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锡山的太原兵工厂深处,一间新辟的、戒备森严的秘密车间里,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
空气中弥漫着机油和金属碎屑的味道,但更浓的是失败和焦躁。
几个头发花白、满手油污的老师傅,围着工作台上那支刚刚按照“东山”手册试制出来的新式步枪,一个个眉头紧锁,唉声叹气。
那枪看着外形是那么回事,可仔细一瞧,枪管竟有些微不可察的弯曲,刚拉出来的膛线深浅不一,摸上去喇手,旁边还散落着几个试射时炸裂的枪机零件,彻底成了废铁。
“废物!一群饭桶!”负责此等机密项目的阎老西侄儿阎慧卿,气得脸色铁青,一巴掌拍在摊开的《改良版汉阳造步枪生产工艺》手册上,纸张哗啦作响。
“这上面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公差不能超过一丝!热处理要‘均匀透透’!你们自己看看,搞出来的是个甚?烧火棍都比这强!”
一个资格最老的刘师傅苦着脸,嘴角的皱纹都挤到了一块:“处长,真不是俺们不下力气啊。这图纸上画的圈圈杠杠(指公差符号±),好多伙计根本闹求不懂!全凭老经验拿卡尺比划,差一星半点就全完蛋!”
“还有那淬火的火候,”旁边另一个老师傅补充道,“手册上说要用啥子‘温度计’,还要看啥子‘金相’?俺们干了半辈子,都是瞅着钢颜色变没变,听水响声音对不对…这新法子,是好,可俺们得一点点试,一点点学啊!”
人才!懂新式技术的产业工人和技术员! 这成了横在所有拿到图纸的军阀面前,第一座实实在在的大山。他们不缺能打枪放炮的兵,不缺忠心耿耿的军官,就缺这些能看懂复杂图纸、玩转精密机床、掌握化学配比的“宝贝疙瘩”!
咋办?挖!不惜一切代价地挖墙角!
· 桂系李宗仁、白崇禧 动作最快。立刻派精干人员,带着沉甸甸的大洋,秘密潜入上海租界的各大洋行机械厂、修船所。
他们开出高出三倍的薪水,连哄带骗,甚至趁着夜色,用麻袋套头,“请”走了十几个经验丰富的机械师和懂化学配料的技师。
· 晋绥阎锡山 更狠,路子也更野。他直接把主意打到了南京政府直属的汉阳兵工厂和巩县兵工厂!
趁着厂里管理混乱、薪资拖欠的当口,他的人用白花花的大洋开道,或者“贴心”地派人去“照顾”老师傅们的家小,“劝说”了多位掌握关键工序的老师傅“北上高就”。这动静不小,很快就被安插在厂里的军统眼线报了上去。
· 滇系龙云 则利用了地理优势。通过滇越铁路的关系,想法子从越南的法资工厂、矿山里,高价挖来了几位懂机械、懂冶炼的华裔技工,虽然水平参差不齐,但也算是解了燃眉之急。
这帮军阀大佬私下动作频频,疯狂挖技术人才的墙脚,规模一大,想瞒都瞒不住。
南京,军统。
戴笠拿着各地汇总来的密报,阴恻恻地冷笑一声:“好啊,一个个封疆大吏,都不老实。委座这边殚精竭虑为国筹谋,他们倒好,想着法儿地另起炉灶,扩充自家实力?哼,光给甜头是不行了,得来点硬的。”
蒋介石看着报告,面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他费尽心思搞来的技术优势,还没捂热乎,就隐隐有扩散的风险。
“先不要打草惊蛇。”老蒋的声音冰冷,“把这些被挖走的技术人员,尤其是从汉阳、巩厂挖走的,把名单给我详细列出来,派人去‘重点关照’一下他们的家人,让他们知道,吃里扒外是什么下场!”
他顿了顿,手指重重敲在桌面上:“另外,给我下死力气查!他们这突然开窍的技术,到底是从哪个老鼠洞里流出来的?!背后是不是有俄国人,或者日本人在捣鬼?!”
他本能地怀疑有外部势力在搅动风云,却完全没料到,源头竟会藏在东北的深山老林里。
一时间,全国范围内,一场围绕技术人才的暗战,悄然拉开了序幕。
图纸易得,但能让图纸变成武器的良匠,成了各方争夺的焦点,也成了卡住军阀们军工咽喉的第一道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