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目物资的梳理初见成效,林晏清并未停下脚步。她深知,在波谲云诡的朝堂与战场上,信息的重要性甚至超过粮草。精准的情报是做出正确决策的基石,而目前汇集到元帅府,由王府职能临时转换的各种消息,其混乱程度比之账册有过之而无不及。
各地眼线、朝中关系、边境斥候、往来商旅……各式各样的信息通过不同渠道,以或明或暗的方式传递而来。有的写在精致的信笺上,字迹工整;有的则是潦草的便条,甚至带着汗渍和泥土;有的是口信,经过几道转述,已然模糊变形。这些信息就如同散落一地的拼图碎片,内容涵盖边境摩擦、朝臣动向、民间舆情、乃至北燕内部的零星传闻,但彼此之间缺乏关联,真伪难辨。
负责整理情报的几个老书吏,惯常的做法是按时间顺序将信息粗略归档,或者按来源地堆放在一起。想要查询某一特定事件或人物的相关信息,往往需要翻箱倒柜,凭运气和模糊的记忆去拼凑,效率极低,且极易遗漏关键线索。
林晏清看着那几大箱杂乱无章的信件和纸条,仿佛看到了一个没有任何搜索和关联功能的原始数据库。“信息熵高得惊人,”她在小本本上默默吐槽,“缺乏标签系统和关联算法,这情报系统的用户体验简直是灾难级。”
她决定动手构建一个属于自己的“情报分析平台”。这次,她需要更复杂的工具。她找来一大张韧性很好的牛皮纸,又准备了多种颜色的细线和小巧的标签牌。
第一步,依旧是“数据标准化”和“结构化”。她设计了一种统一的信息摘录卡片模板,要求将每一条信息的核心内容、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来源可信度评级提取出来,用简洁的语言记录在卡片上,并赋予一个唯一的编号。这项工作极其繁琐,她不得不亲自带领几个识文断字、口风又紧的亲兵一起完成,确保信息提取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第二步,是建立“关联网络”。她在牛皮纸中央画了一个代表当前核心关注点——“北境局势与朝堂动态”的节点。然后,开始将整理好的信息卡片内容,转化为网络上的一个个新节点。人物如北燕新汗王、各部族首领、大晟朝中主战派、主和派官员、边境守将等、地点如苍云堡、黑风峡、京城、北燕王庭等、事件如军队调动、使臣往来、朝会争议、边境冲突等都成为网络上的点。
第三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是“连接与可视化”。她用不同颜色的细线连接这些节点:红色代表冲突或敌对关系,绿色代表合作或友好关系,黄色代表不确定或中立,黑色线条则表示时间顺序或因果关系。在线旁附上小标签,注明关系的依据,源自哪条情报和强度。很快,牛皮纸上便出现了一张错综复杂、不断延伸的关系网。
这个过程就像在玩一个庞大的解谜游戏,林晏清沉浸其中,乐此不疲。常常为了验证一条模糊信息之间的关联,或者理清某个事件的时间线,她要反复核对不同的信息源,甚至调动自己前世积累的历史和博弈论知识进行逻辑推演。
“这个吏部侍郎上次主张增兵,这次却暗示和谈,行为模式不一致,触发‘立场可疑’事件概率提升百分之三十。”
“北燕东部部落与王庭有旧怨,这次南侵却异常积极,利益驱动点需要重新评估,可能存在‘隐藏任务链’。”
“啧,这条关于粮草调运延迟的消息,和三天前那条看似无关的河道巡检报告放在一起看……像是人为制造的负面buff。”
她的小本本上,记录的不再是简单的吐槽,而是变成了分析札记,充满了各种只有她自己能完全理解的符号、缩写和逻辑链条。
几天后,当萧煜例行询问北燕近期动向时,林晏清没有像往常那样递上一叠杂乱的信件,而是将他引到了那张铺在特制大桌上的牛皮纸前。
萧煜看到那张巨大而复杂的关系网时,眼中第一次露出了难以掩饰的震惊。纵横交错的线条,颜色各异的节点,清晰直观地呈现了各方势力的互动与博弈。一些他之前觉得孤立无关的事件,在这张图上被连接起来后,竟然指向了某种潜在的可能性。
“王爷请看,”林晏清拿起一根细木杆,指向地图的几个关键点,“根据近期十七份来源不同的信息交叉验证,北燕新汗王此次南侵,内部整合可能并未完全到位。东部几个大部落的兵力调动存在迟疑,与王庭直属军队的协同也显生疏。这里,还有这里,几条看似边境摩擦的事件,发生时间和地点颇有规律,更像是试探我军布防虚实的‘侦察行为’。”
她又将木杆移向代表大晟朝堂的区域,“而朝中,主和派近期的活动频率增加,与几位负责粮草辎重的官员往来密切。结合我们之前发现的粮草调度微小异常,不能排除有人试图在后勤上制造障碍,以影响战局,进而推动和谈。”
她的声音清晰平稳,逻辑缜密,每一个结论都有图上的节点和连线作为支撑。这不是臆测,而是基于信息关联分析得出的概率性判断。
萧煜久久凝视着那张关系网,目光深邃。他从未以如此直观、全局的视角审视过这些纷繁复杂的信息。这张图,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通往迷雾深处的一扇窗。虽然他未必完全认同林晏清的所有推断,但这种梳理信息、挖掘关联的方法,无疑极具价值。
“这张图……持续更新。”萧煜最终开口,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许,“日后所有重要情报,优先纳入此图分析。”
“是,王爷。”林晏清应道。她知道,自己的“情报系统1.0版本”算是通过了初步验收。
从此,那张牛皮纸成了元帅府情报中心的“镇室之宝”,随着新信息的不断汇入,上面的节点和连线日益密集复杂。林晏清每天都会花大量时间维护和更新这张图,就像维护一个精密的仪表盘。她甚至开始训练那几个亲兵如何识别关键信息、如何进行初步关联。
而萧煜,前来观看这张关系网的时间也越来越长。有时他会指着某个节点提出疑问,有时则会根据林晏清的分析,调整某些部署或下达新的侦查指令。两人在这张图前的交流,渐渐超越了简单的上下级汇报,更像是一种基于共同信息基础的策略探讨。
林晏清能感觉到,萧煜看她眼神中的探究意味更浓了,但那种审视中,多了几分真正的重视。她在第一次在小本本上正经的写道:“情报网初步成型,Npc(特指萧煜)好感度疑似提升,解锁‘战略讨论’新互动模式。继续观察,重点维护系统稳定性,防止信息过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