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国,广陵
吴王宫,书房,吴王杨溥与子杨璆相对而坐。
“汉国已经称臣了……”杨溥缓缓开口,声音有些低沉。
他的目光落在案几上的那封密信上——那是从晋阳传回来的急报。
信中不仅详述了乾国平定三晋的经过,还提到了汉王刘?主动献出兵符,请求成为乾国的藩属。
“父王,这……这有什么不妥吗?”坐在对面的杨璆微微一怔,他显然还没明白这一消息背后的分量。
杨溥苦笑了一声。
他的这个三儿子,自小性格温顺,不问政事,更不懂天下大势——本不是作为世子培养。
在他看来,乾王徐墨娶了自己的姐姐,那就是亲戚,两国就是邦交。
可杨溥很清楚,在这个乱世,亲情在权势面前,轻如鸿毛。
“你不懂,”杨溥叹了口气,“汉国称臣,意味着乾国的势力已经稳固,况且他还以唐臣自称,手握天子,可以名正言顺地号令诸侯。”
如今吴国疆域夹于乾国两地之间,一旦有变,我们将无路可退。”
杨璆眨了眨眼,依旧没太明白父王的忧虑。
在他的认知里,只要自己不惹乾王生气,姐姐还能从中周旋,吴国就不会出事。
杨溥看着儿子茫然的神情,心中涌起一阵无力。
自他的长子被刺身亡,次子杨璘因谋逆被废。
如今,他唯一的希望就是这个小儿子。
可他清楚,若真的让杨璆继位,这个儿子恐怕连朝堂都镇不住。
“周本、周邺……”杨溥喃喃自语,“他们现在忠诚,可一旦我不在了,这吴国,恐怕就要改姓周了。”
想到这里,他的眼神变得更加深沉。
………
不多时,周本和他的儿子周邺便被召入书房。
周本依旧是那副沉稳的模样,而周邺则带着一身锐气。
自从平定杨璘之乱后,周邺在军中威望更盛。
“大王召臣父子前来,不知有何要事?”周本躬身行礼,声音平静。
杨溥直视着他,缓缓开口:“孤打算,让吴国成为乾国的藩属。”
书房里内的气氛一下子安静下来。
周邺更是猛地抬头,眼中闪过一丝震惊与愤怒:“这是为何?我吴国虽不及乾国,披坚执锐之士也有十余万,为何要向乾国低头?”
周本的眉头微微皱起,但他没有立刻出声制止,显然也是等着杨溥的解释。
杨溥叹了口气:“你尚年轻,不知天下大势。如今三晋已定,乾国势不可挡。”
“徐墨若想南下,吴国首当其冲。孤此举,是为保吴国,保百姓。”
周邺脸色涨红:“可我们尚未与乾国交战,怎能未战先降?这是屈辱!”
此时,杨溥脸色已经有些难看。
周邺还想再说,却被周本一记冷眼制止。
他终于开口:“大王所言,并非没有道理。除非徐墨暴毙,否则以乾国之势,迟早要一统天下。”
“如今我们若主动称臣,还能保留宗庙社稷,否则……”
杨溥看着周本,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他知道,周本是吴国最能打的将领。
可正因如此,他也担心周本在自己死后会成为新的权臣。
“孤意已决,”杨溥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决绝,“此事,就这么定了。”
周本躬身:“臣遵旨。”
周邺虽然心有不服,但也不敢公然违抗吴王的命令,只能咬牙沉默。
然而,杨溥的决定,并不代表民间的接受。
消息在有人刻意为之之下,很快传了出去,广陵城内议论纷纷。
有人认为这是保全吴国的唯一办法,也有人觉得这是屈辱的投降。
尤其是军中将士,更是怨声载道。
自岐国赴难以来,吴国多次出兵协助乾国,却几乎没有得到任何实际好处。
甚至连之前约定的“公分晋国”,也被乾国以各种理由推脱。
“我们为乾国流血牺牲,结果呢?”一名老兵在酒馆里拍着桌子怒吼,“现在还要我们向乾国称臣?这不是笑话吗!”
“周将军不是说要保吴国吗?怎么也不反对?”有人质疑道。
酒馆里的议论声越来越大。
暗处,甚至有大臣开始暗中联络,准备在朝堂上公开反对这一决定。
与此同时,广陵城外的一处客栈二楼厢房,一名身着青衫的男子正站在窗前,望着远处的吴王宫。
他手中捏着一封信,信封上写着三个字——“卫峥亲启”。
这正是杨璘的前谋士卫峥。自从离开杨璘后,他并未离开广陵,而是隐姓埋名,暗中观察局势。
“吴国称臣……”卫峥低声自语,嘴角露出一丝冷笑,“徐墨的手,终于伸到这里来了。”
他知道,这意味着吴国的命运。
“不过,”卫峥眼中闪过一丝精光,“这也意味着,新的机会来了。”
他将信放入怀中,转身离开客栈。
晚上,杨溥再次召杨璆入宫。
吴王宫内,杨溥依旧坐在书房中,他知道消息是谁放出去的。
“璆儿,”杨溥看向儿子,“你要记住,身为君主,有时退让,是为了更好地生存。”
杨璆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心中却依旧觉得,只要姐姐在乾王身边,吴国就不会有危险。
杨溥看着儿子单纯的模样,心中不禁生出一丝悲凉。
他缓缓开口,“璆儿,你知道吗?自古弱君压不住强臣。孤……就是最好的例子。”
杨璆怔了怔,还没来得及回话,杨溥已经站起身,缓缓走到窗前。
初春的风吹进书房,带着一丝凉意。
杨溥的眼神,在这一刻变得异常锐利。
“今日孤提议称臣乾国,周邺当场反驳,周本却一言不发。”
杨溥缓缓转过身,“孤是君,他是臣,其子当面顶撞,他竟然没有半句训斥……”
说到这里,杨溥的声音陡然冷了下来。
杨璆闻言,脸色发白,他感受到了父王语气中那种令人窒息的寒意。
杨溥走到他面前,伸手按住他的肩膀,眼神中充满了决绝:
“孤不会让你重蹈孤的覆辙。”
“父王……”杨璆的声音有些颤抖。
“从今日起,”杨溥一字一顿地说,“你要学会收揽人心,要懂得制衡。周本父子能征善战,但吴国的兵权,绝不能掌握在他们手中。”
杨溥转身回到案前,提笔在纸上迅速写下几行字。
那是几道密令,是打算分别交给几位一直忠于王室的老臣。
“孤会暗中扶持几位将领,让他们在军中形成制衡。”
杨璆听得目瞪口呆。在他印象中,父王一直是个优柔寡断的人,可此刻却像换了一个人。
“父王,这样……会不会引起周将军的不满?”
“不满?”杨溥冷笑一声,“他已经不满了。
“孤要做的,是让他明白——就算吴国称臣乾国,这朝堂的掌控权,依旧在孤手里。”
他顿了顿,眼神中闪过一丝狠厉:“璆儿,记住,权力是要靠自己去夺的,不是等来的。”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启禀大王,周将军求见。”侍从的声音带着一丝不安。
“让他进来。”杨溥沉声说道。
门被推开,周本大步走进。
“大王,”周本躬身行礼,“臣有要事禀报。”
杨溥的目光微不可察地闪烁了一下:“说。”
“军中将士对称臣乾国之事议论纷纷,”周本缓缓说道,“臣担心军心浮动,特来请示大王,是否需要暂缓此事。”
杨溥静静地看着他,没有立刻回答。
这一刻,书房中的空气仿佛凝固了。
杨溥心中清楚,这是周本在试探自己的决心。
“周将军,”杨溥缓缓开口,“孤意已决,此事不容更改。”
周本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
“既然如此,臣遵旨。”
说完,他转身离开了书房。
门关上的瞬间,杨溥的手紧紧攥成了拳头。
他是否忠心,此刻已经不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