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身殿内,空气中弥漫着令人窒息的沉默,仿佛连呼吸都变得小心翼翼。朱元璋端坐在龙椅上,那双历经沧桑的眼睛缓缓扫过跪在殿下的四人,最终定格在黄子澄和方孝孺身上。
黄子澄,方孝孺。朱元璋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朕一直以为你们是读书人,懂得忠孝仁义。可你们今日所为,实在是让朕失望。
黄子澄抬起头,脸上带着几分固执:陛下,臣等并非不忠。只是陛下废长立幼,处事不公。懿文太子在世时对臣有知遇之恩,臣不能不报。允熥殿下身为太子嫡子,臣不能不为他谋划!
谋划?朱元璋冷笑一声,用弑君的方式来谋划?这就是你们读书人的道义?
方孝孺突然激动地开口,声音在殿内回荡:陛下何必与他们多言!臣等维护的是儒家正统,是天下正道!只可惜......他狠狠瞪了站在一旁的朱允熥一眼,只可惜有些人胆小怕事,坏了大事!
朱元璋的目光变得锐利:方孝孺,你就不怕朕诛你九族?
九族?方孝孺昂起头,脸上露出近乎癫狂的神情,便是十族又如何?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
站在一旁的王卓不由得心头一震。他没想到历史上着名的诛十族典故,竟然会在这样的场合下提前上演。看着方孝孺那执拗的神情,王卓暗自叹息,这就是古代士人的气节吗?宁可玉石俱焚,也不肯退让分毫。
朱元璋的目光转向一直低着头的蒋用文,语气中带着几分不解:蒋用文,朕自问待你不薄。太医院院判这个位置,是多少医者梦寐以求的。你为何也要参与这等大逆不道之事?
蒋用文颤抖着抬起头,眼中满是复杂的神色:陛下......陛下推行现代医疗体系,这是要绝了我医家的传承啊!千百年来,医术都是父子相传,师徒相授。可如今陛下要大规模培养医生,这让臣等......让臣等如何自处?
朱元璋沉默片刻,最终疲惫地挥了挥手:罢了,罢了。老四,把他们都带下去吧,押入诏狱,等候发落。
朱棣躬身领命,示意侍卫将三人带下。待他们离开后,殿内只剩下常升还跪在那里,浑身微微发抖。
常升。朱元璋的声音忽然缓和下来,你是不是在想,要不是允熥向朕告密,你们的计划就成功了?
常升抬起头,看了看站在一旁面色苍白的朱允熥,张了张嘴,最终什么也没说。
这时,朱元璋轻轻拍了拍手,蒋瓛应声而入,将一叠厚厚的文书放在常升面前。
开国公,蒋瓛的声音平静无波,自从蓝玉案后,黄子澄每次与你密会的时间、地点、谈话内容,锦衣卫都记录在案。需要我念给你听吗?
常升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整个人瘫软在地。
朱元璋缓缓起身,走到常升面前:看在你父亲常遇春和你姐姐常氏的份上,朕给过你很多次机会。可是你......你太让朕失望了。最让朕不能容忍的是,你竟然想把允熥也拖下水。
他顿了顿,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痛心:朕之所以对外说是允熥示警,就是想要保全这个孩子,不让太子将来猜忌他。现在你明白朕的苦心了吗?
常升伏在地上,泣不成声。
常家上下,朕不会株连。朱元璋转过身,声音重新变得冷硬,你自行了断吧。到了九泉之下,见到你父亲、你姐姐,还有你姐夫,不要喊冤。
常升重重地磕了三个响头,声音哽咽:罪臣......谢陛下隆恩。
王卓站在一旁,默默地看着这一幕。他终于明白什么叫杀人诛心。朱元璋不仅要常升的命,还要他心甘情愿地去死,甚至还要他对这份感恩戴德。
这一刻,王卓深深地感受到,这位从乞丐到皇帝的老人,其政治手腕之老辣,用心之深远,确实不是常人能够企及的。他不仅是在惩治叛逆,更是在为大明江山的未来铺路,为无辜的孙子扫清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