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后,王卓带着海量的教学资料、几万箱的铅笔圆珠笔以及生产设备、数万套大喇叭广播设备、以及一支由教材编纂专家、师范教师和广播技术员组成的精干队伍,浩浩荡荡地返回了明朝时空。
他将人员和物资暂时安置在京郊那座日益扩大的“东大营地”,便一刻不敢耽搁,立刻前往皇宫求见朱元璋,准备汇报此次的成果与后续计划。
然而,宫门的守卫却异常森严,传达的太监态度恭敬却透着疏离:“驸马爷,陛下前日不慎于后苑落水,染了风寒,如今正在静养,暂不见外臣。”
“不慎落水?”王卓听到这四个字,心里猛地一沉,一股寒意瞬间从脊椎窜了上来。在明朝这个语境下,皇帝“落水”这两个字本身就带着一种不祥的隐喻。他强压住不安,急忙追问:“那太子殿下和太孙殿下呢?我有要事禀奏。”
太监垂首回道:“太子殿下与太孙殿下均在宫中侍奉汤药,忧心如焚。殿下有令,陛下养病期间,暂不见任何人,请驸马爷体谅。”
连朱棣和朱高炽都被变相软禁在宫中了?王卓心中的不祥预感如同乌云般迅速积聚,几乎压得他喘不过气。他意识到,出大事了!
他不敢在宫门前多做停留,立刻转身,几乎是跑着回到了驸马府。一进府,他便拉起正在花园散步的安庆公主,语气急促:“夫人,快,随我去东大一趟。”
安庆公主被他突如其来的举动弄得一愣,疑惑地问道:“夫君,怎么了?妾身记得还未到产检的日子,为何如此匆忙要去东大?”
王卓努力让自己的表情看起来轻松些,挤出一个笑容:“没什么大事,只是最近政务繁忙,冷落了你,想带你去东大散散心,那边环境也好,对你和胎儿有益。”
安庆公主沉默地看着他,那双聪慧的眼眸仿佛能洞察人心。片刻后,她轻轻叹了口气,语气带着一丝了然的担忧:“好吧,妾身随你去。”
安顿好妻子后,王卓立刻找到谭局长,面色凝重地说明了明朝那边突如其来的诡异状况。
谭局长听完,眉头紧锁:“朱元璋落水?历史上确实没有这个记载。按常理推断,洪武朝,朱元璋威望正隆,对军队和朝堂的掌控力极强,任何势力都没有政变成功的可能。除非他们能一次性将朱家爷仨全部控制或……但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这背后肯定有其他我们尚未掌握的情况。”
“我也觉得蹊跷,”王卓忧心忡忡,“但我必须回去盯着。我们还有那么多专家和技术人员在明朝,万一局势失控,我得确保能把他们安全带回来。”
谭局长沉吟片刻,点了点头:“你的顾虑是对的,人员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既然如此,你回去坐镇也好。放心,安庆公主在这里,我们会照顾得妥妥当当。”
王卓又回到安庆公主住处,歉然道:“夫人,明朝那边有些紧急公务,我必须立刻回去处理一趟,你安心在此休养。”
安庆公主看着他,终于忍不住拉住了他的衣袖,眼中充满了担忧:“夫君,你不要再把妾身当成什么都不懂的深闺妇人了。父皇、四哥还有高炽,突然同时不再露面,京城气氛诡异,你如此匆忙将妾身送来东大,又急着回去……告诉妾身,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王卓看着妻子担忧的眼神,无奈地叹了口气,轻轻握住她的手:“具体发生了什么,我真的不清楚。但我有一种非常不好的预感。把你送到这里,我才能没有后顾之忧地去应对可能出现的任何情况。”
安庆公主扑进他怀里,紧紧抱住他,声音带着哽咽:“你……你不去不行吗?我们就在东大,不管明朝发生什么……”
王卓抚摸着她的后背,语气坚定而温柔:“放心吧,夫人。别忘了你夫君最大的本事。只要我想走,这个世界上,没人能留得住我。”
安抚好妻子,王卓毅然再次穿越回明朝时空,直接出现在京郊东大营地。
他立刻将所有在京援建专家召集起来,没有透露具体细节,只是以“设备检修、短期休整”为由,下令所有人暂停外出项目,集中在营地内,随时待命。同时,他暗中检查了时空坐标的稳定性,做好了随时带领所有人紧急撤离的准备。
就在王卓心神不宁,一边分析局势一边准备应急预案时,荀史墨气喘吁吁地跑了进来,脸色发白:“卓哥!不好了!营地外面来了大批军队,盔明甲亮,已经把咱们这里团团围住了!”
王卓心里“咯噔”一下,最担心的情况还是发生了。他强自镇定,问道:“看清楚是谁带的兵?打的什么旗号?奉谁的命令?”
荀史墨快速回答:“旗帜上是‘开国公常’!带队的主将看不清楚,但兵力至少上千,已经把各个出口都堵死了!”
开国公常升?!常遇春的儿子,掌管部分京营兵马,他的立场至关重要!
“卓哥,现在怎么办?”荀史墨急切地问道,所有专家的目光都集中到了王卓身上。
王卓深吸一口气,眼神变得锐利起来,瞬间做出了决断:“无论如何,保证人的安全是第一位的!我先把你们全部送回东大!你们是我带来的,无论发生什么,我都必须把你们一个不少、安安全全地带回去!”
就在这时,营地大门方向突然传来一阵急促而熟悉的枪声——那是56式冲锋枪开火的声音。
枪声只响了几下就停止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混乱的呵斥与金属碰撞声。
紧接着,一名守卫匆忙跑进来汇报:“驸马爷!太子殿下!是太子殿下带着卫兵过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