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明远起草的那份《关于开展西矿集团边西省公司年度巡视工作的实施方案》,在省公司领导班子会议上几乎没有遇到任何阻力,顺利获得通过。这份方案四平八稳,符合程序,契合上级精神,谁也挑不出毛病。更何况,谁都看得出,这份方案背后,隐约有着宋清河支持的影子。
方案既定,行动迅即展开。根据安排,何明远将带队对旗下部分重点企业进行首轮调研式巡视,旨在熟悉情况、发现问题、听取意见,为后续可能的专项巡视打下基础。巡视组人手精简,除了何明远这个副组长(主持工作)外,只有一名成员——高建新。
高建新,三十七岁,省公司巡视办的资深科员(享受副科级待遇)。他戴着厚厚的眼镜,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穿着常年不变的深色西装,整个人透着一股书卷气和体制内的刻板。他是国内名牌大学法律专业毕业的高材生,一毕业就考入了省公司机关,一直在党群、纪检条线工作,政策法规、理论条文烂熟于心,写起报告来引经据典、条理清晰。然而,他最大的短板也在于此——几乎没有基层工作经验,从未在矿山、工厂哪怕待过一天。他的“巡视”更多基于文件、报表和逻辑推演,对基层复杂生动的现实缺乏感性的、切身的认知,常常显得迂阔而不切实际。何明远选择带他,一是因为巡视办眼下确实没人,二也是看中他理论功底扎实,能在程序合规上把好关。
省公司党委、董事会对此番巡视调研展现了异乎寻常的重视。在巡视组出发前,连续三天,通过oA系统和正式文件渠道,向所有下属公司连发通知,强调要高度重视、积极配合省公司巡视组的调研检查工作,要求各单位主要领导亲自对接,如实提供材料,不得以任何理由敷衍塞责、隐瞒情况。公司的内部报刊、网站、微信公众号等融媒体平台,更是开辟专栏,大篇幅宣传此次巡视工作的重要意义、主要内容和工作纪律,营造出了一派雷厉风行、狠抓监督的紧张氛围。
当清江公司接连收到这三份措辞一封比一封严肃的文件时,党委书记、董事长林穗宁和总经理刘建民在办公室里面面相觑,心里直犯嘀咕。
“老刘,这唱的是哪一出?”林穗宁指着电脑屏幕上最新一份红头文件,眉头紧锁,“巡视年年有,从来没见省公司这么高调过?连续三天发文,融媒体跟打仗似的宣传,这架势……我怎么看着有点心里发毛呢?”
刘建民摸着下巴,也是一脸困惑:“是啊,这不年不节的,也不是什么特殊时期,突然把巡视工作抬到这么高的位置,确实反常。要说重视吧,”他压低声音,“可真重视,不该是杨声东组长亲自带队下来吗?怎么让何明远这个刚去没多久的副主任带队?这分量……好像又有点不对等。”
林穗宁点头:“这就是我最纳闷的地方。既要高举高打,又派了个资历尚浅的年轻干部打头阵。省公司这帮领导,心思真是越来越难猜了。难道……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她下意识地想到了最近公司里的一些传闻和之前审计发现的问题,心里咯噔一下。
刘建民相对乐观一些:“也许就是新官上任三把火,何明远想尽快打开局面,省公司那边顺势给他造造势?毕竟他是宋书记看好的人。”
“但愿如此吧。”林穗宁叹了口气,“反正文件下来了,咱们就得严格执行。通知下去,各部门做好准备,巡视组说不定哪天就来我们这儿了。”她心里打定主意,等何明远来了,一定要想办法从他那里探探口风,弄清楚省公司这突如其来的“重视”背后,到底藏着什么玄机。
何明远巡视的第一站,放在了东江市内的两家大型企业——东江钢铁厂和东江铜制品加工公司。这两家企业是省公司旗下的利润大户,也是老牌国企,职工人数众多,地位举足轻重。
巡视组的车(省公司安排的一辆普通公务车)刚抵达东江钢铁厂大门,何明远就感受到了不同寻常的气氛。厂区大门悬挂着“热烈欢迎省公司巡视组莅临指导”的红色横幅,厂党委书记、厂长率领全体班子成员,身着正装,早已整齐地站在门口等候。车刚停稳,厂办主任就小跑上前,熟练地拉开车门,用手护住门框。
“何主任!欢迎欢迎!一路辛苦了!”党委书记热情地伸出双手,脸上堆满了笑容。厂长在一旁也是连声问候,态度谦恭至极。
这规格,远超接待一个部门副职的常规标准,甚至比对等接待上级业务部门领导还要隆重。何明远心里明白,这是省公司连续发文和宣传造势的结果,对方摸不清深浅,干脆以最高规格应对,生怕怠慢而惹上不必要的麻烦。
他连忙下车,与两位主要领导握手,态度放得极低,连声说:“王书记、李厂长太客气了!我们就是下来熟悉一下情况,调研学习,给各位添麻烦了!”
进入会议室,水果、茶水早已备好,汇报材料人手一份,印刷精美。汇报开始时,全体班子成员正襟危坐,书记亲自汇报,从生产经营、党建工作、党风廉政建设到面临的困难,事无巨细,面面俱到,全程使用敬语,姿态放得非常低。
何明远认真听着,不时记录。轮到他和高建新发言时,他绝口不提“检查”、“审查”等字眼,始终强调“学习”、“调研”、“请教”。
“王书记,李厂长,我们巡视办刚组建,很多业务还不熟悉,特别是像钢铁厂这样的生产一线,更是我们的知识盲区。这次来,主要是向各位实践经验丰富的领导专家们学习请教。”何明远语气诚恳,“比如,咱们厂在采购大宗原材料时,是如何进行质量把控和价格核定的?这套流程能不能给我们简单介绍一下?我们想学习一下咱们规范管理的经验。”
他把巡视的目的,包装成了谦虚的学习请教,极大地缓解了对方的紧张情绪。厂领导们见状,也放松了不少,开始更深入地介绍具体情况,甚至主动谈及了一些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难点和困惑。
高建新则在一旁,更关注程序合规性问题,时不时插话询问:“这个审批流程的节点设置依据是什么?”“这份合同的范本是集团统一的吗?”“关于安全生产费用的提取和使用,有没有具体的台账记录?”他的问题专业、刻板,但都在政策框架内,厂方也都能一一提供材料予以说明。
整个调研过程,气氛融洽而务实。何明远不仅听汇报,还坚持要去生产车间实地看看。在高炉车间,灼热的铁水奔流,巨大的噪音轰鸣,他认真地听车间主任讲解工艺流程,不时询问一线工人的工作和安全情况,沾了一身灰尘也毫不在意。这种姿态,让陪同的厂领导们对他的观感更好了几分,觉得这个年轻的省公司领导不像有些机关干部那样只会纸上谈兵。
结束钢铁厂的调研,前往铜制品公司的过程几乎如出一辙。同样是高规格的接待,同样是谦逊学习的态度,同样是深入现场的作风。何明远用他超乎年龄的沉稳和低调务实的风格,成功地与这两家大型企业的领导层建立了初步的良好工作关系,既完成了调研任务,又没有引起对方的反感和抵触。
消息传得很快。东江市两家标杆企业都以如此高规格、积极配合的态度接待了何副主任带队的巡视组,其他地市公司的领导们立刻嗅到了不寻常的气息。看来省公司这次是动真格的,这个何明远副主任绝不像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
于是,当何明远和高建新接下来前往其他地市公司调研时,无一例外都受到了远超预期的隆重接待。各公司班子成员全部到场,汇报工作无比详尽,所需资料第一时间送到,配合态度好得不能再好。大家都抱着同一个想法:不管省公司到底是什么意图,先把表面功夫做足,绝不能在这个风口上成为出头鸟。
巡视组的最后一站,毫无悬念地,落在了清江公司。
这一天,清江公司办公楼前厅的气氛有些微妙。党委书记、董事长林穗宁亲自带着领导班子成员,在前台等候区迎候。林穗宁面色平静,但眼神深处藏着一丝探究和急切,她迫切想从何明远这里解开省公司突然重视巡视的谜团。
总经理刘建民脸上则带着几分由衷的高兴。他看到自己曾经的下属如今在省公司如此受重视,带队下来巡视各公司风风光光,颇有一种与有荣焉的感觉。
副总经理姜采薇站在稍后位置,心跳有些加速。再次见到何明远,她心中涌起的是一份难以言喻的喜悦和一丝羞涩的期待,目光不时瞟向大门外。
而站在队伍末尾的副总经理白源,则是面色复杂,内心七上八下,坎坷不安。他通过自己在省公司的关系网,早已打听到更多关于何明远的消息。他知道何明远如今极受宋清河和杨声东的看重,很多重要的对外活动、与地方政府的协调会议,宋清河都带着何明远参加,而且何明远在那些场合的身份非常超然,根本不需要干端茶倒水、记录会议纪要这些普通下属的活儿,纯粹就是像一个真正的领导那样,跟着、看着、听着,偶尔发表意见,宋清河也会认真听取。这种待遇,绝非一个普通的部门副职所能拥有。白源越想越怕,后悔当初自己鼠目寸光,把何明远得罪得太狠了。
一辆熟悉的公务车缓缓驶到公司大门停下。
车门打开,何明远率先下车,他依旧穿着简单的衬衫西裤,但眉宇间比在清江时多了一份沉稳和自信。高建新跟在他身后,提着公文包。
何明远一眼就看到了前台等候的林穗宁等人,立刻加快脚步,脸上露出热情而谦逊的笑容,远远就伸出手:“林董!刘总!各位领导!怎么还劳烦大家亲自下来等,太不好意思了!”
他的姿态,依旧放得很低,仿佛还是那个清江公司的副总经理。
林穗宁迎上前,握住何明远的手,笑容得体:“何主任现在是省公司的领导了,代表省公司下来巡视指导工作,我们当然要隆重欢迎。欢迎巡视组莅临清江公司检查工作!”
“林董您可别这么说,折煞我了。我永远是清江公司出来的兵,这次回来主要是学习汇报。”何明远连忙摆手,然后又依次与刘建民、姜采薇、白源等人握手。
当他握到白源时,白源的手心有些冰凉,甚至微微出汗,脸上挤出的笑容极其不自然,连声道:“何主任您好!欢迎欢迎!”
何明远仿佛毫无察觉,依旧笑着点头:“白总好。”
寒暄完毕,林穗宁侧身伸手示意:“何主任,高同志,会议室已经准备好了,请!”
何明远点头,在林穗宁的陪同下,向会议室走去。他的目光平静地扫过熟悉的前厅,心中了然:清江这一站,绝不会像前面那些公司那样简单。这里的每一个人,都和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也都藏着各自的心思。
真正的考验,或许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