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透过出租屋老旧的窗棂,在木地板上投下格子状的光斑。苏晚坐在吱呀作响的旧书桌前,指尖悬在键盘上方,迟迟没有落下。
屏幕上是给陆时砚的邮件草稿,删删改改了不下十遍。从最初的措辞谨慎,到后来的直白坦诚,再到此刻的平静坚定,每一个字都像是在缝纫机上走线,必须精准地落在该在的位置。
她深吸一口气,点开邮箱,再次审视那封不长的邮件:
「陆总您好:
感谢您及陆氏集团给予我的信任与机会,这份赏识让我倍感荣幸。
经过慎重考虑,我已决定接受风尚设计的合作邀请。并非陆氏的平台不够优秀,恰恰相反,正是因为它太过耀眼,让我清醒地认识到,现阶段的我更需要一个能让设计本身说话的土壤。
我深知自己尚有许多不足,希望能从基础做起,靠作品赢得认可,而非借助任何光环。这不是对您好意的辜负,而是我作为设计师必须走过的路。
未来若有机会在专业领域合作,我将不胜荣幸。
再次感谢。
苏晚」
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卑微的客套,只有一份对自己选择的坦然。苏晚盯着屏幕看了许久,仿佛能透过文字看到陆时砚那双深邃的眼睛。
她想起第一次在陆氏总部见到他时的情景,他站在落地窗前,周身仿佛笼罩着一层生人勿近的寒气,可说出的话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也想起他在设计大赛上那句“有灵魂的设计”,像一束光,照亮了她曾经灰暗的设计之路。
这份知遇之恩,她记在心里。但正因为珍惜,才更不能让它变成束缚自己的枷锁。
苏晚按下发送键,看着邮件进度条走完,心里没有想象中的忐忑,反而有种尘埃落定的平静。她关掉邮箱页面,将注意力转回桌面上的设计稿——那是为风尚秋季系列准备的初步构想,她打算在传统扎染工艺中加入现代几何剪裁,让古老的技艺焕发新的生命力。
阳光爬上设计稿,照亮了纸页边缘因反复修改而留下的毛边,也照亮了她眼底的专注。
而此刻的陆氏集团总裁办公室,气氛却有些不同寻常。
秦峰站在办公桌旁,看着自家老板盯着电脑屏幕已经超过五分钟,连呼吸都放轻了。桌上的黑咖啡已经凉透,文件堆得像座小山,可向来以高效着称的陆总,却迟迟没有翻开下一份。
屏幕上正是苏晚发来的那封邮件,文字简洁得像一份设计说明。
陆时砚的指尖轻轻敲击着桌面,发出规律的嗒嗒声,这是他思考时的习惯。秦峰跟着他十年,还是第一次见他对一封拒绝信如此“上心”。
“老板,”秦峰小心翼翼地开口,“需要回复吗?”
陆时砚没有抬头,目光依然停留在“靠作品赢得认可”那几个字上,嘴角似乎勾起了一抹极淡的弧度,快得让人以为是错觉:“不必。”
他关掉邮件页面,点开了另一个文件夹,里面是苏晚所有能找到的设计资料,从大学作业到星锐大赛的作品,甚至还有她发布在旧博客上的设计随笔。他滑动鼠标,停留在一张用铅笔勾勒的草图上——那是一件用回收牛仔布做的风衣,袖口处画着小小的盘扣,旁边标注着一行小字:“旧物不该被丢弃,它们只是在等一个重生的机会。”
“她倒是清醒。”陆时砚低声说,像是在自语。
秦峰愣了一下,没敢接话。在他看来,放着陆氏这样的平台不选,去风尚那个“小庙”,简直是自断前程。可看老板的语气,非但没有恼怒,反而带着点……欣赏?
陆时砚关掉文件夹,终于拿起那杯凉透的咖啡,却没有喝,只是指尖摩挲着冰凉的杯壁:“秦峰,查一下风尚最近的项目。”
“啊?”秦峰没反应过来,“查风尚?”
“嗯。”陆时砚淡淡应了一声,“看看他们秋季系列的合作品牌,有没有需要陆氏资源支持的。”
秦峰这才恍然大悟,心里暗暗咋舌——老板这是……要曲线“支持”苏小姐?还说得这么冠冕堂皇,不愧是老板。他连忙点头:“好的,我马上去办。”
“等等。”陆时砚叫住他,“别让她知道。”
“明白!”秦峰心领神会,转身轻手轻脚地退出了办公室。
办公室里重新恢复安静,陆时砚走到落地窗前,俯瞰着脚下的城市。车水马龙,人声鼎沸,无数人在这座城市里追逐着梦想,大多渴望走捷径,渴望被看见。
而苏晚,却像一株倔强的野草,拒绝了温室的庇护,执意要在风雨里扎根。
他想起她在大赛后台,面对林薇薇的挑衅时,那双清澈却坚定的眼睛;想起她抱着奖杯,对记者说“我靠的是自己”时,微微扬起的下巴;想起她在邮件里写下“设计本身说话”时,字里行间的底气。
这个女孩,比他想象的还要有意思。
陆时砚拿出手机,翻到那个只发过一次消息的号码,指尖在屏幕上悬了悬,最终还是没有拨号。他将手机放回口袋,目光重新投向远方,眼底的冰封似乎融化了一丝,透出些许不易察觉的暖意。
也好。
就让她按照自己的节奏去闯吧。
他有的是耐心,等她在属于自己的土地上,绽放出最耀眼的光芒。而他,会在她看不见的地方,为她挡住一些不必要的风雨。
这不是施舍,而是对一份难得的才华,最恰当的尊重。
阳光穿过巨大的落地窗,在他身上投下长长的影子,冷硬的轮廓似乎也柔和了几分。桌上的文件依然堆积如山,但陆时砚的心情,却莫名地轻快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