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志戬教练可能前来观战的消息,像一阵无法遏制的风,迅速吹遍了八一队集训中心的每一个角落。大循环赛场的空气,因此而变得更加粘稠、灼热。每一分,都仿佛带着额外的重量。
一、 风格试炼:左撇子的节奏陷阱
屈正阳第二天的对手,是队内排名第六的孙鹏,一个典型的左撇子选手。他的球路刁钻,节奏怪异,尤其擅长用大角度的调动和侧旋球来破坏对手的平衡。
比赛伊始,屈正阳就陷入了极大的不适。孙鹏的发球带着强烈的侧旋,落点频频指向他的正手小三角,逼得他必须大幅度上步。而当他回球后,孙鹏迅捷的反手快撕又总能精准地打到他的反手位大角度。
屈正阳感觉自己像是在泥潭中奔跑,有力使不出,节奏完全被对方掌控。他的“根”还在,步法也能跟上,但每一次回球都别别扭扭,无法形成有效的连续进攻。
第一局,他以6:11迅速败下阵来。
局间休息,他闭上眼,脑海中不是失败的画面,而是王建军教练关于“水”的比喻。水无常形,遇方则方,遇圆则圆。左撇子的怪异节奏,不也是一种独特的“形”吗?自己之前的打法,就像一股试图冲垮堤坝的洪流,结果却四处碰壁。
第二局,他改变了策略。他不再试图强行将比赛纳入自己的节奏,而是开始主动去“适应”和“引导”孙鹏的节奏。他更多地使用摆短和轻柔的快带,去试探,去控制,耐心地与对方周旋。当孙鹏试图加速时,他并不硬抗,而是用一板下沉的、类似“鼍形”的巧妙回球,将球的节奏瞬间放慢,破坏对方的发力意图。
这种以柔克刚的打法让孙鹏非常难受,他的特长被抑制,失误开始增多。屈正阳则越打越顺,那种对节奏的掌控感,让他仿佛触摸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11:8,11:9,屈正阳连扳两局,逆转战胜了孙鹏!
这场胜利,不仅仅是一场积分,更是他战术理念的一次重要升华。
二、 体能警报:意志的极限
连续的高强度对抗,开始无情地榨取屈正阳的体能储备。第三天的赛程,他一天双赛。
上午,他对阵一名以顽强防守着称的老队员。两人鏖战五局,屈正阳最终以3:2险胜。但比赛结束时,他感觉自己的双腿如同灌了铅,肺部火辣辣地疼。
下午,他面对的是队内以“牛皮糖”式打法闻名的周勇。周勇没有一击致命的杀手锏,但他的防守密不透风,极其擅长消耗战。
果然,比赛变成了漫长的拉锯。每一个球都需要多次的奔跑和发力。屈正阳的移动速度明显下降,反应也开始迟钝。他引以为傲的“抖”劲,因为体能的透支而变得绵软无力。
1:3,他输掉了这场消耗战。
走下球场时,他几乎是扶着挡板才没有倒下。汗水顺着发梢滴落,在地板上形成一小滩水渍。一种深切的无力感攫住了他。
“阳哥,没事吧?”樊振东第一时间递过来功能饮料和毛巾,眼神里充满了关切。他自己也刚经历了一场恶战,额头上全是汗。
屈正阳摇了摇头,连说话的力气都省了。
晚上,王建军教练来到了他们宿舍,手里拿着最新的体能数据和循环赛积分表。
“屈正阳,你的体能亮红灯了。”王建军的语气很平静,但内容却不容置疑,“循环赛才过半,照这个趋势,你后面会一败涂地。”
屈正阳沉默地点点头。
“你的问题,不是体能储备不够,是分配不合理,打法太耗油。”王建军指着数据,“对孙鹏那场,你后面两局打得聪明,消耗就小。对周勇这场,你明知道自己体能不行,还跟他硬磨,蠢!”
这话如同当头棒喝。屈正阳猛地抬头。
“记住,你不是铁人。要学会用脑子打球,用最经济的方式赢下该赢的比赛。有些仗,要巧打;有些仗,甚至可以战略性放弃,为了更重要的目标。”王建军意味深长地看着他,“秦教练来的消息,不是空穴来风。他要看的,不光是胜负,更是潜力、头脑和未来。”
这番话,为屈正阳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他之前只想着拼尽每一场,却从未想过“战略”二字。
三、 深夜明悟与兄弟情谊
王建军离开后,屈正阳躺在床上,身体极度疲惫,大脑却异常活跃,反复回味着教练的话。
“阳哥,给。”樊振东的声音从下铺传来,接着,一包牛肉干和几块巧克力被塞到了他手里,“我妈寄的,补点能量,别明天训练趴窝了。”
屈正阳心里一暖。在这种残酷的竞争环境下,这份不掺杂质的兄弟情谊显得尤为珍贵。
“谢了,东哥。”
“客气啥。”樊振东翻了个身,“王教练说得对,你得省着点用。后面还有好几场硬仗呢,尤其是对排名前三的那几个怪物……保存实力,干票大的!”
黑暗中,屈正阳捏紧了手里的牛肉干,嘴角勾起一丝弧度。身体的疲惫依旧,但精神上的迷雾正在散去。
他明白了,接下来的大循环,不再是一场漫无目的的苦熬,而是一场需要运用智慧、分配体力、精准出击的系列战役。他的目标,不仅仅是挤进前二,更是要在可能到来的那双眼睛注视下,展现出最具潜力的自己!
真正的考验,现在才刚刚开始。
(第16章 完)