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设计师来得正好!”张师傅举起一个手包,晨光透过工坊的天窗落在上面,云纹暗纹在银线的折射下仿佛活了过来,“这批货的最后二十个,刚做完质检,比原计划提前了整整五天!”
苏晚接过手包,指尖拂过包身的盘金绣——每一根银线都捻得均匀紧实,盘绕的弧度比样品更流畅。她记得三个月前刚来时,绣娘们对这种技法还很生疏,常常要拆了重绣,如今却能做到近乎完美。
“大家的手艺越来越好了。”苏晚由衷地赞叹,目光扫过工坊墙上的进度表。红色记号笔标出的完成线早已越过原定的截止日期,朝着更靠前的位置延伸。
这不仅是速度的超前,更是品质的飞跃。
李娜抱着平板电脑跑过来,屏幕上是发布会的最新流程:“苏姐,陆氏那边发来确认函,说媒体名单已经敲定,还特别加了三个文化栏目的记者,说是想深入报道锡绣工艺。”
“太好了。”苏晚笑着点头,“我正想让更多人知道,这些手包不只是商品,更是老手艺的新生命。”
她翻开自己的设计日志,最新一页画着几件服饰草图——在锡绣手包大获成功后,她萌生了扩展产品线的想法,将云纹元素延伸到旗袍和披肩设计中。
“张师傅,您看这个。”苏晚将日志递过去,“如果用锡绣做旗袍的镶边,会不会更有层次感?”
张师傅戴上老花镜,手指点在草图上:“这个想法妙!但银线太硬,做镶边容易硌着皮肤,得掺点蚕丝线软化一下。”他顿了顿,眼里闪着兴奋的光,“我记得库房里还有几匹民国时期的老蚕丝,颜色是天然的月白,配银线正好!”
苏晚眼睛一亮:“真的?那我们试试看!”
两人凑在一起讨论针法时,绣娘们也围了过来,七嘴八舌地提建议——有人说云纹可以再加几针水波纹,有人说领口的盘扣可以做成云纹形状,气氛热烈得像开了场小型设计研讨会。
这种默契与热情,是苏晚最初接手项目时从未想过的。她原以为要花大量时间协调传统与现代的冲突,却没想到这些老绣娘比谁都渴望创新,只是缺一个被看见的机会。
下午三点,陆时砚的车停在了工坊门口。
他走进来时,正看到苏晚站在工作台前,手把手教一个年轻绣娘调整针脚。阳光落在她月白色的衬衫上,发尾沾了根细小的银线,她却浑然不觉,专注的模样像幅安静的画。
“陆总。”张师傅先看到了他,连忙打招呼。
苏晚回过头,指尖还捏着那枚银针,脸上带着惊讶:“你怎么来了?”
“路过,过来看看进度。”陆时砚的目光扫过墙上的进度表,红色记号笔的位置让他眉梢微扬,“比计划提前了不少。”
“多亏了张师傅和绣娘们。”苏晚放下银针,拿起一个手包递给他,“您看看这批货的品质。”
陆时砚接过手包,指尖摩挲着云纹的边缘。他不是第一次见成品,但每次都能发现新的细节——这次是云纹转角处的几针暗绣,比之前更隐蔽,却让整个纹样更显灵动。
“比上次的样品更精细。”他给出中肯的评价,抬眼时正好对上苏晚期待的目光,心头微漾,“发布会的样衣准备好了?”
“准备好了,在里间。”苏晚领着他往里走,“除了手包,我们还加了几件旗袍和披肩,想丰富一下展示内容。”
里间的衣架上挂着五件成品,月白旗袍配银线云纹,在灯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泽。最特别的是一件披肩,苏晚将锡绣与云锦结合,云纹从银白渐变为绯红,像晚霞漫过云层。
“这是……”陆时砚的指尖轻轻拂过披肩的纹样。
“张师傅说的老蚕丝线,混了云锦的提花工艺。”苏晚解释道,“灵感来自上次顾老提到的云锦研究,我试着结合了一下,没想到效果还不错。”
陆时砚看着她眼里的光,忽然明白了她进度超前的秘密——不是单纯的赶工,而是真正沉浸在设计里,灵感推着脚步往前跑。
“很好。”他的声音比平时低沉,“发布会那天,这件披肩可以当压轴展品。”
苏晚笑起来,眼底的光芒比银线更亮:“我也是这么想的!”
两人相视一笑,空气里有种微妙的默契在流淌。直到李娜进来送文件,才打破这份宁静。
“对了,”陆时砚接过李娜递来的发布会流程表,状似不经意地问,“赵天宇那边最近没再来骚扰?”
“没有。”苏晚摇摇头,“秦助理派来的人说,他的人最近都在盯着赵氏的股市,没功夫过来。”
陆时砚颔首,指尖在流程表上轻轻敲击:“别掉以轻心。他越是急着稳住股市,越可能铤而走险。”
“我知道。”苏晚点头,“我已经让张师傅把核心绣娘的联系方式加密了,供应链的备选渠道也整理好了,就算出问题,也能保证发布会不受影响。”
看着她条理清晰的应对,陆时砚眼底闪过一丝欣赏。这个女孩总能在温柔中透着坚韧,像锡绣里的蚕丝线,看似柔软,却有足够的韧性撑起银线的重量。
离开工坊时,陆时砚给秦峰打了个电话:“把赵氏最近接触的几家投资方资料发给我。”
“老板,您想?”
“既然他急着止血,”陆时砚看着车窗外掠过的街景,语气冰冷,“就别让他如愿。”
秦峰立刻会意:“明白,我这就去办。”
挂了电话,陆时砚看向后视镜里渐渐缩小的锡绣工坊,那里的灯光在暮色中格外温暖。他知道,苏晚的项目进度超前,不仅是对赵天宇最好的反击,更是她递给这个世界的一张名片——证明传统工艺可以很时尚,证明努力的人终会被看见。
而此时的苏晚,正在给绣娘们发新的设计图。
“这是下批货的纹样,大家慢慢做,不用赶进度。”她笑着说,“发布会结束后,我请大家去城里最好的饭店吃饭!”
绣娘们欢呼起来,手里的银针在灯光下闪着光,像撒落的星星。
苏晚看着她们忙碌的身影,拿起手机给陆时砚发了条信息:“谢谢。”
没过多久,收到了回复,只有两个字:“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