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进老林子只是第一步,能不能活下去、活得稳,才是真本事。
各部队照着柯明义给的《丛林生存手册》和“东山”加急印的《简易营地建设指南》,在深山里找地儿、搭窝,没几天就搞出了不少能遮风挡雨的“秘密据点”。
选址的讲究多了去了。首先得近水,喝水、做饭都方便,但又不能靠大河——鬼子巡逻队常沿河走。
其次得隐蔽,最好藏在山坳里、大树下,从远处看跟普通林子没区别。最后还得能守,万一鬼子摸进来,能有地方躲、有地方打。
孙老粗的一大队运气好,在长白山深处找到个废弃的淘金坑。洞口藏在一堆乱石后面,扒开石头才能看见。里面空间大得很。
战士们立马动手,砍了些粗木头当柱子,把坑顶的土加固了一遍,防止塌下来。又用石头和泥巴砌了隔墙,分成住宿区、伤员区、粮仓和弹药库。
最绝的是,他们在坑洞最里面挖了条直通后山的地道,万一被鬼子堵了门,还能从后山跑。
王峰的二大队更会找地儿,在一片椴树林里搭起了“树屋营地”。选的都是几人合抱的大树,在树干上搭木架子,铺上树枝和干草,再盖层防水的油布(从鬼子运输队缴获的)。
树屋离地面两三米高,鬼子从底下走都看不见。就是上下麻烦,得爬木梯子,晚上起夜还得小心别摔下去。但胜在通风好,夏天不闷,还能防野兽,战士们住得还挺满意。
赵勇的三大队最省事,找到个天然岩洞群。里面洞套洞,跟迷宫似的,最里面的洞还能住人。
他们只留了一个隐蔽的入口,其他洞口要么封死,要么设上陷阱——在地上挖个坑,里面插满尖木头,再盖层树枝和树叶,谁踩进去谁倒霉。
光有地方住还不够,肚子饿了啥都白搭。各营地都开始开辟“秘密田”,在林间隐蔽的空地动手,砍灌木、清杂草,用刺刀、工兵铲翻地。
种子是之前从鬼子仓库抢的,还有“东山”给的耐寒土豆种、玉米种,都是能扛冻、长得快的品种。
战士们轮流干活,白天开荒,晚上站岗。为了不暴露,他们不敢用火烧荒,怕烟子引来鬼子。
肥料就靠收集林间的腐殖土、动物粪便,还有战士们自己攒的“农家肥”,虽然恶心,但肥效足。
“东山”的后勤支队更是没闲着,给每个势力都搞起了微型兵工作坊。
没有大型机床,就用小台钳、手摇钻、锉刀;没有钢材,就把缴获的鬼子破枪、破炮拆了,重新熔铸;没有火药,就用土法熬硝、配黑火药。
作坊里天天叮叮当当响,战士们忙着复装子弹(把打空的弹壳重新装火药、弹头)、维修枪械,还试着用铁皮桶和钢管做“没良心炮”和掷弹筒。
虽然产量低,做出来的“没良心炮”也没正规的准,但至少不用完全靠缴获,再加上能从“东山”购买,手里有家伙,心里就不慌。
这些秘密营地,藏在深山里,看着简陋,却是战士们的家。
有了遮风挡雨的地方,有了能果腹的粮食,有了能修枪造弹的作坊,还有能治伤的草药,抗联总算在绝境里,给自己挣出了一条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