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卓将首批来自大明永乐初年的顶级鱼鲜——包括珍贵的刀鱼、几近绝迹的鲥鱼、处理得当的河豚以及金鳞灿灿的野生大黄鱼——通过谭局长安排的专门渠道,小心翼翼地投放到东大的高端市场。
效果堪称轰动。
这些在现代时空因污染、过度捕捞而几乎成为传说的纯天然、无污染的野生珍品,一现身便引发了抢购狂潮。各大顶级海鲜市场、五星级酒店的后厨、以及讲究“食不厌精”的私房菜馆,都为之疯狂。老饕们的味蕾被彻底征服,纷纷感叹:“这才是真正的‘鲜’!这种纯粹自然的风味,已经几十年没有尝到过了!”“肉质紧实甘甜,绝非养殖品可比!”
价格自然水涨船高,尤其是活体大黄鱼和保持极致新鲜的鲥鱼,更是拍出了令人咋舌的天价。王卓粗略估算了一下,仅凭每年稳定提供这批高档鱼鲜所获得的收益,就足以支撑从东大购买一整套小型的、能够生产制式步枪、轻便火炮及其配套弹药的军火生产线。他将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汇报给了朱元璋,让这位大明开国皇帝直观地感受到了跨时空贸易所带来的巨大经济潜力。
与此同时,在有关部门的精心策划下,“大明宫廷工艺珍宝展”也在国家博物馆级别的场馆隆重开幕。展出的金漆镶嵌、雕漆、宫毯、花丝镶嵌、景泰蓝、玉雕、精工刺绣等器物,其技艺之精湛、设计之华美、文化底蕴之深厚,瞬间征服了所有参观者。
谭局长在视察展览后,特意给王卓打来了电话,语气中满是赞赏:“小王啊,这个展览办得太成功了!你带来的不仅仅是工艺品,是活生生的历史,是流淌在我们血脉里的文化基因!”
一位在社交媒体上拥有大量粉丝的文化学者在参观后激动地分享道:“我们以前总羡慕西方的奢侈品,觉得自己的传统东西‘土’。看了这个展览才恍然大悟,原来我们不是没有奢侈品,而是很多顶级的工艺,因为依赖极其复杂的人工、耗费时间的匠心以及珍贵的天然材料,在工业化浪潮中渐渐失落了。从这些巧夺天工的器物上,我仿佛看到了我那可爱又迷人的老祖宗们的极致智慧与审美,看到了中华民族曾经达到过的工艺巅峰!这才是真正值得我们骄傲的文化自信!”
展览引发了全社会对传统工艺复兴的热烈讨论,其带来的文化影响力远远超出了经济价值本身。
于是,王卓彻底陷入了一种“甜蜜的负担”之中。他变成了一个异常忙碌的“跨时空送货工具人”,不断地在大明与现代之间穿梭:将明朝的鱼鲜、不断搜集来的更多种类的工艺品、乃至一些珍贵的原生中药材送往现代。
虽然忙碌得脚不沾地,但看着两个世界的联系日益紧密,看着大明的底蕴为现代同胞带来自豪与惊喜,又看着现代的科技与物资为大明注入新的活力,王卓内心充满了成就感,忙得不亦乐乎。他知道,自己正在搭建的,是一座前所未有的桥梁,而桥的两端,都是他深深热爱的中华文明。
然而,就在他将一批新收集的明代官窑瓷器和最新捕捞的江鲜刚送到东大仓库时,谭局长找到了他。谭局长看着仓库里堆积如山的“货品”和忙得团团转的王卓,哭笑不得地摇了摇头,开口说道:“小王啊,你这‘工具人’当得是挺投入。不过,你是不是光顾着赚钱和搞文化输出了,忘了我们合作最核心、最基础的初衷是什么了?”
王卓先是一愣,随即猛地拍了一下自己的额头,恍然大悟:“工业化!对不起,谭局,是我疏忽了!这段时间净想着怎么把大明的特产变现,怎么展现文化魅力了。”
他赶紧解释道:“不过谭局,这也确实有个原因。虽然咱们给予了非常优厚的信用额度,但陛下……嗯,就是朱元璋皇帝,他的性格非常强韧,内心深处是不太愿意长期欠下巨额债务的,更希望看到一种平等互利的、可持续的交换。现在通过鱼鲜和工艺品贸易,我们已经打开了局面,建立了稳定的资金流,证明了这种合作模式的可行性。有了这份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做基础,我这就立刻返回大明,正式向陛下提出申请,启动第一阶段的跨时空工业援助计划!有了经济基础,他们接受起来也会更顺畅。”
谭局长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这就对了。贸易和文化交流是血肉,但工业化才是真正的骨骼。你能理解到这一层,很好。去吧,这边技术专家和初步的设备清单早就准备好了,就等你这边的东风了。”
王卓郑重地点了点头,意识到自己肩上的担子有了新的重量。单纯的“送货”即将告一段落,一场更为深刻、旨在重塑一个古老帝国根基的工业变革,即将在他的推动下正式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