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谷体育馆的赛场灯光依旧炽烈,金色光束穿透湿热的空气,落在被汗水浸润的球台上。男单决赛结束不过十分钟,屈正阳刚将披在肩头的五星红旗小心翼翼叠好——旗面还残留着赛场的热气,边角处沾着的一点灰尘,是这场硬仗的印记——转身就被蜂拥而至的记者围在中央。红色的话筒、频闪的闪光灯、此起彼伏的提问声,像潮水般将他包裹,连远处观众席零星传来的“太极刺客”呐喊,都成了背景里模糊的回响。
他抬手擦了擦额角的汗,白色训练服的后背已被汗水浸出深浅不一的灰色印记,指尖还残留着球拍柄的温热触感。“屈正阳你好,首先恭喜你成为世青赛史上最年轻的双冠王!此刻站在赛场中央,你的第一感受是什么?”来自《中国体育报》的记者率先递过话筒,金属话筒头还带着一丝凉意,贴着他的嘴角。
屈正阳深吸一口气,目光越过人群,落在看台角落仍未离场的中国球迷身上——他们举着“正阳加油”的纸牌,还在用力挥舞。“第一感受是‘踏实’,”他的声音带着一丝未完全平复的喘息,却格外清晰,“从出发前在曼谷训练馆适应球台弹性,到混双失利后和秦教练熬夜改战术,再到男双和男单的每一场比赛,太多人在背后撑着我。秦教练每天陪我加练到深夜,帮我打磨‘如封似闭’的卸力细节;张宇在男双里总替我补反手空档,哪怕自己累得胳膊发颤也没抱怨;我妈出发前给我装了满满一背包的牛肉干,说‘饿了就吃,别慌’;晓萌特意画了张‘赢球小人’挂坠,让我挂在球拍包上。现在拿到双冠,终于能对得起这份期待了。”
话音未落,另一位记者立刻追问:“比赛中你的‘卸力反击’多次打破僵局,球迷们给你取了‘太极刺客’的外号,这个称呼对你来说有特殊意义吗?”提到“太极刺客”,屈正阳忍不住笑了,指尖无意识摩挲着球拍包上晓萌画的挂坠——小人的圆脸被汗水洇得有些模糊,却依旧透着可爱。“最开始听到这个外号是在男单1\/8决赛后,当时有观众在场边喊,我还愣了一下,”他回忆道,“后来想想,还挺贴切的——‘太极’是因为我练的国术卸力技巧,讲究‘以柔克刚’,比如面对金敏宰183km\/h的正手爆冲,我不用硬扛,靠腰腹沉劲就能缓冲掉大半力道;‘刺客’则是提醒我,反击时要抓准时机,像男单决赛最后一分,我等金敏宰正手爆冲的瞬间,再卸力送他反手死角。这个外号也让我更清醒,不管领先还是落后,都得保持专注,不能急。”
“说到男单决赛,决胜局你10-9拿到赛点时,金敏宰连追3分将比分扳成10-8,当时你是怎么调整心态的?”这个问题让屈正阳想起那几分钟的紧张——金敏宰的反手快撕带着风声,球拍的震动几乎让他握不住拍,看台上韩国观众的呐喊声像压在胸口的石头。“当时我下意识摸了摸晓萌的挂坠,”他低头看着球拍包,眼神软了下来,“心里就一个念头:‘不能让她失望’。然后我立刻启动‘凝神’,闭上眼睛深呼吸两秒,把所有注意力都锁在金敏宰的手腕上——他每次正手爆冲前,手腕会有0.01秒的微压动作,反手快撕则会先抬肘部。忽略周围的声音,只盯着球的旋转和他的动作,慢慢就把节奏拉回来了。其实最后一分赢的时候,我都没反应过来,直到听到张宇喊我的名字,才敢相信自己真的赢了。”
采访进行到一半,屈正阳的手机突然在口袋里震动起来。他抱歉地对记者们笑了笑,掏出手机——屏幕上是国家队队友发来的群消息,几十条未读消息里,樊振东的消息格外显眼:“兄弟,决赛最后一分我看了三遍!你那卸力太绝了,金敏宰都懵了!等你回国,咱们约一场对练,我要试试你的卸力能不能扛住我的快撕!”
他快速回复“没问题,谁输谁请吃火锅”,又扫了眼其他消息——有队友发来的表情包,有队医提醒“回国后记得做肌肉放松”,还有人晒出了训练基地挂着的“欢迎双冠王回家”横幅照片。揣回手机时,他注意到秦教练正站在不远处挥手,示意要赶去赛后新闻发布会,记者们才渐渐散去。
走在通往发布会厅的通道里,墙上的大屏幕正回放男单决赛的关键球——慢镜头里,金敏宰的正手爆冲带着强烈的旋转,球台甚至微微震动;而他弯腰卸力的瞬间,腰腹下沉的幅度、球拍贴球的角度,都被清晰地记录下来。当画面里的球擦着边线落地时,通道里路过的工作人员都忍不住鼓掌,有人笑着说:“屈老师,这球太漂亮了!”
晚上回到酒店,屈正阳才有空仔细翻看手机。微信里的消息还在不断弹出:姐姐发来的视频里,爸妈正对着电视里的颁奖画面抹眼泪,晓萌举着自己画的挂坠,在镜头前蹦着喊“哥哥最棒”;樊振东又发来一条消息,附了段他在八一队训练的视频,配文“我练了新的反手变线,等你回来较量”;甚至连之前带过他的省队教练,都发来长文鼓励:“从省队到国家队,再到世青赛双冠,你没辜负当年的努力。”
他点开微博,发现#屈正阳世青赛双冠# #太极刺客卸力名场面# #国乒双冠王诞生# 三个话题牢牢霸占热搜前三位,话题下的评论已突破十五万条。“混双失利后还能调整过来,这份抗压能力太绝了!”“看他卸力接爆冲,比看电影还刺激!”“期待‘太极刺客’和樊振东的对练,想想就觉得燃!”还有球迷晒出了他每场比赛的技术统计,连“如封似闭”的使用率、卸力成功率都标注得清清楚楚。
翻评论的间隙,他打开系统面板,上面的数值比赛前又有了新变化:
【宿主:屈正阳】
【等级:13】
【经验值:440\/5000】(男单夺冠+50,双冠成就额外+20,较赛前390更新)
【技能体系——】
1. 战术大师(初级,LV.6)
2. 形意拳大师(组合技:劈拳30\/100、崩拳25\/100、炮拳29\/100、钻拳31\/100、横拳26\/100)
3. 八卦走转大师(步法绝招:玉女穿梭43\/100,决赛关键救球提升1点)
4. 太极拳大师(防守绝招:如封似闭85\/100,决赛卸力精度提升1点、十字手33\/100)
5. 应急步专家(绝招:马踏飞燕16\/100、金鸡食米16\/100)
6. 天赋技能:【预判+“太极刺客”底牌:出手必杀技3\/3次(熟练度48\/100)】
7. 体能续航:基础支撑88分钟(高强度对抗下78分钟,较赛前提升6分钟)
看着面板上的数值,屈正阳靠在椅背上,心里满是感慨。从刚接触国术技巧时,连“沉劲”都练得腰腹发酸,到现在能在国际赛场上靠“凝神”和“卸力”逆转战局;从混双失利后躲在训练馆角落复盘到深夜,到现在站在领奖台上听国歌奏响——这一路的汗水和坚持,都在这一刻有了最好的答案。他拿起手机,给樊振东又发了条消息:“回国对练时,我教你‘调息法’。”很快收到回复:“没问题!就这么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