‘藏’!”
“第一,避开开阔地。让李团长把营地往深山里挪,选那种树木密集、山势陡峭的地方,飞机从天上往下看,枝叶能挡大半,不容易发现目标。营地别搞成一片,拆成几个小据点,分散在山林里,就算一个被发现,其他的还能保住。”
“第二,藏好关键东西。粮食、弹药、从兵工厂拆的机器,都往山洞里搬,或者用树枝、茅草搭伪装棚,棚子颜色跟周围山林尽量一致,别露明显痕迹。白天尽量不冒烟、不搞大动静,做饭、训练都放在晚上,减少飞机侦察时的暴露机会。”
“第三,提前搞预警。在营地周围几里地外,多设几个了望哨,一旦看见飞机过来,马上用号声或者信号弹报信,营地的人能及时躲进掩体或山林里。鬼子飞机续航有限,不可能天天盯着一片地方炸,只要咱们藏得好、预警及时,能减少不少损失。”
他顿了顿补充:“现在没别的好办法,只能先熬着。等以后队伍扩起来,要是能从鬼子手里缴获或从别处弄来高射机枪,才能稍微喘口气。眼下最重要的,还是先把‘藏’的功夫做足,别没跟鬼子正面打,就先被飞机折腾垮了!”
柯明义:“能不能提前准备好,一旦小鬼子开战,在飞机起飞前,打掉他们的机场和飞机?”
张参谋沉思片刻,缓缓说道:“柯老板,想法是好的,但咱们得仔细琢磨琢磨可行性。”
他走到地图前,指着沈阳周边的日军机场位置,继续分析:
“第一,日军机场戒备森严。小鬼子在东北经营多年,机场周围肯定有重兵把守,还有铁丝网、壕沟这些防御设施。咱们的人要摸进去搞破坏,难度太大了,说不定还没靠近就被发现了。”
“第二,情报准确性问题。咱们虽然收集了不少情报,但关于机场的具体布防、飞机停放位置、起降时间这些关键信息,还不够详细。要是摸错了地方,或者去的时候飞机都已经起飞了,那可就白费劲了。”
“第三,行动风险太高。就算咱们能派足够的人手,带着重武器去袭击机场,可一旦交火,日军肯定会迅速增援。咱们的人能不能在短时间内摧毁飞机和机场设施,然后安全撤离,这都是未知数。搞不好不仅没打掉机场,还会损失不少弟兄。”
“第四,咱们的主要任务还是收集情报和发展队伍。要是把精力和兵力都放在袭击机场这种高风险行动上,万一暴露了咱们的身份和据点,那后续的工作就没法开展了。”
张参谋顿了顿,看着柯明义说:“所以啊,我觉得袭击机场这事,暂时还不可行。还是得先按咱们之前说的,把‘躲’和‘藏’的工作做好,保存实力,等以后有了更好的条件和机会,再考虑主动出击。”
柯明义:“那你认为,小鬼子一旦开始进攻,咱们提前做好准备的话,能不能把东北军的空军抢过来?”
张参谋听到这话,先是一愣,随即快步走到地图前,手指在东北军空军驻地的位置反复摩挲,眉头却越皱越紧:
“柯老板,这想法比打机场还难!先不说能不能抢,咱得先想明白东北军空军的‘底细’。”
“东北军空军主力在奉天(沈阳)、吉林这俩地方,有两百多架飞机,但大部分是老式侦察机、教练机,能打仗的战斗机、轰炸机也就三十来架,还得靠从国外买零件修,本身就不算强。”
“再看关键的,人!空军跟陆军不一样,飞行员、地勤机械师都是‘金疙瘩’,得学个三五年才能上手。”
“这些人大多是留过洋或者受过专门训练的,跟东北军高层绑得紧,咱想拉过来,难!他们吃军饷、住洋房,除非东北军彻底垮了,不然很少有人愿意跟着咱去山里吃苦。”
“还有更麻烦的,机场和油料!飞机得靠机场起降吧?咱在山里哪有这条件?就算抢了飞机,没跑道也飞不起来。”
“而且飞机喝的航空煤油,全靠从国外进口,小鬼子一旦掐断运输线,咱就算有飞机,也只能当摆设。”
他转身看着柯明义,语气很实在:
“咱现在的底子太薄,要枪没好枪、要防空没防空,连安稳的据点都还没扎稳。真要去抢空军,先不说能不能打过机场的守卫,就算抢到手,也守不住,小鬼子肯定会疯了似的来追,到时候飞机保不住,还得把咱现有的人马搭进去。”
“依我看,不如换个思路,等小鬼子开打后,盯着东北军空军的‘散货’。比如有的飞机被打下来,飞行员跳伞逃生了,咱可以去救;有的地勤人员不想跟小鬼子走,咱可以招过来。”
“先把‘人’和‘技术’攥在手里,等以后咱有了大基地、有了油料渠道,再琢磨飞机的事,这样才稳!”
柯明义有些泄气,他虽然没正规学过军事,但网上看了那么多,“制空权”有多重要,在后世,怕是条狗都知道。
柯明义:“那就派人盯着,有机会就抢人,别管他们愿意不愿意,人在手,总有办法搞定他们。你们就说说该怎么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