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气还没散尽,正月初八,“东山”基地又热闹起来。杨靖宇、马占山、赵镇藩三位大佬,借着拜年的由头,又聚到了柯明义和李总队长的矿洞指挥部。
洞子里烟雾缭绕,茶水嗞嗞响,表面上是在互相拱手拜年,说些“过年好”、“发大财”的吉利话,可没聊几句,话题就拐到了正事上。
马占山嗓门最大,先开了腔:“柯老弟,李老哥,年过完了,该动动了!现在外边可是热闹得很,冒出来不少硬茬子,咱们得盘盘道,别大水冲了龙王庙。”
杨靖宇推推眼镜,语气沉稳:“确实。关内来的,本地拉杆子的,这三个月冒出十几股过万人的队伍,风头很劲。”
赵镇藩拿出个小本本:“我这边也统计了些,正好大家都聊聊,信息拼凑一下。”
柯明义和李总队长对视一眼,知道肉戏来了。他敲敲桌子:“好,那就请三位老哥说道说道,咱们也听听这东北现在到底有多热闹。”
三位大佬你一言我一语,加上各自情报的补充,很快,十几股新兴势力的轮廓清晰起来:
1. 辽南铁血团:领头的是个原东北军团长,叫高鹏振,性子烈,手下近两万人,盘踞在辽河平原西边。专挑鬼子运输队和中小据点下手,打法凶悍,装备不差,据说有路子从天津搞军火。
2. 白头山飞虎队:长白山里的绺子(土匪)联合起来的,大当家报号“穿山甲”,人数一万五六。熟悉地形,神出鬼没,擅长打埋伏和山地战,抢了不少鬼子物资,但不太跟外界接触。
3. 松江抗日救国军:哈尔滨陷落后,一批警察、学生和工人拉起来的队伍,司令叫冯占海,有点威望。人数两万左右,活跃在松花江沿岸,打过几次硬仗,但缺重武器,日子过得紧巴。
4. 黑水游击纵队:黑龙江那边冒出来的,领头的是个神秘人物,都叫他“墨先生”。人手一万多,据说跟老毛子(苏联)边境有点不清不楚的关系,装备里有莫辛-纳甘步枪,专打黑河、瑷珲一带的鬼子。
5. 热河先遣支队:从热河省(今河北、辽宁、内蒙古一部)渗透过来的,带头的是个黄埔生,叫郑桂林,带了一万多人。战术水平高,敢啃硬骨头,跟鬼子在朝阳、阜新一带拉锯,损失不小但战果也大。
6. 辽东民众自卫军:丹东、庄河一带的渔民、农民组成的,几个乡绅在背后支持,总指挥叫邓铁梅。人数将近两万,靠海吃饭,时不时能劫到鬼子的海运物资,但内部派系有点杂。
7. 吉东工农反日总队:听说有那边的背景(指共产党),领头人叫周保中。人数一万五六,主要在绥宁地区(绥芬河、东宁)活动,群众工作做得好,根基稳,但弹药奇缺,经常拿大刀长矛跟鬼子干。
8. 洮南义勇军:吉林洮南一带的豪强武装联合体,几个大地主出的钱粮,推举原洮南镇守使张海鹏(但此人风评不佳,有投日嫌疑,其部下另立旗帜)的一个旧部王可夫当司令。人数两万多,装备还行,但战斗力参差不齐,内部倾轧厉害。
9. 滨江抗日义勇军:哈尔滨失陷后,部分东北军、警察和民间武装在宾县、方正一带集结而成,司令是李杜。兵力约一万八千,打过几次阻击战,颇有血性,但后被日军重点进攻,损失较大,退守山区。
10. 三江人民自卫军:活跃在佳木斯、富锦等三江平原,首领谢文东(原为土匪,后抗日)。人数庞大,近三万人,但成分复杂,纪律涣散,抢鬼子也抢老百姓,风评两极分化。
11. 东满抗日联合军:延边地区多支小股游击队合并而成,有朝鲜族同胞参与,领导人有李延禄等。人数一万二左右,擅长丛林战和突袭,与日军驻朝鲜部队时有摩擦。
12. 辽西抗日先锋军:锦州、义县一带的武装,以原东北军官兵为骨干,司令耿继周。兵力约一万五千,卡在关内关外咽喉之地,经常袭击北宁铁路(今京沈铁路),让鬼子头疼不已。
13. 北满救国军:马占山旧部及其他散兵游勇在海伦、绥化一带重组,由才鸿猷等人率领。人数一万多,继承了马部一些装备,但在日军扫荡下处境艰难。
14. 南满铁路破坏总队:顾名思义,专搞破坏的。总队长是个技术兵出身,叫刘伟,人不多,就一万左右,但全是技术工兵和敢死队。炸铁路、扒铁轨、毁桥梁是拿手好戏,鬼子恨得牙痒痒。
听着这些介绍,柯明义心里飞快盘算。好家伙,真是遍地烽火!这十几股势力,加上他们“东山”和三位大佬,东北的鬼子这下是真陷进人民战争的泥潭了。
李总队长咂咂嘴:“乖乖,这么多人马?看来鬼子那点兵力,撒胡椒面都不够用了!”
杨靖宇点头:“形势是好,但也乱。彼此联系不畅,缺乏统一协调,容易各自为战,甚至产生摩擦。”
赵镇藩补充:“而且树大招风。鬼子现在缩在大城市和交通线,看着被动,实则是在积蓄力量。等他们从国内再调兵过来,很可能就会挑几股大的势力,进行重点围剿。”
马占山一拍大腿:“所以咱们更得通口气!谁家缺粮缺枪,谁家被鬼子盯上了,互相支应一下!别让鬼子挨个击破!”
柯明义最后总结:“三位老哥说得对。乱是乱了点,但力量也是真壮大了。咱们‘东山’别的不敢说,弹药和生产能力还能支撑一下。以后各位老哥那边有啥急需,或者发现鬼子有大动作,及时通个气,能帮的我们一定帮。”
这场拜年会,愣是开成了东北抗日形势分析暨合作洽谈会。四方初步约定加强情报共享和物资互助,共同应对鬼子接下来可能发起的反扑。
送走三位大佬,柯明义看着地图上那些新标注的势力点,对李总队长和张参谋说:
“局面越来越复杂了。咱们的野战大队和三个主力大队,以后行动得更小心,别跟这些地头蛇起了冲突。同时,也要想办法从这些乱局里,找到咱们发展的新机会。”
东北的抗日局势,在经历了一个冬天的发酵后,变得更加波澜壮阔,也更加错综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